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上海社会保障研究(1927-1937)

近代上海社会保障研究(1927-1937)

论文摘要

开埠通商以来,上海社会急剧转型,各类社会问题层出不穷。面对这些迥异于过去的新的社会问题,仅仅依靠以济贫救灾等善举惠行为主要内容的传统社会保障,已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时代呼唤一种新的社会安全机制。现代社会保障便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产生。1927年上海市政府成立后,渐次实施了一系列颇具现代意义的社会安全措施,至20世纪30年代中期,逐渐形成了一套包括社会救济、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等方面内容的初具雏形的社会保障网络体系。尽管在此后的十年左右时期内,社会保障事业所取得的成效十分有限,但在保障并提高社会成员的就业率和减缓社会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方面,这一保障体系一度曾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深入一步研究却发现,在这一福利民生的话语背后,竟深深地隐含着国民党政府“寓控制于施惠”的企图。国家借推行社会保障制度之机,进一步强化了对社会的整合与控制力度。在政权建立之初,国民党上海市政当局出于多方面考虑,将社会事业的建设作为其一项重要施政内容,但人力物力等方面的局限又让政府的这种抱负受到诸多限制。于是政府改变策略,积极寻求社会力量参与到社会事业建设中来。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与慈善组织、企业雇主围绕社会救济、劳动保障等问题展开了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博弈互动。在社会救济方面,奉行集权理念的国家与有着长期独立自主性的民间慈善组织之间忽而表现为合作,忽而又现紧张。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建构与演变从根本上取决于各自利益追求。事实证明,政府希望与慈善组织合作的前提是对其在社会秩序建构尤其在应对贫穷的挑战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的期望;而慈善组织与政府合作的基础在于更好地维护自己获利资源和维系“商道”的内在追求。从劳动保障实施的视角来看,不难发现,政府与劳工、资本家三者关系于此期间也有一个十分微妙的演变过程。出于与共产党争夺群众的考虑,国家在劳资利益协调与平衡上,总是力求在可能的范围内满足工人们的福利要求,以实现对劳工的安抚;劳工在劳动保障的实施中,为增强与雇主在福利待遇上讨价还价的能力,表现出更多的对现行政权的服膺与依赖。国民党政权与资产阶级之间,在反赤色运动、反阶级斗争中,尽管二者有着寻求合作的现实需求,但在各自背后的终极追求上,政府与资产阶级实际上有着深刻差异。前者是以维持政权合法、统治稳定为目的,而后者显然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本质要求。换言之,当国民党为安抚劳工而触及或抑制资方获利权益时,资产阶级即表示反对;当资产阶级为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润而任意处置劳工致社会动荡时,又为国民党政府所不允许。各项劳动保障措施的出台,引发了二者之间深层矛盾的激化。把社会保障放在民国大历史的背景下进行考察,本文认为,与西方社会保障发端于资本主义一定程度的发展这一背景不同,近代上海社会保障在实践层面上,并非完全体现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更多的是出于国家为维护其政权合法性而对社会进行控制与安抚的主观建构,尤其在劳动保障中,国民党政府与共产党争夺劳工群众的企图尤为明显。原本应该体现经济发展水平、实现国民收入转移性支付、并借此调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之间平衡的社会保障,被深深地烙上了泛政治化的印迹,这也从另一方面昭示了中国现代化实践过程中的某些面相。

论文目录

  • 内容提要
  • Abstract
  • 导言
  • 第一章 近代上海社会保障产生的背景
  • 第一节 变革社会中层出不穷的社会问题
  • 一 社会结构转型
  • 二 层出不穷的社会问题
  • 第二节 民国时期西方新型社会保障的传入
  • 一 时人对传统社会安全机制局限性的认识
  • 二 民国时期西方社会保障的传入
  • 第三节 新兴社会力量建设现代国家的内在要求
  • 一 社会对建立新型社会保障的呼吁
  • 二 旧政权的消极措施
  • 三 中国国民党对实施社会保障的承诺
  • 第二章 1927—1937年上海社会保障体系的初步建立
  • 第一节 1927—1937年上海社会保障发展历程
  • 一 纲举目张:组织准备与制度建立时期(1927—1931)
  • 二 “一·二八”重创:战后艰难重建时期(1932—1934)
  • 三 “社会建设年”的确立:再度兴盛时期(1935—1937)
  • 第二节 近代上海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
  • 一 社会救济
  • 二 社会保险
  • 三 社会福利
  • 第三节 多元化的社会保障模式选择
  • 第三章 近代上海多元主体下社会保障实施成效的考察
  • 第一节 社会救济与社会福利的成效
  • 一 社会救济事业
  • 二 社会福利的成效
  • 第二节 慈善救济事业的成效
  • 一 组织及功能
  • 二 资产与业绩
  • 第三节 劳动保障成效的考察
  • 一 具体业绩
  • 二 社会成效
  • 第四章 近代上海社会保障的艰难运作
  • 第一节 社会保障实施中的负面效应
  • 一 慈善救济事业的阶段性萎缩
  • 二 劳动保障的局限
  • 第二节 社会保障的运作困境
  • 一 政府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权责空间
  • 二 社会保障的运作困境
  • 第五章 社会保障实施中的政府、社会与劳工
  • 第一节 国家权力扩张中慈善组织与政府的关系
  • 一 近代上海慈善组织兴办的目标诉求
  • 二 国家权力的扩张
  • 三 慈善组织的反应
  • 第二节 劳动保障视野下的政府、劳工与资本家
  • 一 劳动保障的实施与国民党政治承诺的兑现
  • 二 劳动保障实施中的政府与劳工
  • 三 劳动保障的实施对资产阶级的影响
  • 四 劳动保障实施中资产阶级与国民党政府关系的演变
  • 结语
  • 参考征引书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期刊视角的近代上海名医文化效应研究[J]. 中医药文化 2020(01)
    • [2].近代上海成为中国经济中心的启示[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5)
    • [3].权力文化视阈下的近代上海报贩组织研究[J]. 史学月刊 2019(11)
    • [4].中心城市科学技术的辐射和效应——以近代上海与长江三角洲为例[J]. 历史教学问题 2016(06)
    • [5].近代上海城市公共娱乐空间结构演化过程及其规律研究(1843-1949)[J]. 城市规划学刊 2017(03)
    • [6].近代上海社会的嬗变(1843-1937)[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6(03)
    • [7].20世纪80年代以来近代上海电业史研究述评[J]. 天中学刊 2014(06)
    • [8].近代上海戏院建筑衍变及其公共性价值[J]. 中国文化遗产 2014(05)
    • [9].浅议近代上海服饰的变迁及其原因[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5(10)
    • [10].巧用时人话历史,激活三思课堂——《近代上海文化的发展》一课中的人物分析[J]. 中学历史教学 2020(07)
    • [11].近代上海菊展文化的认知转变[J]. 都会遗踪 2020(03)
    • [12].近代上海人力车及车夫现象探讨[J]. 都会遗踪 2015(04)
    • [13].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举办“近代上海实业家与社会进步展”[J]. 上海文博论丛 2014(01)
    • [14].近代上海公园的民主化景观[J]. 学术研究 2013(10)
    • [15].近代上海方志体例探析[J]. 上海地方志 2020(02)
    • [16].近代上海中医医院发展概况[J]. 中医文献杂志 2014(06)
    • [17].《申报》视野中的近代上海木偶戏演出[J]. 戏剧文学 2015(06)
    • [18].近代上海店招述论[J]. 近代中国 2013(00)
    • [19].从几份碑帖看慈善事业背后的近代上海实业家[J]. 都会遗踪 2014(02)
    • [20].近代上海佛教慈善事业的基本特征[J]. 中国宗教 2012(12)
    • [21].近代上海回商群体的特征与文化贡献[J]. 回族研究 2008(04)
    • [22].近代上海服装行业相关同业公会的形成[J]. 服装学报 2018(06)
    • [23].滑稽戏《七十二家房客》与近代上海的空间社会[J]. 都市文化研究 2017(02)
    • [24].“填小浜筑路”与近代上海城市化进程——以法租界为例(1925-1937年)[J]. 历史地理 2014(02)
    • [25].“近代上海 风云际会——历史文化名城纪念特展”开幕[J]. 上海文博论丛 2012(04)
    • [26].《近代上海黑社会》读后[J]. 群文天地 2011(02)
    • [27].近代上海港崛起的区位分析——兼与宁波港的比较[J]. 史学月刊 2009(08)
    • [28].近代上海体育文化空间的生成、建构及特征[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8(03)
    • [29].论近代上海作为中外利益共同体的意义[J]. 学术月刊 2018(06)
    • [30].近代上海大众传媒与专业期刊对建筑发展的促进[J]. 世界建筑 2016(01)

    标签:;  ;  ;  ;  

    近代上海社会保障研究(1927-1937)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