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乡村文化景观及保护研究 ——以杭州龙门古镇为例

传统乡村文化景观及保护研究 ——以杭州龙门古镇为例

论文摘要

千百年来形成的风格各异的村落民居,承载了丰富的文化、民俗等人文信息留存了丰富的乡土文化景观,是一笔宝贵的遗产。当前我国乡村地区面临巨大发展和变迁,如何处理好乡村发展和乡村文化景观的保护是我们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采用文献检索法、实地调查法、采访问卷法、归纳演绎法,研究了我国传统乡村文化景观的保护,得出主要结论如下:(1)系统的讨论了传统乡村文化景观的概念和分类,并总结了传统乡村文化景观的6个基本特征。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游憩环境承载容量理论、可接受的改变极限理论、环境影响评价理论,提出了传统乡村文化景观保护的基本框架,并通过对16种类型和6个基本特征的分析,确定了传统乡村文化景观保护的主题。(2)分析了我国现代乡村文化景观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纳为2个大的方面即物质景观的损坏、消失和非物质景观的遗失。在此基础上,依据联合国世界遗产中心发布的《实施世界遗产保护操作性导则》,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我国传统乡村文化景观保护的基本原则和针对不同乡村文化景观保护内容的7种保护方法。(3)以实地调研为基础,对杭州龙门古镇传统文化景观进行现状分析,归纳了龙门古镇传统文化景观的类型、特征,并提出了传统文化景观保护的指导思想、原则、保护框架、主题及具体措施。村庄的形成都有其自然、历史等渊源和经济、社会条件。关注传统乡村文化景观规划和保护,有助于传承我国历史文化、改善乡村地区的人居环境,指导新农村的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改善国土面貌。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意义
  • 1.1.1 遗产保护的现代发展
  • 1.1.2 城市化带来的乡村文化景观的迷失
  • 1.1.3 现代社会发展对乡村文化景观保护的要求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乡村文化景观保护研究进展
  • 1.2.2 国内乡村文化景观保护研究进展
  • 1.2.3 我国乡村文化景观保护的综合评价
  • 1.3 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主要内容
  • 1.4 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的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景观
  • 2.1.2 文化景观
  • 2.1.3 景观文化
  • 2.1.4 乡村文化景观
  • 2.2 相关理论
  •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2 环境承载容量理论
  • 2.2.3 可接受的改变极限理论
  • 2.2.4 环境影响评价理论
  • 2.2.5 文化景观保护修复理论
  • 3 传统乡村文化景观的类型与特征
  • 3.1 乡村文化景观的分类
  • 3.1.1 物质景观
  • 3.1.2 非物质景观
  • 3.2 传统乡村文化景观的基本特征
  • 3.2.1 广泛性和复杂性
  • 3.2.2 特色性
  • 3.2.3 继承性
  • 3.2.4 自然依附性
  • 3.2.5 相对稳定性
  • 3.2.6 内向性和开放性
  • 4 现代乡村文化景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4.1 物质景观的损坏、消失
  • 4.1.1 传统乡村风貌的破坏
  • 4.1.2 地方特色的消失
  • 4.1.3 乡土建筑的丢失
  • 4.1.4 乡村聚落意象的模糊
  • 4.2 非物质景观的遗失
  • 4.2.1 乡村生活方式面临巨大挑战
  • 4.2.2 传统乡村思想意识受到冲击
  • 4.2.3 乡村风土民情消失
  • 4.2.4 传统服饰的消亡
  • 5 传统乡村文化景观的保护研究
  • 5.1 传统乡村文化景观保护的基本原则
  • 5.1.1 保护乡村风貌特色原则
  • 5.1.2 持续性的有机更新原则
  • 5.1.3 突出真实性原则
  • 5.1.4 保持延续性原则
  • 5.1.5 可持续发展原则
  • 5.2 传统乡村文化景观保护的内容和方法
  • 5.2.1 保护
  • 5.2.2 保留
  • 5.2.3 风貌整治
  • 5.2.4 文化的延续
  • 6 案例分析——龙门古镇文化景观保护研究
  • 6.1 龙门古镇概况
  • 6.2 龙门古镇物质文化景观
  • 6.2.1 农耕文化景观
  • 6.2.2 山水文化景观
  • 6.2.3 民居建筑文化景观
  • 6.2.4 宗族祠堂文化景观
  • 6.2.5 桥梁牌坊文化景观
  • 6.2.6 雕刻文化景观
  • 6.3 龙门古镇非物质文化景观
  • 6.3.1 节庆文化景观
  • 6.3.2 民俗文化景观
  • 6.3.3 宗族文化景观
  • 6.3.4 民间传说文化景观
  • 6.3.5 楹联文化景观
  • 6.3.6 名人文化景观
  • 6.4 龙门古镇文化景观保护的对策
  • 6.4.1 保护的指导思想
  • 6.4.2 保护的原则
  • 6.4.3 保护的框架和主题
  • 6.4.4 保护的具体措施
  • 7 结论与讨论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景观保护设计——美国佛罗里达州西南部景观保护设计项目案例[J]. 中国园林 2020(02)
    • [2].古村落景观保护与发展概述[J]. 湖北农机化 2020(08)
    • [3].《焦溪古镇街巷景观保护规划方案》[J]. 装饰 2018(05)
    • [4].浅谈传统村落边界景观保护方法[J]. 长江丛刊 2017(20)
    • [5].湘西传统村镇文化景观保护与生态补偿的协同途径及影响因素[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5)
    • [6].城市景观保护设计策略探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0(04)
    • [7].北方满族民居传统环境景观保护与传承研究[J]. 居业 2020(07)
    • [8].对城市景观保护设计一些建议及思考[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08)
    • [9].基于文化景观保护的旅游游憩[J]. 绿色科技 2011(01)
    • [10].城市山体景观保护规划研究[J]. 福建建筑 2011(03)
    • [11].南方稻作梯田区农业文化与景观保护的关键问题与途径——以紫鹊界梯田为例[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06)
    • [12].高速公路环境景观保护与设计探讨——以黄塔桃高速公路为例[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 [13].法国城市景观保护与规划控制的经验与启示[J]. 建筑与文化 2017(09)
    • [14].北洋大学历史校区景观保护与恢复研究[J]. 建筑技术开发 2016(05)
    • [15].基于预警策略的传统乡村文化景观保护与安全体系研究[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4)
    • [16].历史文化名城景观保护与开发的重要性[J]. 艺术科技 2018(01)
    • [17].湿地公园景观保护研究[J]. 明日风尚 2016(13)
    • [18].延安历史文化名城景观保护与规划研究[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17)
    • [19].日照:开展《日照市城市文化景观保护与管理研究》[J]. 城市规划通讯 2012(13)
    • [20].文化景观保护的继承与发展——北美印第安人雄鹰岩文化景观的启示[J]. 城市建筑 2010(10)
    • [21].富川瑶族自治县古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J].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4)
    • [22].历史城市眺望景观保护管理体系研究——以英国伦敦为例[J]. 风景园林 2020(08)
    • [23].设计管理学下视角商业化与设计关系的探究——以凤凰古城文化遗产与景观保护设计为例[J]. 西部皮革 2020(12)
    • [24].传统村落景观保护的本土化方法研究——以兰西县女儿城村庄为例[J]. 居业 2020(09)
    • [25].城市自然景观空间设计新思路的探索——以柳州市山体景观保护规划为例[J]. 广西工学院学报 2008(03)
    • [26].基于孤岛化分析的南阳市府衙街区传统地域文化景观保护[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0(05)
    • [27].城市湖泊景观保护利用规划研究——以益阳市梓山湖为例[J]. 中国园林 2014(09)
    • [28].传统社会结构与文化景观保护——三十年来我国古村落保护反思[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 [29].上海历史文化景观孤岛景观保护影响力的研究[J]. 设计 2018(03)
    • [30].三峡工程景观保护研究[J]. 中国工程咨询 2014(06)

    标签:;  ;  ;  ;  ;  

    传统乡村文化景观及保护研究 ——以杭州龙门古镇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