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增殖影响及机制探讨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增殖影响及机制探讨

论文摘要

目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最早自骨髓中分离出的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具有稳定和修复造血微环境,促进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调节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减轻移植排斥反应等生物学效应。许多资料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抑制白血病生长的作用,但具体机制不详。本实验旨在研究正常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共培养后,间充质干细胞对白血病细胞增殖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集健康供者骨髓血,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培养分离纯化人骨髓中的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传代、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瑞氏染色,取第三代MSCs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实验分组:对照组A:单独培养的初治CML患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CML-MNC,1×104/ml);对照组B:单独培养的健康人第三代MSCs(1×104/ml);实验组a:MSCs+CML-MNC(10:1)共培养;实验组b:MSCs+CML-MNC(1:1)共培养;实验组c:MSCs+CML-MNC(1:10)共培养;每天收集对照组A和实验组b的各三组CML-MNC计数后取均值,绘制生长曲线。分别于实验的第三天和第六天收集各培养组的上清液,ELISA法检测IFN-α含量。结果:原代和传代培养的细胞呈大的长梭形,细胞排列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呈平行、漩涡状、辐射状排列;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CD44阳性(99.6%)、CD45阴性。结合细胞的形态、生长特性,及细胞膜表面标志,考虑所获得细胞就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悬浮培养比较,黏附培养的CML-MNC细胞增殖受抑。ELISA法所测得的IFN-α量结果分析:对照组A生成IFN-α的量明显低于对照组B,更低于各实验组(a、b、c),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生成的IFN-α量越多;各实验组MSCs浓度越大,上清液中IFN-α的量越多。结论:MSCs与CML-MNC共培养促使CML-MNC生长受抑可能与MSCs分泌大量IFN-α有关;本研究首次观察到了MSCs与CML-MNC共培养时能产生大量IFN-α,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但与以往报道相左,需进一步证实及研究其机制。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论文正文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缩略词表
  • 文献综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增殖影响及机制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