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单倍体高效杂交诱导及其加倍方法的研究

玉米单倍体高效杂交诱导及其加倍方法的研究

论文摘要

本研究以孤雌生殖诱导系TY1为父本,以不同玉米基因型材料为母本,对影响玉米单倍体诱导效率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并采用两种化学加倍方式(HU和秋水仙素,HU和胺磺乐灵))和三种处理方法(玉米干种子、萌动露白种子、短胚芽鞘种子),对不同玉米基因型材料的加倍效果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用TY1对先玉335做杂交诱导时,发现下午(17:00-18:00)时间段的平均诱导率高达4.16%,显著高于上午(10:00-11:00)时间段的平均诱导率2.19%。2、在海南、郑州、甘肃,用TY1对不同玉米基因型材料(五个种质类群分别为Reid、塘四平头、Lancaster、旅大红骨、PB,五个杂交种分别为农大108、郑单958、先玉335、浚单18、豫单811)进行诱导,结果表明五个类群之间比较诱导效率差异显著,Reid群的平均诱导效率最高,为4.96%,PB群的平均诱导效率最低,为1.63%;五个杂交种的诱导效率之间比较差异显著,郑单958、浚单18的诱导效果较好,平均诱导率分别为4.48%、4.29%,农大108的平均诱导率最低,为2.06%。不同环境五个种质类群间平均诱导效率比较得出,海南(4.5%)、甘肃(3.88%)两地的平均诱导效率显著高于郑州(3.08%)的平均诱导效率。不同环境五个杂交种之间的平均诱导效率比较得出,海南的平均诱导频率为5.26%,显著高于甘肃(3.36%)、郑州(2.99%)两地的平均诱导频率。3、五个杂交种的单倍体雌穗育性自然恢复率平均高达90%,而雄穗育性自然恢复率很低,平均约为12%。4、以郑单958的单倍体为加倍材料,采用两种加倍方式(HU和秋水仙素,HU和胺磺乐灵)、五个浓度梯度(0.02%,0.04%,0.06%,0.08%,0.1%)及三种处理方法(玉米干种子、萌动露白种子、短胚芽鞘种子)处理9小时(玉米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周期)的组合方式,对处理后的成活率和散粉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用0.06%的秋水仙素(含2% DMSO)处理萌动露白种子9小时加倍效果最好。5、在甘肃和海南两地,分别以上述五个种质类群和五个杂交种的单倍体为加倍材料,首先用HU对萌动露白的种子处理6小时(冲洗2小时),然后再用浓度为0.06%的秋水仙素(含2% DMSO)处理9小时,冲洗2小时后直接播种。结果表明五个种质类群之间的单倍体散粉率存在显著差异,Reid和Lancaster的单倍体加倍效果较好,平均散粉率分别为58.75%和56.96%;PB群最差,平均散粉率仅有14.6%。五个杂交种的单倍体之间的散粉率存在显著差异,郑单958和浚单18的单倍体的加倍效果较好,平均散粉率分别为59.69%和59.38%;农大108的单倍体的平均散粉率仅有23.75%。在甘肃五个类群的单倍体平均散粉率为47.75%,显著高于海南的平均散粉率39.16%;在甘肃五个杂交种的单倍体平均散粉率为53.25%,显著高于海南的平均散粉率41%,同时五个杂交种的单倍体的平均散粉率显著高于其平均结实率28.25%。

论文目录

  • 致谢
  • 摘要
  • 文献综述
  • 1.1 玉米单倍体的产生的主要途径
  • 1.1.1 生物诱导
  • 1.1.2 离体途径
  • 1.1.3 化学和物理方法
  • 1.1.4 孤雌生殖诱导系杂交诱导单倍体的优越性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 孤雌生殖杂交诱导玉米单倍体的基本程序及机理
  • 1.2.1 玉米单倍体诱导的基本程序
  • 1.2.2 玉米单倍体诱导的遗传机理
  • 1.3 单倍体的鉴定方法
  • 1.3.1 细胞遗传学方法
  • 1.3.2 形态学方法
  • 1.3.3 放射性方法
  • 1.3.4 遗传标记法
  • 1.3.5 油分标记鉴定法
  • 1.3.6 其他鉴定方法
  • 1.4 单倍体的加倍方法
  • 1.4.1 自然加倍法
  • 1.4.2 化学加倍法
  • 1.4.3 物理方法
  • 1.5 影响诱导效率及加倍效果的因素
  • 1.5.1 影响诱导效率的因素
  • 1.5.2 影响化学加倍的因素
  • 1.6 玉米单倍体的意义及运用
  • 1.6.1 玉米单倍体在育种中的意义
  • 1.6.2 玉米单倍体在育种实践中的运用
  • 2. 引言
  • 3. 材料与方法
  • 3.1 孤雌生殖诱导系及母本基础材料
  • 3.2 方法
  • 3.2.1 单倍体的获得方法
  • 3.2.2 单倍体的鉴定方法
  • 3.2.3 染色体人工化学加倍方法
  • 3.2.4 单倍体雌雄育性的观察标准
  • 3.2.5 统计分析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同一天的不同时间段授粉对先玉335 单倍体诱导率的影响
  • 4.2 诱导系TY1 在不同地点对五个杂交种诱导率的影响
  • 4.3 诱导系TY1 在不同地点对五个种质类群的诱导率的影响
  • 4.4 5 个杂交种的单倍体在甘肃、海南两地的雌雄育性自然恢复情况
  • 4.5 两种化学试剂对D958 的加倍效果分析
  • 4.6 在甘肃、海南两地处理5 个种质类群的单倍体的加倍效果
  • 4.7 5 个杂交品种的单倍体的加倍效果
  • 4.8 单倍体植株的田间表现及其结实性
  • 4.8.1 单倍体植株的田间表现
  • 4.8.2 单倍体的结实性
  • 4.9 DH 系的田间表现
  • 5. 讨论与结论
  • 5.1 诱导效率
  • 5.2 玉米单倍体植株雌雄育性的自然恢复
  • 5.3 单倍体的加倍效果
  • 5.4 玉米单倍体结实性
  •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相关论文文献

    • [1].桉树杂交种与其亲本的近红外光谱判别[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0(03)
    • [2].81份玉米杂交种萌发期耐冷性的鉴定和评价[J]. 玉米科学 2020(05)
    • [3].硅酸盐引发处理后玉米杂交种对低温胁迫抗性的研究[J]. 农业科技通讯 2017(02)
    • [4].玉米衰老相关基因在2个杂交种及其亲本中的表达分析[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7(02)
    • [5].三抗(抗旱、抗病、抗倒)玉米杂交种“农单476”通过国家审定[J]. 农药市场信息 2017(22)
    • [6].试论玉米杂交种制种技术[J]. 中国农业信息 2017(16)
    • [7].常用玉米杂交种比较试验[J]. 江西农业 2016(15)
    • [8].玉米杂交种多点试验的相关评价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15(15)
    • [9].玉米杂交种隆平206杂种优势的转录组分析[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7(05)
    • [10].高产优质紫色糯质玉米杂交种-烟紫糯4号选育及试种[J]. 安徽农学通报 2017(09)
    • [11].3个熟期6个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籽粒脱水特性的比较研究[J]. 农业科技通讯 2017(08)
    • [12].高产优质脱水快玉米杂交种煌单008的选育研究[J]. 种子 2015(05)
    • [13].玉米杂交种籽粒产量与农艺性状间关联分析[J]. 现代园艺 2015(22)
    • [14].浅谈保山市玉米杂交种的演变历程与发展对策[J]. 农业科技通讯 2013(12)
    • [15].玉米杂交种中地168的选育[J]. 作物杂志 2014(05)
    • [16].怎样利用杂交种蜜蜂[J]. 蜜蜂杂志 2012(04)
    • [17].玉米杂交种高产栽培技术总结[J]. 吉林农业 2012(04)
    • [18].沈玉系列玉米杂交种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1(04)
    • [19].玉米自交系与杂交种花丝数目的关系[J]. 玉米科学 2009(04)
    • [20].提高玉米杂交种制种质量的措施[J]. 现代农业科技 2009(22)
    • [21].不同玉米杂交种生产力比较研究[J]. 玉米科学 2008(06)
    • [22].几个玉米新杂交种的丰产性与稳产性分析[J]. 中国种业 2008(04)
    • [23].西南丘陵山区玉米杂交种倒伏原因及防御措施[J]. 农业科技通讯 2008(10)
    • [24].黄淮海地区两类主栽玉米杂交种果穗和籽粒含水量及脱水特征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12)
    • [25].玉米杂交种老化过程中种子活力及生理特性的变化研究[J]. 种子 2019(10)
    • [26].甘肃河西制种区不同成熟期玉米杂交种贮藏期种子活力变化[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6(06)
    • [27].玉米杂交种京英8号选育[J]. 辽宁农业科学 2015(06)
    • [28].玉米杂交种联达988栽培技术[J]. 种子世界 2016(05)
    • [29].不同玉米杂交种茎腐病抗性比较研究[J].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4(06)
    • [30].突破性玉米杂交种汉单999的选育与高产栽培优化措施[J]. 农业科技通讯 2013(12)

    标签:;  ;  ;  ;  ;  

    玉米单倍体高效杂交诱导及其加倍方法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