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BMSC的生物学特性及与外周血相比IFN-γ,TNF-α水平的变化

银屑病BMSC的生物学特性及与外周血相比IFN-γ,TNF-α水平的变化

论文摘要

银屑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背景下内外因素失衡导致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尽管目前对许多触发银屑病发生的确切机制仍未阐明,大量临床及实验研究显示T淋巴细胞在银屑病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国内外研究表明银屑病的免疫异常不仅涉及T淋巴细胞,而且其它多种血细胞如B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甚至红细胞及血小板的数量及活性异常均参与银屑病发病,由于所有血细胞均来源于骨髓,国内学者首先提出骨髓的异常在银屑病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最近一些研究主要集中于银屑病患者骨髓造血干细胞的生物学活性,但对银屑病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的生物学特性及由其分化来的骨髓基质细胞所组成的造血微环境是否存在异常罕见报道。目的:研究银屑病患者BMSC的细胞形态,表面标志和生长曲线等生物学特性,检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和骨髓中造血抑制因子IFN-γ,TNF-α水平,及IFN-γ,TNF-α水平与病情活动程度,病程的关系,试图探讨银屑病患者BMSC有无异常,骨髓微环境的改变及其在银屑病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骨髓单个核细胞,贴壁纯化法得到BMSC,镜下观察BMSC形态,密度,生长情况,流式细胞仪鉴定BMSC表面抗原,MTT法绘出生长曲线。设立对照组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分别检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血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培养上清,骨髓上清液及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TNF-α水平,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银屑病外周血,骨髓IFN-γ,TNF-α水平与PASI评分和病程之间进行相关分析(Spearman Rank Order Correlation)。结果:正常对照和银屑病患者BMSC原代细胞在细胞形态上无明显差异,但银屑病组骨髓细胞贴壁晚,融合速度慢,培养时间长。传代后细胞形态没有显示出差异。经鉴定两者BMSC细胞表面CD29表达均为阳性,CD34,CD45表达均为阴性。从生长曲线上可以看出,银屑病患者BMSC P2代第4d起较正常对照表现出较低的增殖活性。与正常人相对照,银屑病外周血血浆,PBMC培养上清,骨髓上清液及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上清中造血抑制因子IFN-γ水平明显升高,而TNF-α除在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上清没有差异(P>0.05),在其余三组中的水平都较对照组升高。结论:1银屑病患者BMSC细胞显示出较低的增殖活性,BMSC的形态与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2银屑病患者骨髓微环境中造血抑制因子IFN-γ,TNF-α较正常对照组升高。3银屑病患者骨髓微环境的改变可能与外周血细胞分泌异常细胞因子有关。4银屑病外周血,骨髓中IFN-γ,TNF-α水平与病情活动程度呈正相关,与病程没有相关性。

论文目录

  • 一、正文
  • (一) 中文摘要
  • (二) 英文摘要
  • (三) 前言
  • (四) 材料和方法
  • (五) 结果
  • (六) 讨论
  • (七) 结论
  • (八) 参考文献
  • 二、文献综述
  • (一) 综述
  • (二) 参考文献
  • 三、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BMSC对大鼠脊髓损伤神经凋亡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06)
    • [2].红景天苷对BMSC生物学特性影响[J]. 西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1)
    • [3].右归丸方含药血清对BMSC增殖、骨向分化的干预作用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7(06)
    • [4].大剂量甲强龙在BMSC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中的作用[J]. 山东医药 2017(21)
    • [5].柔肝化纤颗粒促进BMSC向肝脏归巢及其机制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0(08)
    • [6].BMSC-肝细胞共培养上清治疗大鼠急性肝衰竭疗效观察[J].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3(03)
    • [7].BMP在BMSC成骨、软骨分化中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J]. 山东医药 2020(16)
    • [8].扶正抑瘤方对胶质瘤微环境下BMSC端粒酶及P53表达的影响[J].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7(01)
    • [9].眼局部应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治疗小鼠干眼的实验研究[J]. 眼科新进展 2016(11)
    • [10].BMSC上清对治疗大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研究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18)
    • [11].体外诱导牛BMSC向上皮样细胞分化的研究[J]. 畜牧与兽医 2012(04)
    • [12].软骨脱细胞基质-Ⅱ型胶原纳米支架复合BMSC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J].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6(05)
    • [13].5-Aza诱导BMSC分化为心肌细胞的分子生物学检测[J]. 中国农业科学 2009(07)
    • [14].BMSC细胞外基质对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J].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20(02)
    • [15].早期关节腔注射BMSC对创伤性骨关节炎的影响[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20(08)
    • [16].BMSC共培养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DNMT1的影响[J].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2019(08)
    • [17].bMSC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J]. 中华全科医学 2013(11)
    • [18].补肾活血方对缺氧/复氧环境下bMSC内质网稳态的调控作用[J]. 中药与临床 2018(05)
    • [19].恒磁场对Feridex-GFP双标记BMSC在损伤肝脏中定植的影响[J].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10)
    • [20].成人脑血管内皮细胞在BMSC培养体系中的培养及鉴定[J].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8(04)
    • [21].Wnt3a联合BMP7对BMSC成骨分化的初步研究[J].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5(07)
    • [22].大鼠BMSC与ADSC体外Transwell共培养诱导成骨的实验研究[J].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9(05)
    • [23].肉苁蓉含药血清对BMSC分化为神经细胞的诱导作用研究[J].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3(05)
    • [24].细胞间直接接触诱导BMSC软骨分化的初步研究[J].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0(02)
    • [25].膨润土改性淀粉复合材料(BMSC)技术取得重要突破——记潍坊华潍膨润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J]. 塑料包装 2016(01)
    • [26].BMSC外泌体调控STAT3/GAP43通路促进初级感觉神经元轴突生长的实验研究[J].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20(01)
    • [27].不同剂量BMSC尾静脉输注对小鼠肺组织纤维化的影响[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10)
    • [28].磁力靶向传递SPIO标记的BMSC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研究进展[J].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4(02)
    • [29].PTEN基因沉默对BMSC氧糖剥夺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对Bcl-2凋亡通路的影响[J].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1(07)
    • [30].BMSC分泌SDF-1对脊髓损伤神经元存活及神经突生长的影响[J]. 解剖科学进展 2016(06)

    标签:;  ;  ;  ;  

    银屑病BMSC的生物学特性及与外周血相比IFN-γ,TNF-α水平的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