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发牡丹露地二次开花调控栽培及其开花生理的研究

秋发牡丹露地二次开花调控栽培及其开花生理的研究

论文题目: 秋发牡丹露地二次开花调控栽培及其开花生理的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作者: 张秀新

导师: 王莲英

关键词: 牡丹,秋发品种,露地栽培,二次开花,调控栽培,光合特性,内源激素,开花生理

文献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是我国的传统名花,也是世界级名花。我国是世界牡丹野生种的分布中心,也是牡丹的栽培中心,具有丰富多样的牡丹种质资源,但是却没有真正当年第二次开花的牡丹品种。据前人研究我国有“秋发牡丹”种质资源(陈新露,2000) ,由于这些品种秋发不稳定,二次成花率低且成花品质差,因此观赏价值较低,常不被重视或遭废弃。如果能够利用其进行人工调控栽培,实现牡丹当年秋季特别是国庆节长假期间露地二次开花,其意义和影响将是极其深远的。本研究对山东菏泽地区秋发牡丹品种资源进行了调查和收集,并首次以秋发牡丹为试验品种进行露地二次开花调控栽培,在此基础上对秋发牡丹春、秋开花期的光合特性进行研究,初步探讨了秋发牡丹二次开花过程内源生理生化物质的代谢变化,以期为二次开花调控栽培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论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 秋发牡丹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及其秋发特性的研究:共收集45个秋发品种,占中原品种4. 5%。秋发牡丹秋发时期集中在8月中旬至9月下旬,自然秋发开花时间集中于9月上旬至11月上旬。2. 秋发牡丹露地二次开花调控栽培研究:秋发牡丹品种在二次开花品质、叶片发育及露地人工调控的难易程度方面,均优于非秋发牡丹品种,并以8-15年生的青壮龄植株二次开花质量最好。在菏泽地区以8月下旬至9月上旬为二次开花栽培适宜的脱叶时间。本研究首次采用ABA、乙烯利等化学药剂对秋发牡丹植株进行脱叶,多数试验品种开花质量优于人工脱叶处理。较高浓度的GA3可以有效解除混合芽休眠、提高开花质量、促使花期提前。经过反复试验,本研究最终筛选出16个优良的稳定于秋季露地二次开花的牡丹品种,群体花期可长达50-60天,其中4个品种可以稳定调控于国庆长假期间开放。3. 秋发牡丹春、秋季开花期光合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1) 秋发牡丹春、秋花期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日变化均呈双峰变化,有明显的“午休”。各发育期的光合速率以4月中旬(春季盛花期)、8月下旬(二次栽培脱叶前期)、10月中旬(二次开花盛期)、11月上旬(二次盛花期末)呈依次递减变化,各秋发品种问的光合速率差异不显著。秋发牡丹的日均蒸腾速率以4月、10月、8月、11月呈依次递减变化,水分利用效率则以8月、4月、10月、11月依次递减。(2) 回归分析表明秋发牡丹春、秋叶片光合作用与光照、温度、气孔导度、蒸腾速率、CO2及水分的消耗量均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光照及温度是影响牡丹光合作用的最重要因子,春季盛花期光补偿点(LCP)为22. 56μmolm-2s-1,光饱和点(LSP)为1401μmolm-2s-1,光照饱和光合速率(Pnmax-L)为11. 16μmolm-2s-1;二次盛花期LCP为15. 84μmolm-2s-1,LSP为1206. 5μmolm-2s-1, Pnmax-L为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牡丹花期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1.1.1 国内外牡丹花期调控历史与现状

1.1.2 牡丹花期调控与花芽分化

1.1.3 牡丹花期调控与品种的选择

1.1.4 牡丹花期调控与环境因子

1.1.5 牡丹花期调控与植物激素及化学物质

1.1.6 牡丹花期调控与栽培技术

1.1.7 小结

1.2 本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1.2.1 立项依据

1.2.2 研究内容与意义

1.2.3 研究方法、实施方案与技术路线

2 秋发牡丹种质资源概况

2.1 调查地点与内容

2.2 调查结果

2.2.1 秋发牡丹品种调查

2.2.2 部分秋发牡丹品种形态特征及秋发特点

2.3 小结

3 秋发牡丹露地二次开花调控栽培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脱叶处理与秋发牡丹二次开花

3.2.2 GA_3对解除秋发牡丹二次开花的影响

3.2.3 二次开花最佳株龄的选择

3.2.4 牡丹二次开花适宜品种的选择

3.2.5 环境因子与二次成花的关系

3.3 讨论

3.3.1 脱叶与秋发牡丹二次开花的关系

3.3.2 不同化学脱叶剂对秋发牡丹二次开花生长发育的影响

3.3.3 GA_3与秋发牡丹二次开花的关系

3.3.4 品种与植株选择对二次开花的关系

3.4 小结

4 秋发牡丹光合特性的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秋发牡丹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光合作用日变化

4.2.2 秋发牡丹不同脱叶处理二次开花叶片光合作用日变化

4.2.3 秋发牡丹春、秋花期光合作用——光照响应曲线

4.2.4 秋发牡丹春秋花期光合作用——温度响应曲线

4.2.5 秋发牡丹光合作用日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

4.3 讨论

4.3.1 秋发牡丹不同发育时期光合速率日变化对调控栽培的指导意义

4.3.2 影响秋发牡丹春、秋花期光合速率重要生理生态因子

4.4 小结

5 秋发牡丹二次开花生理的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秋发牡丹内源激素含量变化

5.2.2 秋发牡丹蛋白质含量变化与分析

5.2.3 秋发牡丹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与分析

5.2.4 秋发牡丹苯甲酸、水杨酸、牡丹酚含量变化

5.3 讨论

5.3.1 内源激素对秋发牡丹二次开花的影响

5.3.2 蛋白质对秋发牡丹二次开花影响

5.3.3 碳水化合物对秋发牡丹二次开花的影响

5.3.4 苯甲酸、水杨酸及牡丹酚对秋发牡丹二次开花的影响

5.4 小结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表

附图版

导师简介

研究生简介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07-12

参考文献

  • [1].基于转录组比较的牡丹开花时间基因发掘[D]. 周华.北京林业大学2015

相关论文

  • [1].牡丹花芽发育与开花机制的生理研究[D]. 菲利普.北京林业大学2011
  • [2].石蒜属植物花期调控技术及开花生理研究[D]. 王磊.南京林业大学2004
  • [3].牡丹远缘杂交育种及其胚培养与体细胞胚发生的研究[D]. 何桂梅.北京林业大学2006
  • [4].中原牡丹品种遗传多样性与核心种质构建研究[D]. 李保印.北京林业大学2007
  • [5].乙烯对牡丹切花开放和衰老进程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D]. 周琳.北京林业大学2007
  • [6].芍药属牡丹组(Paeonia sect. Moutan)种间关系及栽培牡丹的起源[D]. 赵宣.西南大学2007
  • [7].牡丹花芽内休眠解除相关基因的分离与功能分析[D]. 黄鑫.北京林业大学2008
  • [8].牡丹体细胞胚胎发生研究[D]. 周秀梅.北京林业大学2008

标签:;  ;  ;  ;  ;  ;  ;  ;  

秋发牡丹露地二次开花调控栽培及其开花生理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