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紊乱与特发性矮小

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紊乱与特发性矮小

论文摘要

【研究背景】特发性矮小(idiopathic short stature,ISS)为目前尚无可认知的原因引起的身材矮小。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growth hormone/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GH/IGFs)轴是促生长发育的重要内分泌轴,因而人们试图从这一轴中的激素、生长因子及信号传递途径着手,探讨特发性矮小的病因,国外有研究表明ISS患儿存在GH部分不敏感,并发现生长激素受体(growth hormone receptor,GHR)基因突变。【目的】观察ISS患儿血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Ⅰ)水平及其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3,IGFBP-3)水平是否是降低的,并通过测定反映GHR水平的血生长激素结合蛋白(growth hormone binding protein,GHBP)来证实血中IGF-Ⅰ水平及IGFBP-3水平降低是否与GHR缺陷导致GH不敏感有关。研究中国湖南汉族人群ISS患儿是否存在GHR基因突变,旨在阐明ISS的病因,为其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并探讨ISS儿童的个性特征及心理行为有无异常,为其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37例ISS患儿为病例组,37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儿童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血清GH,采用免疫放射计量法(IRMA)测定血清IGF-Ⅰ及IGFBP-3。采用葡聚糖覆盖炭末吸附法(Dextran-coated charcoal technique,DCT)法检测血清GHBP浓度。PCR扩增GHR基因外显子2~7,PCR—SSCP进行基因突变筛选,异常者行直接测序,或虽然PCR-SSCP检测正常,但矮小较显著的12例ISS患儿行PCR产物直接测序。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及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32例学龄期ISS男童及32例正常儿童进行测试。【结果】①ISS组血清GHBP、IGF-Ⅰ、IGFBP-3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值均小于0.01),而血清GH基础值在ISS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小于0.05)。②ISS组与对照组血GHBP与年龄、身高、体重、IGF-Ⅰ间均呈显著正相关(ISS组r值依次为0.386,0.485,0.508,0.379,相应P值均小于0.05;对照组r值依次为0.780,0.849,0.833,0.673,相应P值均小于0.001)。③ISS组与对照组血清IGF-Ⅰ与IGFBP-3、年龄、身高、体重间均呈显著正相关(ISS组r值依次为0.863,0.928,0.909,0.887,相应P值均小于0.001;对照组r值依次为0.861,0.788,0.827,0.804,相应P值均小于0.001)。④ISS组与对照组血IGFBP-3与GHBP、年龄、身高、体重间均呈显著正相关(ISS组r值依次为0.423,0.837,0.786,0.670,相应P值均小于0.01;对照组r值依次为0.562,0.660,0.697,0.670,相应P值均小0.001)。⑤除外显子3外,各外显子PCR产物1.5%琼脂糖凝胶电泳均可见清晰、亮度均匀一致的条带,其大小与预期产物扩增片段大小一致。⑥所有患儿PCR—SSCP检测未检测出异常泳带。⑦对矮小较显著的12个ISS患者的外显子2及外显子4~7 PCR产物直接自动测序,发现1例患儿(病例22)外显子2上编码GHR信号肽的第16密码子第1位碱基发生纯合子A—G碱基转换(AGT—GGT),使信号肽第16位丝氨酸变成甘氨酸(Ser16Gly,S16G),而在37例正常人中无此改变,不支持多态性改变,可能为新发现的GHR基因点突变。⑧8个病人及一个正常人外显子4上第182位碱基对发生G—A碱基转换导致第43位密码子发生CGA—CAA的改变,使GHR多肽链上第43位精氨酸变成谷氨酰胺(Arg43Gln,R43Q),且均为杂合子突变,为新发现的GHR基因多态性。⑨5例TSS患者及1例正常对照外显子6第558位碱基对发生A—G碱基转换,致第168密码子第3碱基发生改变,即GGA—GGG,但无氨基酸的改变,为同义突变,即Gly168(G168),均为纯合子突变,为一已知的多态性。⑩EPQ测试结果显示ISS组E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N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chenbach儿童行为测试显示ISS组活动能力及社交能力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2及P<0.01),但学习情况差异无显著性;行为问题中,除社交退缩、交往不良两组差异有显著性外(P<0.01),ISS组无其他行为障碍。【结论】①ISS患儿血中IGF-1和IGFBP-3降低可能是其矮小的原因之一。②ISS患儿,血中反映GHR水平的GHBP降低,而GH基础值升高,提示可能存在因GHR缺陷导致GH不敏感。③发现1例ISS患儿外显子2上编码GHR信号肽的第16密码子第1位碱基发生纯合子A—G碱基转换,使信号肽第16位丝氨酸变成甘氨酸(Ser16Gly,S16G),这一改变可能为新发现的点突变。④发现GHR基因外显子4上第182位碱基对发生杂合子G—A碱基转换导致GHR多肽链上第43位精氨酸变成谷氨酰胺(Arg43Gln,R43Q),为新发现的GHR基因多态性。⑤学龄期ISS男孩性格偏内向、情绪较不稳定,存在交往不良、社交退缩现象,活动能力和社交能力降低。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词
  • 论文正文
  • 第一部分 特发性矮小患儿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变化
  • 摘要
  • 前言
  • 1.材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4.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特发性矮小患儿生长激素受体基因突变检测
  • 摘要
  • 前言
  • 1.材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4.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特发性矮小男童个性及心理行为研究
  • 摘要
  • 前言
  • 1.对象和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4.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疗效观察[J]. 中外妇儿健康 2011(04)
    • [2].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青春后期特发性矮小临床观察[J]. 药学实践杂志 2012(04)
    • [3].特发性矮小患儿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1(12)
    • [4].特发性矮小患儿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变化的研究[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8(04)
    • [5].儿童特发性矮小临床治疗新进展[J]. 临床儿科杂志 2008(05)
    • [6].雌激素受体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特发性矮小的相关性研究[J]. 重庆医学 2014(23)
    • [7].单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或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治疗青春早期矮小的疗效[J]. 江苏医药 2013(15)
    • [8].特发性矮小的诊治进展[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3(03)
    • [9].IGF-1与特发性矮小患儿生长激素治疗第一年生长速率的关系分析[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28)
    • [10].儿童特发性矮小治疗进展[J]. 社区医学杂志 2013(13)
    • [11].特发性矮小儿童成骨细胞表型标志物测定的临床意义[J]. 中国妇幼保健 2012(26)
    • [12].特发性矮小患儿IGFALS蛋白及IGFALS mRNA表达的变化[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8(03)
    • [13].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51例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 中国药业 2015(17)
    • [14].生长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特发性矮小遗传易感性的关系[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07)
    • [15].265例儿童矮小症的病因分析[J]. 实用临床医学 2017(01)
    • [16].特发性矮小患儿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对策[J]. 中国医药导报 2015(20)
    • [17].GHD与ISS的25-(OH)D3水平对比分析[J]. 中药与临床 2018(05)
    • [18].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12个月疗效评估[J].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2012(01)
    • [19].特发性矮小患儿IGFBP-3 mRNA表达及基因外显子突变的研究[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8(02)
    • [20].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患儿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7(10)
    • [21].GH-IGF-1轴基因与特发性矮小相关性研究进展[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04)
    • [22].特发性矮小儿童三种中医治疗方法研究[J]. 内蒙古中医药 2014(29)
    • [23].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对特发性矮小儿童的糖脂代谢及甲状腺功能的影响[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4(12)
    • [24].特发性矮小遗传学研究及展望[J].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8(02)
    • [25].特发性矮小患者SHOX基因突变及人体测量学特征的分析[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03)
    • [26].特发性矮小患儿生长激素变化的研究[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4(01)
    • [27].中枢性性早熟及特发性矮小患儿手腕部不同类型骨骼的成熟特征[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04)
    • [28].项蓉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特发性矮小临床经验[J]. 亚太传统医药 2017(02)
    • [29].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青春前期矮身材的效果[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16(05)
    • [30].特发性矮小基因研究进展[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01)

    标签:;  ;  ;  ;  ;  ;  ;  ;  ;  

    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紊乱与特发性矮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