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馨花化学成分及抗HBV活性的研究

素馨花化学成分及抗HBV活性的研究

论文摘要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可引起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其中部分发展为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从中草药中寻找高效低毒的抗HBV单体化合物是发现并研制抗HBV药物的一条有效途径。本论文通过文献调研,针对性地选取了17种中草药,采用HBV DNA克隆转染人肝癌细胞HepG2所得的HepG2 2.2.15细胞模型,以试验药物对HepG2 2.2.15细胞合成、分泌HBeAg和HBsAg的抑制作用为评价药效的指标,进行了抗HBV活性初筛,结果发现5种中草药具有抗HBV活性,其中素馨花、金丝草及回回蒜子的抗HBV活性十分显著,尤其素馨花的抗HBV活性最佳。本论文决定对素馨花的化学成分及抗HBV活性进行深入地研究,希望发现具有抗HBV活性的单体化合物,为抗HBV药物的研制与开发奠定基础。素馨花为木犀科茉莉属植物素馨花(Jasminum officinale L.var. grandiflorum)的干燥花蕾,具有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之功效,在我国民间用于治疗消化不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及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症。本论文从素馨花70%乙醇提取物的氯仿和正丁醇活性部位共分离得到33个单体化合物,鉴定了其中31个化合物的结构,包括11个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6个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和8个黄酮及黄酮苷类化合物。3个化合物为新化合物,分别为素馨花苷(8)、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基(1→3) -[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半乳糖苷(17)、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常春藤皂苷-28-O-β-D-吡喃半乳糖基(1→6)-β-D-吡喃半乳糖酯苷(20)。化合物8-epi-kingiside(1)、3’,4’,5,5’,7-五甲氧基黄酮(12)、2α,3β,23-trihydroxyolean-12- en-28-oic-O-β-D-glucopyranosyl ester(21)、2α,3β,23-trihydroxyolean-12-en-28-oic -O-α-L-rhamnopyranosyl-(1→4)-O-β-D- 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yl ester(22)、常春藤皂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α-L-吡喃阿拉伯糖苷(23)、常春藤皂昔元-3-O-β-D-吡喃木糖基(1→3)-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24)、常春藤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25)为首次从茉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通过初步的抗HBV活性评价,发现7个化合物具有体外抗HBV活性,分别为:8-epi-kingiside(1)、橄榄苦苷(3)、jaspolyoside(7)、常春藤皂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α-L-吡喃阿拉伯糖苷(23)、常春藤皂昔元-3-O-β-D-吡喃木糖基(1→3)-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24)、常春藤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25)和3,4-二羟基苯乙醇(26),其中化合物8-epi-kingiside、jaspolyoside对HepG2 2.2.15细胞HBsAg的表达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82.6、70.5μg/ml;橄榄苦苷、3,4-二羟基笨乙醇对HepG2 2.2.15细胞HBsAg的表达有显著的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23.2、26.6μg/ml;化合物23、24、25对HBeAg的表达有显著的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42.7、31.1、51.6μg/ml。受单体化合物得量及本课题研究时间的限制,本论文仅对具有体外抗HBV活性的化合物橄榄苦苷进行了初步的体内抗HBV活性评价。橄榄苦苷在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感染北京鸭体内模型上也有抗病毒作用。北京鸭感染DHBV第7天开始口服给药,斑点杂交和底片图象分析鸭血清中DHBV DNA表明:橄榄苦苷80mg/kg/d剂量组给药后第5和10天对血清DHBV DNA有依赖于剂量和时间的抑制作用。初步实验表明橄榄苦苷口服最大耐受量超过2g/kg/d,其抗HBV活性为首次发现。三萜皂苷类化合物23、24、25及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8-epi-kingiside、jaspolyoside为本论文首次发现的具有抗HBV活性的化合物。它们体外抗HBV活性明确,如果能够进行动物体内抗HBV活性实验,可能会得到与橄榄苦苷活性相当甚至比橄榄苦苷活性更佳的结果。初步构效关系分析表明,多酚结构单元可能为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抗HBV活性的必须基团;C-28位羧基可能为常春藤皂苷类化合物抗HBV活性的必需基团,常春藤皂苷类化合物抗HBV活性可能与糖的类型及连接方式有关。研究结果提示素馨花70%乙醇提取物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及三萜皂苷类成分可能为其抗HBV活性的主要代表性成分。单体化合物橄榄苦苷体内外抗HBV活性显著,在素馨花药材中含量丰富,具有进一步研究开发的潜力,可望成为抗HBV药物研究的新的天然先导化合物。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对象、内容及方法
  • 3.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抗HBV 活性中草药的初步筛选
  • 1.1 筛选模型
  • 1.2 实验仪器与材料
  • 1.3 实验方法
  • 1.4 实验结果
  • 1.5 讨论
  • 1.6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素馨花抗HBV 活性成分研究
  • 第一章 素馨花化学成分研究
  • 1.1 提取分离流程
  • 1.2 化合物结构式
  • 1.3 结构鉴定
  • 1.4 实验仪器与材料
  • 1.5 波谱数据
  • 1.6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单体化合物抗HBV 活性评价
  • 2.1 单体化合物体外抗HBV 活性评价
  • 2.2 化合物3 体内抗HBV 活性评价
  • 第三章 讨论
  • 3.1 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核磁共振波谱特征分析
  • 3.2 单体化合物抗HBV 活性构效关系分析
  • 3.3 小结
  • 3.4 参考文献
  • 结语
  • 致谢
  • 附录 茉莉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素馨花化学成分及抗HBV活性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