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公平观与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公平问题研究

马克思主义公平观与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公平问题研究

论文摘要

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及其发展规律的论述中,包含了许多关于社会公平的思想。本文首先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公平观的历史演变:从1848年之前的马克思主义公平观到1848年以后的马克思主义公平观。其次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公平观的基本内容:公平作为道德和法的观念,它的性质和内容是由一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即经济基础决定的;公平历来是历史的、阶级的、具体的、相对的,不存在任何超越特定历史条件、超越阶级的抽象的“永恒公平”;注意“公平”与“平等”的联系与区别。此外还需要认清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公平”具大的虚伪性和欺骗性;进而提出共产主义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的价值目标;最后指明实现社会公平的基本途径。马克思恩格斯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不断深化了对社会公平的认识,不断促进社会公平的同时也不断发展着马克思主义公平观,我国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为党中央的几代领导集体都对公平观做了系统的论述: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建立了公平的经济基础和制度保障;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确立了“共同富裕”的公平理念;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四个公平”重要理论。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向更深和更广的层次上拓展,社会差距进一步拉大,伴生了各种矛盾与社会公平问题。本文重点研究了其中倍受关注的教育公平、分配公平、社会保障公平问题。首先提出马克思主义公平观与教育公平、分配公平、社会保障制度的问题的关系;其次分析了不公现象及成因;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社会公平的实现,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重大工程,涉及众多具体的领域,在此过程中,我们必须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促进社会公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1.1.1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 1.1.2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 1.2 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基本内容
  • 1.3.1 主要思想
  • 1.3.2 创新之处
  • 1.4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公平观
  • 2.1 马克思主义公平观的历史演变
  • 2.1.1 1848 年之前的马克思主义公平观
  • 2.1.2 1848 年以后的马克思主义公平观
  • 2.2 马克思主义公平观的基本内容
  • 2.2.1 经济基础决定公平的性质和内容
  • 2.2.2 公平历来是阶级的、历史的、相对的、具体的
  • 2.2.3 要注重“公平”和“平等”关系
  • 2.3 马克思主义公平观的实践性
  • 2.3.1 前提:认清资本主义社会“公平”的虚伪性和欺骗性
  • 2.3.2 基础:树立共产主义社会“消灭阶级”的价值目标
  • 2.3.3 关键:提供实现社会公平的物质基础
  •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公平观在中国的发展
  • 3.1 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建立了公平的经济基础和制度保障
  • 3.1.1 毛泽东公平观的基本内涵
  • 3.1.2 毛泽东的相对平均主义公平观
  • 3.1.3 以民为本——毛泽东公平观的基本原则
  • 3.1.4 共同富裕——毛泽东公平观的终极目标
  • 3.2 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确立了“共同富裕”的公平理念
  • 3.2.1 邓小平公平观的基本内涵
  • 3.2.2 起点公平思想——坚持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 3.2.3 分配公平思想——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
  • 3.2.4 结果公平思想——坚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 3.3 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3.3.1 江泽民公平观的基本内涵
  • 3.3.2 “三个代表”——公平的标准
  • 3.3.3 贫富悬殊问题的论述
  • 3.4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四个公平”
  • 3.4.1 和谐社会与社会公平
  • 3.4.2 “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 3.4.3 “四个公平”
  •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公平观视域中的社会公平问题
  • 4.1 教育公平
  • 4.1.1 马克思主义公平观视域中的教育公平
  • 4.1.2 教育公平——和谐社会的基本诉求
  • 4.1.3 教育公平——和谐社会的先导性因素
  • 4.2 分配公平
  • 4.2.1 马克思主义公平观视域中的分配公平
  • 4.2.2 分配公平——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
  • 4.2.3 分配公平——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 4.3 社会保障
  • 4.3.1 马克思主义公平观视域中的社会保障制度
  • 4.3.2 社会保障的公平性分析
  • 4.3.3 公平——社会保障制度的价值取向
  • 第五章 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社会公平问题
  • 5.1 我国教育公平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5.1.1 教育投入严重不足
  • 5.1.2 教育资源配置失衡
  • 5.1.3 教育收费过高导致受教育权利不公
  • 5.1.4 择校问题突显教育不公
  • 5.2 我国分配公平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5.2.1 个人收入差距扩大
  • 5.2.2 行业收入差距悬殊
  • 5.2.3 城乡收入差距明显
  • 5.2.4 地区收入差距拉大
  • 5.3 我国社会保障公平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5.3.1 制度不统一,管理效率低
  • 5.3.2 覆盖范围小,体系不健全
  • 5.3.3 单位之间、地区之间的社会保障水平差异过大
  • 5.3.4 立法滞后,缺乏保障
  • 第六章 运用马克思主义公平观指导实践
  • 6.1 构建和谐社会教育公平的对策
  • 6.1.1 完善教育法规政策——保障公民受教育的合法权益
  • 6.1.2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形成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化
  • 6.1.3 扎实推进教育改革——为教育公平寻求实现的路径
  • 6.1.4 加强教育特权监督——杜绝教育腐败
  • 6.2 构建和谐社会分配公平的对策
  • 6.2.1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和城乡差异
  • 6.2.2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改革收入分配制度
  • 6.2.3 加大税收调节力度,加强立法监督
  • 6.3 构建和谐社会社会保障公平的对策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马克思主义公平观与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公平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