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吡唑类衍生物合成与抗病毒和抗癌生物活性研究

新型吡唑类衍生物合成与抗病毒和抗癌生物活性研究

论文摘要

吡唑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因其结构的可变性和其高效广谱的生物活性,在医药和农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医药领域方面,吡唑主要表现在抗菌、抗肿瘤、抗癌、抗HIV-1和抗结核等方面;在农药领域方面,吡唑主要表现在杀虫杀螨剂,杀菌剂及除草剂等方面。多年来一直引起化学、药学和生物学领域人们的兴趣和重视,尤其是近年来,是医药、农药精细化工领域研究开发的热点课题之一。对烟草花叶病(Tobacco Mosaic Virus,简称TMV)的防治,国内外已做了大量的研究,特别是在植物抗病毒基因研究上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但是由于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使由抗性基因转移的难度很大。其次,农业栽培措施由于受耕作制度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限制,在生产中有效的实施仍有一定难度,使用化学或生物制剂防治烟草花叶病不失为一种经济有效的措施。现有的药剂菌奇清、宁南霉素、病毒A、病毒必克有一定防效(防效大多在30-60%),但药剂防治效果还不理想。因此,筛选高效、低毒、高选择性、环境相容性好的农用抗病毒药剂成为当务之急。为了创制具有高效具有农用抗病毒活性的新化合物,本论文以1-取代基-3-甲基吡唑酮为起始原料,经多步反应,设计合成一系列新的含5-取代硫醚吡唑肟醚类化合物和5-取代砜吡唑肟醚类化合物(如图所示),然后进行结构表征和生物测定,希望从中筛选出较高抗TMV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并对作用机理进行研究。本论文完成工作归纳为以下几点结论:R1=Ph,3-ClPh,4-ClPh,4-CH3Ph:G1=H,F,Me,OMe;G3代表的芳基杂环,等。1.目标化合物5-取代硫醚-1-取代基-3-甲基吡唑肟醚衍生物的合成(化合物编号:PS1)以1-取代芳基-3-甲基吡唑酮为原料,通过POCl3氯化合成了5个1-取代苯基-3-甲基-5-氯-4-醛基吡唑中间体(中间体M1),取代苯基-3-甲基-5-氯-4-醛基吡唑(中间体M1)通过取代的苯硫酚醚化合成了9个1-取代苯基-3-甲基-5-取代苯硫基-4-醛基吡唑(中间体M3),1-取代苯基-3-甲基-5-取代苯硫基-4-醛基吡唑(中间体M3)和盐酸羟胺反应合成了9个1-取代苯基-3-甲基-5-取代苯硫基-4-吡唑醛肟(中间体M4),1-取代苯基-3-甲基-5-取代苯硫基-4-吡唑醛肟(中间体M4)和氯甲基芳杂环化合物(C1-G3)进行醚化反应合成了11个5-取代硫醚-1-取代基-3-甲基吡唑肟醚衍生物,其中有11个为未见报道的化合物。对合成的11个化合物进行了物理常数的测定,其结构经过了IR、1H NMR、13C NMR及元素分析确证。2.目标化合物5-取代砜-1-取代基-3-甲基吡唑肟醚衍生物的合成(化合物编号:PS2)以吡唑醛肟中间体M4为原料,通过与氯甲基芳杂环化合物(C1-G3)进行醚化反应反应,在冰醋酸中用高锰酸钾室温条件下可将5-位的硫醚氧化为砜,合成了5个5-取代砜-1-取代基-3-甲基吡唑肟醚未见报道的化合物。对所合成的化合物分别进行了物理常数的测定,其结构经过了IR、1H NMR、13C NMR及元素分析确证。3.目标化合物5-取代硫醚-1-取代基-3-甲基吡唑肟酯衍生物(化合物编号:PS3)、5-取代砜-1-取代基-3-甲基吡唑吡唑肟酯类衍生物的合成(化合物编号:PS4)以吡唑醛肟中间体M4为原料,通过与酰氯进行酯化反应成了14个5-取代硫醚-1-取代基-3-甲基吡唑肟酯衍生物(化合物编号:PS3),在冰醋酸中用高锰酸钾室温条件下可将5-位的硫醚氧化为砜,合成了5个5-取代砜-1-取代基-3-甲基吡唑肟酯未见报道的化合物。对所合成的化合物分别进行了物理常数的测定,其结构经过了IR、1H NMR、13C NMR及元素分析确证。4.目标化合物吡唑酰胺(PS5)及吡唑酰脲类衍生物(PS6)的合成以1-取代基-3-甲基吡唑酮为原料,通过POCl3氯化合成了5个1-取代苯基-3-甲基-5-氯-4-醛基吡唑中间体(中间体M1),通过高锰酸钾进行氧化反应合成了5个1-取代苯基-3-甲基-5-氯-4-吡唑甲酸(中间体M5),1-取代苯基-3-甲基-5-氯-4-吡唑甲酸(中间体M5)通过氯化亚砜加热回流反应合成了5个1-取代苯基-3-甲基-5-氯-4-吡唑甲酰氯中间体(中间体M6),通过26%的氨水酰胺反应合成了5个1-取代苯基-3-甲基-5-氯-4-吡唑甲酰胺中间体(中间体M7),1-取代苯基-3-甲基-5-氯-4-吡唑甲酰氯和芳胺(G5-NH2)反应合成了9个吡唑酰胺类衍生物(PS5)目标化合物;吡唑酰胺(中间体M7)和草酰氯反应,通过含氟芳胺(G5-NH2)进行酰脲反应合成了10个吡唑酰脲类衍生物衍生物(PS6),其中有19个为未见报道的化合物。对合成的19个化合物分别进行了物理常数的测定,其结构经过了IR、1H NMR、13C NMR及元素分析确证。5.目标化合物吡唑甲胺衍生物(PS8)的合成1-取代苯基-3-甲基-5-取代苯硫基-4-醛基吡唑(中间体M3)和对三氟甲基苯胺,加热回流反应,NaBH4进行还原反应合成了5个吡唑甲胺衍生物(PS7)目标化合物,对合成的5个化合物分别进行了物理常数的测定,其结构经过了IR、1H NMR、13C NMR及元素分析确证。6.部分目标化合物的抗癌活性研究采用MTT法,对目标化合物还进行了离体抗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对人前列腺癌细胞(PC3)、人乳腺癌细胞Bcap37和胃癌细胞(BGC-823)具有较高的抑制活性。采用MTT法,目标化合物吡唑衍生物对癌细胞的IC50值,测试化合物对PC3细胞的IC50值为7.06-46.81μM,对Bcap-37细胞的IC50值为1.77-206.18μM,对BGC-823细胞的IC50值为7.75-38.35μM;采用TRYPANBLUE细胞活力测定和AO/EB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PS6-7对PC3细胞的细胞毒性,显示该化合物在该浓度下作用于PC3没有引起细胞凋亡,同时造成细胞死亡较少。7.部分目标化合物的抗TMV活性研究采用半叶法,在药剂的质量浓度均为500 mg/L时,对40个化合物进行了活体治疗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测定,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PS3-1、PS1-1、PS3-2、PS3-6、PS3-8、PS3-7、PS3-12、PS3-13、PS5-4、PS5-5、PS5-8表现出较高的活体治疗作用,抑制率分别为47.8%,47.0%,40.4%,50.0%,46.4%,47.7%,62.0%,60.0%,44.0%,46.5%,46.0%,PS3-12,PS3-13活性较高,抑制率分别为62.0%,60.0%,略高于商品抗病毒剂宁南霉素(56-58%)。化合物PS1-1,PS3-2,PS1-7,PS3-8,PS3-12,PS3-13,PS3-14表现出较高的抗烟草花叶病毒钝化活性,抑制率分别为81.4%,74.1%,80.6%,72.1%,74.6%,73.7%,73.9%,其中PS1-1,PS1-7活性较高,抑制率为81.4%,80.6%,比商品抗病毒剂宁南霉素略低,PS3-2,PS3-8,PS3-12,PS3-13,PS3-14低于PS1-1,PS1-7活性,抑制率分别为74.1%,72.1%,74.6%,73.7%,73.9%,其它化合物抗烟草花叶病毒钝化活性均低于70%;化合物PS5-7,PS5-5,PS5-2,PS3-6,PS3-10,PS1-7表现出较高的抗烟草花叶病毒保护活性,其中PS5-7活性较高,比商品抗病毒剂宁南霉素略低,PS5-5,PS5-2,PS3-6,PS3-10,PS1-7低于PS5-7活性(抑制率为59.0%),抑制率分别为50.0%,45.7%,48.4%,40.9%,43.5%。进行了化合物PS3-12处理接种TMV后的烟草植株中,抗TMV的生化研究,结果表明其PAL酶、POD酶、SOD酶等相关酶和调控物质在一定的时间内都具有相关性;对普通烟PR-5基因的研究:处理已感染TMV天的普通烟后,普通烟叶片PR-5基因表达改变不明显,说明具有诱导PR-5基因不表达上调的作用;结果表明PS3-12可诱导pathogenesis related proteins-1基因表达上调,以增加烟草抗病毒的能力,从而阻止TMV病毒的系统感染和远距离侵袭;这些结果为创制具有高效具有农用抗病毒活性的新化合物提供了先导化合物;由此,该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TMV活性,对该类化合物进行结构优化,筛选出抗烟草花叶病毒的药剂是很有希望的。

论文目录

  • 缩略语(ABBREVIATIONS)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二章 吡唑类化合物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 2.1 具有杀虫杀螨活性的吡唑杂环类化合物
  • 2.1.1 1-芳基吡唑类衍生物
  • 2.1.2 吡唑酰胺类衍生物
  • 2.1.3 肟或肟醚类衍生物
  • 2.1.4 其它类型的吡唑衍生物
  • 2.2.具有杀菌活性的吡唑类衍生物
  • 2.2.1 芳基取代吡唑环类衍生物杀菌剂
  • 2.2.2 吡唑酰胺基衍生物杀菌剂
  • 2.2.3 含甲氧丙烯酸酯类结构的吡唑衍生物杀菌剂
  • 2.2.4 其他吡唑类杀菌剂
  • 2.3 具有除草活性的吡唑衍生物
  • 2.3.1 芳基吡唑衍生物除草剂
  • 2.3.2 芳氧基吡唑类衍生物除草剂
  • 2.4 用于治疗人类疾病的吡唑类衍生物
  • 第三章 吡唑类化合物设计思想
  • 3.1 目的和意义
  • 3.2 总体研究思路
  • 3.3 研究目标
  • 3.3.1 目标化合物合成与结构表征
  • 3.3.2 目标化合物合成方法
  • 3.3.3 目标化合物生物活性
  • 3.4 研究内容
  • 3.4.1 目标化合物合成路线设计
  • 3.4.2 生物活性测定
  • 第四章 实验部分
  • 4.1 仪器与试剂
  • 4.2.吡唑肟醚类衍生物的合成
  • 4.2.1 合成路线
  • 4.2.2.主要中间体的制备
  • 4.2.3 目标化合物PS1,PS2的合成
  • 4.2.4 目标化合物PS1,PS2的波谱数据
  • 4.2.5 PS1-2的单晶结构
  • 4.3 吡唑肟酯类衍生物的合成
  • 4.3.1 合成路线
  • 4.3.2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
  • 4.3.3 吡唑肟酯类衍生物PS3、PS4的波谱数据
  • 4.4 吡唑酰胺及吡唑酰脲类衍生物的合成
  • 4.4.1 合成路线
  • 4.4.2 中间体的制备
  • 4.4.3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
  • 4.4.4 吡唑酰胺及吡唑酰脲类衍生物波谱数据
  • 4.5 吡唑甲胺衍生物的合成
  • 4.5.1 合成路线
  • 4.5.2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
  • 4.5.3 吡唑甲胺衍生物波谱数据
  • 第五章 吡唑衍生物抗TMV生物活性测试及作用机理研究
  • 5.1 仪器及试剂
  • 5.2 材料
  • 5.2.1 供试对象
  • 5.2.2 培育无病植物
  • 5.2.3 供试病毒
  • 5.2.4 试验药物
  • 5.3 试验方法
  • 5.3.1 样品称量与配制
  • 5.3.2 磷酸缓冲液的配制
  • 5.3.3 烟草花叶病毒的提纯
  • 5.3.4 测病毒浓度流程
  • 5.3.5 化合物溶液的配制
  • 5.3.6 抗TMV活性测试
  • 5.4 抗TMV作用机理初步研究
  • 5.4.1 供试植物
  • 5.4.2 供试病毒
  • 5.4.3 供试药剂
  • 5.4.4 酶粗提取液制备及测定方法
  • 5.5.1 药剂对TMV的活体治疗、活体保护和活体钝化作用结果
  • 5.5.2 PS3-6与TMV CP的作用(Ⅰ)
  • 5.5.3 PS 3-6与TMV CP的相互作用(Ⅱ)
  • 5.5.4 室内抗TMV的防御酶活性实验
  • 第六章 吡唑衍生物的抗癌细胞活性测试与作用机理研究
  • 6.1 仪器及试剂
  • 6.2 供试细胞株
  • 50值'>6.3 MTT法检测吡唑衍生物对癌细胞的IC50
  • 6.3.1 实验方法
  • 50值'>6.3.2 MTT法检测部分吡唑衍生物对PC--3癌细胞的IC50
  • 50值'>6.3.3 MTT法检测部分吡唑衍生物对Bcap-37癌细胞的IC50
  • 50值'>6.3.4 MTT法检测部分吡唑衍生物对BGC-823癌细胞的IC50
  • 6.4 PS6-7对PC3细胞的细胞毒性初步观察
  • 6.5 吡唑衍生物对三种癌细胞作用的细胞染色图片
  • 6.5.1 吡唑衍生物对PC-3细胞作用
  • 6.5.2 吡唑衍生物对BGC-823细胞作用
  • 6.5.3 吡唑衍生物对Bcap-37细胞作用
  • 6.6 吡喹衍生物体外抗肿瘤活性初步检测
  • 6.7 结果讨论
  • 第七章 结论
  • 7.1 主要成果
  • 7.2 创新点
  • 7.3 存在问题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博士攻读博士期间发表和接收发表的论文
  • 附录2.攻读博士期间主持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 附录3.部分目标化合物谱图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新型吡唑类衍生物合成与抗病毒和抗癌生物活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