论《围城》幽默风格的传译

论《围城》幽默风格的传译

论文摘要

根据奈达博士著名的翻译理论----功能对等理论,本文对《围城》英文译本中幽默风格的传译进行分析研究。与传统的翻译理论不同,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从另一角度为翻译提供了一个衡量的标准。传统的翻译理论把翻译的重点放在语言的表现形式上,而奈达则认为翻译的重点应当是读者对译文的反应。要达到理想的翻译,就是要找到与原文最自然且最切近的对等语。也就是说译文的读者对译文的反应要等值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论文正是运用了奈达的这个功能对等理论来评析由凯利和茅国权翻译的《围城》译本。通过对译本中大量的例子分析,本文作者试图找出译本中译者在修辞层面上所达到与原文“最自然且最切近的译文”的方法从而达到原著幽默风格的传译。《围城》是中国近代小说的一部经典之作,是一部富有喜剧性的讽刺小说,而它的幽默诙谐的喜剧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幽默语言的运用,而作者幽默风格的形成归于他对各种修辞手法游刃有余地运用。凯利和茅国权的译本作为《围城》第一个面世的英译本,有得也有失,其得失在幽默翻译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本文基于等效翻译理论指导下对幽默风格传译的分析,以《围城》英译本为个案,分析如何把原著的幽默风格传递给目标语读者使他们和原语读者一样能够欣赏到钱钟书先生充满智慧的幽默风格。《围城》中的各种修辞格是其语言艺术最直接最集中的体现,因此作者选取了主要的几种修辞格来分析译者是如何通过对这些修辞格的翻译来达到传译原著幽默风格的。本文共分为4个章节。第一章阐述了论文中涉及到的理论基础,包括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和关于“风格”的一些理论问题;第二章分析了钱钟书及其《围城》的幽默特点,作为第三章案例分析的基础。第三章从修辞的层面分析译者是如何传译原著的幽默风格的。通过分析译本,作者所要证明的是:翻译原文风格时所要遵循的是一个“动态的对等”,而不是形式上的对等。钱钟书先生的风格是独树一帜的,因而要在译文中反应出原作的风格也是相当困难的。但风格的载体又是具体的,译者不必一味追求在形式上与原作完全对等,而只要正确地译出原语信息所蕴含的意义,原作的风格自然会融入译文之中,使译文读者达到与原文读者相同的感受。第四章粗略叙述了译者在对《围城》幽默风格进行传递时,因文化差异和语言差异所遇到的限制因素。结论部分对全文作以归纳和总结,并提出了一些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论文目录

  • ACKNOWLEDGEMENTS
  • Abstract
  • 摘要
  • Introduction
  • Chapter 1 Literature Review
  • 1.1 The Functional Equivalence and Its Role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 1.1.1 Eugene A. Nida and Hi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 1.1.2 The Rol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 1.2 Style in the Translation
  • 1.2.1 Definition of Style
  • 1.2.2 Equivalence in the Terms of Style
  • 1.2.3 Limitations of Style Translation
  • Chapter 2 Humor in Fortress Besieged
  • 2.1 Definition of Humor
  • 2.2 Characteristics of Qian Zhongshu’s Humor
  • 2.3 Characteristics of Humor in Fortress Besieged
  • Chapter 3 Translation of Humor in Fortress Besieged
  • 3.1 Rhetorical Devices Employed for the Humor Style
  • 3.1.1 Metaphor
  • 3.1.2 Simile
  • 3.1.3 Hyperbole
  • 3.1.4 Personification
  • 3.1.5 Pun
  • Chapter 4 Limitations of Translating Humor Style
  • 4.1 Linguistic Differenc
  • 4.2 Cultural Difference
  • Conclusion
  • Bibliography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论《围城》幽默风格的传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