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隔缺血预处理在肝癌切除术中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远隔缺血预处理在肝癌切除术中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论文摘要

研究目的: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epatic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HIRI)是肝脏外科常见的问题。HIRI的发生机理非常复杂,其确切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肝脏作为机体重要的防御屏障,其功能的受损常常造成内毒素血症,后者反过来又加重肝脏功能受损,形成恶性循环,造成严重的脓毒症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死亡。目前,国内外研究已经证实,肝脏的直接缺血预处理是一项有效的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护策略。而Przyklenk等于1993年提出的远隔缺血预处理(remote ischemia preconditioning, RIPC)概念,目前动物实验研究均已证实对心、脑、肝脏、脊髓、肾脏等重要脏器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而仅有的RIPC临床试验研究主要集中于心脏手术等。那么在临床上RIPC是否对肝脏的HIRI有保护作用具有迫切的研究意义和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本研究旨在研究RIPC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效应及相关机制。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106例肝癌手术患者,其中39例作为正常对照组,32例实施IPC,35例实施RIPC。IPC组切除肿瘤前,第一肝门阻断10分钟,再灌注10分钟,然后再常规手术。RIPC麻醉前右侧上肢止血带捆扎上臂5分钟,再灌注5分钟,循环3次。然后开始麻醉。①比较对照组、IPC组和RIPC组在基础水平,术后第1天,第3天及第7天之间血清TBIL、TBA、ALB、PAB、ALT、AST、HGB、WBC、PLT的差异;②比较各组在基础水平,术后第1天,第3天及第7天之间ICGK的差异;③检测各组病人在术前及术后第1天的血清中TWEAK的含量,分析其在肝脏RIPC中的可能作用机制。研究结果:1.临床研究:①手术后对照组,IPC组和RIPC组的血清ALT及AST水平都不同程度升高(术前,术后第1,3,7天对照组ALT分别为43.7±28.8,1040.7±649.5,616.2±364.2,204.1±119.3;AST分别为39.6±23.0,935.9±640.7,212.7±183.8,52.5±29.9。IPC组ALT分别为50.8±60.4,507.0±401.3,336.7±264.8,126.3±84.9;AST分别为39.7±32.4,495.8±369.4,121.3±79.8,49.0±42.6。RIPC组ALT分别为37.3±20.0,680.8±291.5,433.6±208.6,166.0±95.1;AST分别为39.7±32.0,661.7±290.6,171.8±99.5,51.3±23.9。单位为U/L)。IPC组ALT水平在术后第1、3、7天均低于对照组(P=0.000,0.000,0.002<0.05),AST水平术后第1,3天低于对照组(p=0.00,0.005<0.05),在第7天无显著性差异(p=0.655>0.05)。RIPC组ALT水平在术后第1,3天低于对照组(P=0.002,0.008<0.05),而在第7天则没有显著性差异(P=0.111>0.05);AST水平在第1天低于对照组(P=0.014<0.05),而在第3,7天则没有显著性差异(P=O.189,0.874>0.05)。而IPC组与RIPC组在术后第1,3,7天的ALT, AST均无显著性差异。②与对照组比,肝脏缺血前实施IPC及RIPC后,在术后第1,3,7天,病人的ICGK无显著性差异(P=0.59>0.05)。2.机制研究:IPC组在术后第1天TWEAK的含量低于对照组(P=0.025<0.05),RIPC组在术后第1天的TWEAK的含量有所下绛,但与对照组组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162>0.05),IPC组与RIPC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389>0.05)。结论:本研究显示,在临床上肝脏阻断前实施IPC和RIPC能显著降低病人术后的血清ALT和AST水平。而肝脏的储备功能则没有显著的差异。术后第1天的血清中TWEAK的含量IPC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RIPC组亦有降低但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TWEAK可能参与了IPC及RIPC的保护作用,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RIPC在肝癌切除术中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效应的临床研究
  • 方法与材料
  • 实验程序
  • 统计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二部分 TWEAK在RIPC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效应中的作用
  • 前言
  • 方法与材料
  • 操作步骤
  • 统计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优质护理在肝癌切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02)
    • [2].肝硬化肝癌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营养支持的护理探讨[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9(12)
    • [3].3D虚拟手术规划在腹腔镜小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J]. 微创医学 2020(01)
    • [4].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和对肝功能的影响分析[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20(05)
    • [5].一期的腹腔镜下脾切、断流联合肝癌切除术的手术配合[J].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0(05)
    • [6].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老年肝癌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癌症进展 2020(10)
    • [7].精准肝癌切除术围术期标准流程化护理配合的应用效果探讨[J]. 浙江医学教育 2020(04)
    • [8].全程人性化护理在肝癌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22)
    • [9].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用于腹腔镜下老年肝癌切除术的效果及操作要点[J].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19(03)
    • [10].中西医结合防治肝癌切除术后的研究进展[J]. 大众科技 2019(05)
    • [11].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的护理配合及效果观察[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8(03)
    • [12].探析肝癌切除术的术中护理体会[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12)
    • [13].腹腔镜下复发肝癌切除术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7(09)
    • [14].精准肝癌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配合[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18)
    • [15].前入路与常规入路肝癌切除术治疗大肝癌的临床应用研究[J].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4(06)
    • [16].光量子血氧疗法在肝癌切除术后应用的研究[J]. 江西医药 2015(04)
    • [17].腹腔镜与开放式肝癌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13)
    • [18].羟考酮联合尼松在肝癌切除术后镇痛中的应用[J].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5(04)
    • [19].开塞露灌肠治疗肝癌切除术后腹胀观察及护理[J].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17(07)
    • [20].肝癌切除术+经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治疗对肝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J]. 当代医学 2013(35)
    • [21].腹腔镜下复发肝癌切除术的临床研究[J]. 中外医疗 2020(31)
    • [22].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在肝癌切除术后的应用研究[J]. 北方药学 2020(05)
    • [23].丙肝相关性肝癌切除术后的预后因素分析[J]. 中国临床医学 2020(04)
    • [24].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后的护理及效果观察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89)
    • [25].完全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分析(附88例报告)[J].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7(09)
    • [26].区域性肝血流阻断在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与近期效果[J]. 现代肿瘤医学 2016(07)
    • [27].肝癌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33)
    • [28].预防性肝动脉栓塞化疗对提高肝癌切除术后患者生存率的意义[J]. 当代医学 2015(23)
    • [29].全程人性化护理在肝癌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教学[J]. 现代养生 2019(08)
    • [30].62例肝癌切除术患者术前TACE对疗效及预后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药 2013(08)

    标签:;  ;  

    远隔缺血预处理在肝癌切除术中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