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变迁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结构性失业问题研究

制度变迁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结构性失业问题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毕业生就业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目前,大学生结构性失业问题突出,即大学生找不到他们所适应的岗位,而有的岗位招不到所需要的大学生,出现职位空缺与失业并存的局面。造成当前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现状的原因很多,其主要原因由于受我国相关的文化传统与意识形态的影响,再加上高额的高等教育投资使大学生的就业预期偏高;高校扩招使大学生人数增多、大学生文凭弱化,高校专业设置落后于市场需求;劳动力市场存在制度性分割,而相关政策与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不配套等。大学生结构性失业是高等教育改革必经的历程,也是制度变迁的结果,应从多方面找寻其解决的路径。大学生应定位好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使人力资本成为自身所拥有的最雄厚的资源。有效组织是制度变迁的关键,高校自身要勇于改革: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专业及课程设置,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方式、教育教学等方面改革,加大教育教学投入,创办特色高校,提高大学生教育的质量,培养出适合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人才。政府应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机制,培养一个健全、规范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完善就业政策框架,制定多种有效政策,加快立法,完善就业制度环境,在全社会树立“人才为本”,创造人尽其才的环境和机制,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好的契机。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的目的
  • 1.2 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1 国外有关结构性失业的研究
  • 1.3.2 国内有关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研究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分析
  • 2.1 大学生结构性失业
  • 2.1.1 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成因与界定
  • 2.1.2 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表现
  • 2.2 制度与制度变迁理论
  • 2.2.1 制度的内涵
  • 2.2.2 制度的分类及其特点
  • 2.2.3 制度变迁的含义、特点
  • 2.2.4 大学生就业制度变迁
  • 第三章 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原因分析
  • 3.1 意识形态与大学生结构性失业
  • 3.1.1 "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根深蒂固
  • 3.1.2 "精英教育"意识强烈
  • 3.1.3 成本收益比使大学生保留工资偏高
  • 3.2 高等教育现状与大学生结构性就业
  • 3.2.1 高校扩招致使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质量下滑
  • 3.2.1.1 高校扩招致使大学毕业生质量下滑
  • 3.2.1.2 教育文凭的信号筛选作用弱化
  • 3.2.2 从高校内部看,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缓慢
  • 3.2.2.1 高校专业设置存在问题
  • 3.2.2.2 高校专业的设置和调整面临着重重阻力
  • 3.3 政府制度安排与大学生结构性失业
  • 3.3.1 劳动力市场分割与大学生结构性失业
  • 3.3.1.1 我国二元劳动力市场现状
  • 3.3.1.2 二元劳动力市场存在分割与大学生择业时的两难境地
  • 3.3.2 制度安排与大学生结构性失业
  • 3.3.2.1 地方保护主义浓重
  • 3.3.2.2 社会保障制度不均衡
  • 3.3.2.3 人才市场管理机制不健全
  • 3.3.3 高等教育投资本身就具有一定风险
  • 第四章 从制度变迁中找寻大学生结构性失业问题的解决对策
  • 4.1 转变教育观念
  • 4.1.1 积极转变就业观念,与时俱进
  • 4.1.2 注重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不断增强自身素质
  • 4.1.3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就业力
  • 4.2 高校自身要勇于改革
  • 4.2.1 重新审视高等教育扩招政策
  • 4.2.2 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专业及课程设置
  • 4.2.2.1 加强就业市场的需求分析
  • 4.2.2.2 及时调整专业与课程设置
  • 4.2.3 加强就业指导,大力开展就业服务
  • 4.2.4 建立科学的竞争激励机制,调动教职工积极性
  • 4.2.5 教师要全面更新自身素质
  • 4.3 改善制度环境,不断完善大学生就业体制实现的保障体系
  • 4.3.1 不断规范大学生就业市场,打破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
  • 4.3.1.1 放宽户籍制度
  • 4.3.1.2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 4.3.2 完善就业政策框架,制定多种有效政策
  • 4.3.2.1 完善法律保障体系,将大学生就业纳入法制化轨道
  • 4.3.2.2 采取优惠政策,建立政策保障机制
  • 4.3.2.3 加快立法,完善就业制度环境
  • 4.3.3 建立和健全就业服务机制,完善政府的信息服务职能
  • 4.3.3.1 不断完善就业服务机制
  • 4.3.3.2 建立人才信息的沟通与交流机制,搭建就业服务平台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两种制度变迁理论的比较及现实启示[J]. 中国集体经济 2016(36)
    • [2].制度变迁理论比较研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6(07)
    • [3].生产力一元决定论和有机生产方式的变迁——对历史唯物主义核心思想的再解释[J]. 政治经济学报 2016(01)
    • [4].新金融文明对金融创新的影响——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J]. 大众投资指南 2017(03)
    • [5].制度变迁理论研究范式的比较[J]. 时代人物 2008(04)
    • [6].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研究[J]. 东南学术 2016(01)
    • [7].制度变迁理论中的改革开放及当代启示[J]. 大连干部学刊 2016(03)
    • [8].制度变迁理论对中国改革顶层设计的启迪[J].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3)
    • [9].马克思制度变迁理论与降低民营经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策略分析[J].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5)
    • [10].制度变迁理论视野下竞争性选拔干部制度的完善[J]. 福州党校学报 2014(03)
    • [11].诺斯与格雷夫制度变迁理论的比较[J]. 经济纵横 2012(03)
    • [12].制度变迁理论视野下的中国改革创新[J]. 人民论坛 2012(23)
    • [13].诺斯制度变迁理论述评[J]. 现代商贸工业 2011(13)
    • [14].两大制度变迁理论的差异性分析[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 [15].制度变迁理论评述[J]. 理论学刊 2009(06)
    • [16].马克思与诺思制度变迁理论的比较[J].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03)
    • [17].新形势下制度变迁理论对中国的影响[J].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09(08)
    • [18].关于国内马克思制度变迁理论研究的述评[J]. 山东社会科学 2008(01)
    • [19].马克思制度变迁理论述评[J]. 经济学家 2008(03)
    • [20].制度变迁理论视角下的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之比较[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17(12)
    • [21].马克思与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比较研究[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 [22].制度变迁理论下的美国与台湾金融制度的比较分析[J]. 时代金融 2016(15)
    • [23].新型城镇化推进中制度变迁理论研究[J].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13(03)
    • [24].制度变迁理论视野中的新时期传媒体制变革[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03)
    • [25].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及其对政治学研究的挑战和启示[J].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1(02)
    • [26].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变迁模式选择——从制度变迁理论视角[J]. 中国商界 2010(02)
    • [27].转轨时期国内制度变迁理论研究的成就与困惑[J]. 经济师 2009(01)
    • [28].诺斯制度变迁理论的演变[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 [29].我国民间组织的兴起与发展——基于制度变迁理论的分析[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 [30].奥地利学派制度变迁理论与企业家作用[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20)

    标签:;  ;  ;  

    制度变迁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结构性失业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