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牛及其杂交后代生长发育性状的分子标记研究

秦川牛及其杂交后代生长发育性状的分子标记研究

论文题目: 秦川牛及其杂交后代生长发育性状的分子标记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作者: 刘波

导师: 陈宏

关键词: 秦川牛,基因,基因,基因,生长发育性状

文献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研究采用PCR-RFLP、微卫星标记、PCR-SSCP 三种技术手段,以秦川牛及其与利木赞牛、德国黄牛、红安格斯牛杂交F1 代(4 月龄)4 个牛群体共计164 个个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POU1F1、GH、LEPTIN、IGFBP3 基因和10 个微卫星位点上的遗传变异,并以体尺性状作为衡量牛生长发育性状的指标,运用最小二乘线性模型,对所检测到的多态位点与生长发育性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探讨了POU1F1、GH、LEPTIN、IGFBP3 基因作为影响牛生长发育候选基因的可能性,所得结果如下: 1 秦川牛及其杂交后代PCR-RFLP 研究POU1F1 基因的PCR-RFLP 多态性检测结果表明:①秦川牛(Q)及其杂种牛DQ、LQ、AQ 群体位点间杂合度(He):0.3556/0.2934 /0.2963/0.4444;②位点间有效等位基因数(N_e):1.5519/1.4152/1.4210/1.7998;③位点间多态信息含量(PIC):0.2924/0.2503 /0.2524/0.3456。利用最小二乘线性模型对此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与生长发育性状指标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4 个群体内均发现AB、BB 基因型个体在胸围、十字部高指标上显著高于群体的AA 型个体,即BB、AB>AA(P<0.05),存在着B 等位基因高于A 等位基因的趋势。2 秦川牛及其杂交后代10 个微卫星DNA 位点上的分析10 个微卫星位点为高度多态位点。ETH152、ETH225、HEL9 位点的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在4 个群体相对较高;BM1500、TGLA126 位点的对应值相对较小;在此10 个微卫星位点上,秦川牛及其杂交群体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10 个多态微卫星位点基因型对秦川牛及其杂交后代的生长发育性状效果不一。对10 个多态微卫星位点部分基因型与4 个群体体尺性状关系的分析表明,在ETH225 位点,CH(152/172)在4 个群体内的体高、十字部高、尻长均显著低于其他基因型;BM1500 位点,BC 型(150/164)在十字部高、胸围、体重指标上高于BD 型(150/170);HEL5 位点,BD(160/170)、EH 型(172/180)在多项指标上大于其他基因型;BM2113 位点,CG(144/164)型在体高、体长、腰角宽、胸围和体重指标上大于CF(144/160)、BF(142/160)型;CSSM66

论文目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4个牛品种简介及秦川牛业研究进展

1.1 黄牛在动物学上的地位

1.2 4 个牛品种简介

1.2.1 秦川牛

1.2.2 利木赞牛

1.2.3 红安格斯牛

1.2.4 德国黄牛

1.3 秦川牛业的发展现状

1.4 利用分子生物技术进行牛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第二节 分子标记与动物遗传育种

2.1 分子标记简介

2.1.1 以分子杂交为基础的Ⅰ类分子标记

2.1.2 以PCR 为基础的Ⅱ类分子标记

2.1.3 以测序为核心的Ⅲ类分子标记及其它标记

2.2 本试验采用的分子遗传标记方法的原理及特点

2.2.1 RFLP-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

2.2.2 微卫星DNA 标记

2.2.3 单核苷酸多态性

2.3 与生长发育性状相关基因的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2.3.1 POU1F1 基因多态与牛生产性状的相关研究

2.3.2 牛生长激素基因(bGH)多态与生产性状的相关研究

2.3.3 LEPTIN 基因和牛生产性状的相关研究

2.3.4 IGFBP3 基因与牛生产性状的相关研究

第二章 实验研究

第一节 PCR-POU1F1-RFLP 与牛生长发育性状的相关分析

1.1 试验材料

1.1.1 实验药品与试剂

1.1.2 仪器设备

1.2 试验方法

1.2.1 秦川牛及杂种牛血样采集及体尺指标测量

1.2.2 血样基因组DNA 的分离

1.2.3 DNA 质量的检测、纯化及浓度计算

1.2.4 PCR 引物的设计

1.2.5 PCR 反应条件

1.2.6 PCR 反应的程序

1.2.7 PCR 反应产物的限制性酶切

1.2.8 酶切产物的电泳图像分析

1.2.9 图像分析

1.3 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

1.4 结果与分析

1.4.1 牛基因组DNA 样品的电泳检测

1.4.2 PCR 产物及酶切产物的电泳检测

1.4.3 POU1F1 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指标

1.4.4 POU1F1 基因多态性与4 个群体的体重、体尺指标的方差分析

1.5 讨论

1.5.1 秦川牛及其杂种牛POU1F1 基因座的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1.5.2 POU1F1 基因多态性与生长性能的关系

1.5.3 POU1F1 基因的研究在本实验中的意义

第二节 秦川牛及其杂交后代微卫星标记的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微卫星DNA 标记分析

2.1.2 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秦川牛及其杂种牛微卫星位点的多态性检测

2.2.2 微卫星位点多态性与生长发育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2.3 讨论

2.3.1 微卫星位点的选择

2.3.2 秦川牛及其杂种牛10 个微卫星位点的遗传特性

2.3.3 微卫星位点多态性与生长发育性状的关系

第三节 GH、IGFBP3、LEPTIN 基因PCR-SSCP 与生长发育性状关系的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PCR-SSCP 分析

3.1.2 SSCP 结果的图象分析

3.1.3 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GH exon5 PCR-SSCP 多态性研究

3.2.2 GH intron3 PCR-SSCP 多态性研究

3.2.3 Leptin exon2 PCR-SSCP 多态性研究

3.2.4 IGFBP3 exon2 PCR-SSCP 多态性研究

3.3 讨论

3.3.1 关于PCR-SSCP 技术的讨论

3.3.2 4 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3.3.3 关于GH 基因多态性及与牛生长发育性状关系的讨论

3.3.4 关于Leptin 基因多态性及与牛生长发育性状关系的讨论

3.3.5 IGFBP3 基因的多态性与牛生长发育性状的关系的讨论

第四节 秦川牛及其杂种牛生长性能及杂种优势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时间及地点

4.1.2 试验材料

4.1.3 体尺指标测量

4.1.4 测量器材

4.1.5 统计分析

4.2 试验结果

4.2.1 杂交公牛群体体尺指标与秦川牛纯种群体比较

4.2.2 杂交母牛群体体尺指标与秦川牛纯种群体比较

4.2.3 杂交一代群体整体体尺指标显著性分析检验

4.3 讨论

第五节 结论

5.1 秦川牛及其杂交后代的PCR-RFLP 研究

5.2 秦川牛及其杂交后代微卫星标记的研究

5.3 秦川牛及其杂交后代PCR-SSCP 的研究

5.4 秦川牛及其杂种牛生长性能及杂种优势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发布时间: 2005-12-22

参考文献

  • [1].秦川牛生产性能、行为学特征及理化指标分析[D]. 沈楷祖.甘肃农业大学2018
  • [2].Rybp基因对秦川牛成肌细胞分化作用的研究[D]. 赵艳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 [3].肉牛杂交组合筛选及牦牛瘦素受体基因多态性分析[D]. 闫伟.甘肃农业大学2010
  • [4].miR-660在牛骨骼肌生长发育过程中表达谱分析及相关功能研究[D]. 岳炳霖.江苏师范大学2017
  • [5].牛Nramp1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D]. 李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 [6].中国三个黄牛品种ASB-3基因多态性及其遗传效应与mRNA表达研究[D]. 阎建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
  • [7].秦川牛PDLIM7基因新转录本的鉴定与功能研究[D]. 李彩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
  • [8].早胜牛起源进化及肉质特性分析[D]. 王晓静.西北民族大学2015
  • [9].秦川牛和中国荷斯坦牛FSHβ基因SSCP多态性与双胎性状的关系研究[D]. 梁宏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
  • [10].牛TMEM18基因克隆、SNP检测及其与部分经济性状的关联分析[D]. 马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相关论文

  • [1].南阳牛几个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生长发育性状的相关性的研究[D]. 张争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 [2].南阳牛Myf5、Pou1f1以及GH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生长发育性状关系的研究[D]. 薛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 [3].秦川牛及其杂交后代生长发育性状几个候选基因的遗传分析[D]. 王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 [4].秦川牛和南阳牛生长发育性状的分子标记研究[D]. 赵高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 [5].中国荷斯坦牛和牦牛的三个功能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生产性能的相关性分析[D]. 何桦.四川农业大学2005
  • [6].秦川牛和中国荷斯坦牛FSHβ基因SSCP多态性与双胎性状的关系研究[D]. 梁宏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
  • [7].五个肉牛群体屠宰性状的DNA分子标记研究[D]. 党瑞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
  • [8].西门塔尔牛产奶性状的微卫星标记分析[D]. 方晓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
  • [9].肉牛微卫星DNA的群体遗传变异分析及其与肉用性状关系的研究[D]. 曹阳.延边大学2003
  • [10].陕西荷斯坦牛遗传多态性与泌乳性状关系的分子标记研究[D]. 张润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

标签:;  ;  ;  

秦川牛及其杂交后代生长发育性状的分子标记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