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的正当性分析及我国的死刑选择

死刑的正当性分析及我国的死刑选择

论文摘要

死刑是剥夺犯罪人生命的一种刑罚方法,也是历时最久的一种刑罚方法,作为“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血还血,以命抵命”的等害报复观念的产物,死刑的正当性在古代并未引起人们的怀疑。然而自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人们思想意识的提高、对刑罚理性的认识的不断深化以及人道主义精神的影响,人们对死刑的正当性产生了怀疑,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引起了一场持续两百多年的死刑存废之论争。各派学者从法学、伦理学、哲学、社会学等不同的角度针对死刑阐述了他们各自的观点,论争双方在不少论点上都采取了形而上学的孤立的方法,不能辩证地对待死刑及其存废,并脱离了社会现实,没有科学地对待死刑的发展。我国自古以来就崇尚重刑威吓主义思想,死刑在我国历史上一直都是受统治者“青睐”,死刑的执行方式更是“花样百出”。时至今日,我国现行刑法中仍规定有大量的死刑罪名,而世界上已有超过60%的国家在法律上或在事实上废除了死刑。在废除死刑已成为国际上的主流观点的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我国的死刑制度该何去何从,是废除还是保留?如果保留,现阶段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死刑政策呢?对此,本文拟从报应主义、功利主义和人道主义的角度出发,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来探讨、反思我国死刑的正当性,由此分析我国现阶段所应持的死刑观点、所应采取的死刑政策以及可能的措施,并进一步探讨我国死刑发展的未来趋势和我们如何来面对这一发展趋势。在全文的四大部份中:第一部份是概述死刑的存废之争。在对存废双方的观点进行评述之后,引出死刑存废的关键:死刑是否具有正当性。第二部份是死刑的正当性分析。该部分从报应、功利、人道的角度来探讨死刑的正当性,并由此得出结论:对死刑正当性的考察,必须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具体的社会现实来分析。第三部分是我国死刑的现实选择。我国的国情决定了现在还不能废除死刑,但要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文章从立法和司法的角度阐述了限制死刑的一些措施。第四部分是死刑发展的未来趋势。根据国际形势及社会发展的趋势,我国必将废除死刑,但这需具备一定的条件。因此,文章最后分析了一下为达成这些条件我们应采取的准备措施。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绪论:死刑存废之争
  • (一) 死刑存废之争概述
  • (二) 死刑保留论
  • (三) 死刑废止论
  • (四) 对死刑存废之争的评析
  • 二、死刑的正当性分析
  • (一) 报应主义与死刑正当性
  • 1、报应主义对死刑正当性的论证
  • 2、从报应主义反思死刑正当性
  • (二) 功利主义与死刑正当性
  • 1、功利主义对死刑正当性的论证
  • 2、从功利主义反思死刑正当性
  • (三) 人道主义与死刑正当性
  • (四) 小结
  • 三、我国死刑的现实选择
  • (一) 现阶段我国保留死刑的必要性
  • (二) 我国限制死刑的合理性和现实性
  • 1、限制死刑的合理性
  • 2、限制死刑的现实性
  • (三) 死刑限制论的具体操作设想
  • 1、死刑的立法限制
  • 2、死刑的司法限制
  • 四、我国死刑的最终走向
  • (一) 死刑走向废止的必然性
  • (二) 死刑走向废止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 (三) 死刑走向废止的准备措施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本人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死刑的正当性分析及我国的死刑选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