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实力对中国外交战略的影响

软实力对中国外交战略的影响

论文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在外交战略中越来越需要发挥软实力的作用,而要充分发挥软实力的作用,就需要我们认真思考软实力的概念、特征、软实力与外交战略的关系,以及软实力对我国外交战略有何重要意义,软实力对中国外交战略有什么积极影响,同时软实力在中国外交战略影响的局限性有那些,造成这些局限性的原因是什么。本文的写作目的就是在借鉴中外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探性的回答上述问题,系统分析和探讨软实力对中国外交战略的影响,为决策层发展软实力,实现中国外交战略提出一些建议。文章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软实力理论提出的背景,从经济发展的全球化、社会形态的信息化、国际关系的多极化角度阐述了软实力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和软实力作用上升的时代原因。第二部分对软实力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本文把软实力定义为:一个国家以非强制性方式运用本国的文化、政治、外交、价值观念等资源以争取他国的理解、认同或合作的能力,同时指出了软实力的主要构成要素;并归纳出软实力的六个主要特征:非强制性、互动性、内驱性、相对性、渗透性、综合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软实力与外交战略之间的关系,即外交战略对软实力有战略需求,软实力对外交战略有重要影响。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了我国外交战略的目标、冷战后我国外交战略的发展以及新世纪和平发展外交战略的特征。我国外交战略的目标是维护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构建和谐世界;冷战后中国外交战略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战略,和平发展外交战略;新世纪我国的和平发展外交战略有四个特征,国家利益是中国外交战略制定的基础和基本前提,强调国际制度的作用是新时期中国外交战略重要特点,突出多边主义是新时期中国外交战略的特征,构建和谐世界是新世纪中国外交战略的新目标。第四部分是本文论述的重点和落脚点。主要阐述了我国软实力的现状、软实力对我国外交战略的意义、软实力对我国外交战略的积极影响、软实力对我国外交战略的影响局限性和造成局限性的原因以及“发展软实力、推进中国外交战略”的一些建议。从文化、政治价值观、中国模式、国家形象、外交新理念等角度分析了当前我国的软实力现状;软实力对中国外交战略有积极意义,软实力对中国外交战略的积极影响:软实力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合法性地位,软实力塑造了中国良好的国家形象,软实力可以实现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软实力对中国外交战略的局限性:软实力在外交战略中作用的发挥有赖于强大的资源及运用资源的决心和意志,软实力在外交战略发挥作用有赖于强大的大众传媒作后盾,软实力发挥作用的效果取决于受动国家的现实状况和特征;造成软实力对中国外交战略影响局限性的原因:我国拥有的软实力不强使软实力在中国外交战略中的影响力受到较大限制,我国对软实力准确定位、系统筹划和总体部署有待规范和统一,我国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发展与运用的不协调,有效互动尚需加强;最后本文就发展软实力、推进中国外交战略的实现提出了的几点建议:推动主流价值观的创新与发展、保证我国软实力建设的方向,大力参与国际制度的制定和创新、为软实力的持续提升提供强大动力和保障,健全负责策划软实力的专业机构和机制、提升软实力运用的实效性,提高运用传媒的技巧和能力、展示我国良好的大国形象,协调国家层面的对外交往活动、加强和重视非政府组织在软实力建设中的作用,加强中国外交战略中软实力和硬实力运用的协调和平衡等建议。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一) 选题意义
  • (二) 研究现状
  • (三) 研究方法
  • (四) 本文的创新之处
  • 一、 软实力理论提出的背景
  • (一) 经济发展的全球化是软实力提出的重要时代背景
  • (二) 社会形态的信息化丰富了软实力发挥作用的方式
  • (三) 国际关系的多极化为软实力的运用提供了重要国际背景
  • 二、 软实力构成要素、特征及与外交战略的关系
  • (一) 软实力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 (二) 软实力的主要特征
  • (三) 软实力与外交战略的关系
  • 三、 冷战后中国外交战略的新发展与新特征
  • (一) 中国外交战略的目标
  • (二) 冷战后中国外交战略的发展
  • (三) 和平发展外交战略的特征
  • 四、 软实力对中国外交战略的影响
  • (一) 中国软实力的现状
  • (二) 软实力对中国的外交战略的意义
  • (三) 软实力对中国外交战略影响的状况分析
  • (四) 加强软实力建设,推进中国外交战略实现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相关论文文献

    • [1].近代以来泰国外交战略嬗变刍议[J]. 东南亚之窗 2011(01)
    • [2].地缘政治对蒙古国外交战略选择的影响[J]. 东北亚学刊 2019(06)
    • [3].博索纳罗执政后巴西外交战略的新变化[J]. 当代世界 2020(09)
    • [4].韩国科技外交战略与中国的战略对策[J]. 创新科技 2016(10)
    • [5].法国科学外交战略解析[J].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2017(02)
    • [6].论邓小平对日外交战略思想与中日关系实践[J]. 邓小平研究 2017(03)
    • [7].论习近平外交战略思想的传统文化意蕴[J].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7(02)
    • [8].印度新周边外交战略:观察与评估[J]. 南亚研究季刊 2016(02)
    • [9].冷战后美国对蒙古外交战略的影响[J]. 国际研究参考 2016(08)
    • [10].塔米姆时期卡塔尔的外交战略:内涵、动因与前景[J]. 中东研究 2018(02)
    • [11].基于奥巴马主义的美国外交战略调适[J]. 青春岁月 2016(23)
    • [12].变局中的坚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与国民政府的抗日外交战略[J]. 民国研究 2017(01)
    • [13].孟荀王霸思想研究——兼评中美外交战略[J].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4)
    • [14].浅析中国—马来西亚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马来西亚外交战略为研究视角[J]. 东南亚之窗 2013(03)
    • [15].俄罗斯外交战略中的拉丁美洲[J]. 拉丁美洲研究 2020(04)
    • [16].俄罗斯对以色列外交战略及未来趋势[J]. 学术探索 2019(08)
    • [17].中国中东外交战略构建研究[J]. 阿拉伯世界研究 2016(02)
    • [18].论安全视角下的“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外交战略[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5(02)
    • [19].管理外交:中国对欧盟经济外交战略的管理与展望[J]. 学术论坛 2013(12)
    • [20].上世纪80年代初中共对外交战略的调整[J]. 北京党史 2014(01)
    • [21].论邓小平的外交战略思想[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03)
    • [22].中国应尽快制订贸易外交战略[J]. 中国经贸导刊 2014(05)
    • [23].论邓小平的外交战略思想[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4(04)
    • [24].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J].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14(09)
    • [25].法国文化外交战略对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启示[J]. 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2(06)
    • [26].斯诺与延安时期中共外交战略的重构[J].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1(07)
    • [27].浅析“韬光养晦”外交战略的现实性[J].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0(02)
    • [28].浅谈七十年代苏联缓和外交战略[J].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05)
    • [29].论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与21世纪中国的外交战略选择[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 [30].日本对东盟的文化外交战略[J]. 东南亚纵横 2008(10)

    标签:;  ;  ;  

    软实力对中国外交战略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