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乙酰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易感性研究

N-乙酰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易感性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通过对天津地区SLE患者和正常对照人群NAT2基因型检测,了解天津地区人群中NAT2基因分布情况,研究其分布情况与SLE发病危险性关系,并对毒物接触史、染发史、纹眉史等SLE环境暴露因素及其与NAT2基因多态性相互作用进行研究,以探讨NAT2基因多态性及环境危险因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易感性关系,开展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的初步研究。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SLE患者和健康对照各123例,应用聚合酶链-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SLE组与对照组NAT2基因M1、M2、M3等位基因突变频率,分析比较SLE组与对照组间NAT2多态性分布。结果天津地区人群慢乙酰化基因型比例为13.41%。SLE组和正常对照组对比,NAT2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快、慢乙酰化基因型分布两组对比具显著性差异(x2=4.235,P=0.04)。染发与SLE发病相关(OR=0.493,95%CI 0.279-0.871);染发者携带NAT2慢乙酰化基因型患病危险性增加(OR=0.233;95%CI 0.063-0.861)。纹眉也与SLE发病相关(OR=0.326,95%CI 0.178-0.598);但经纹眉分层分析,SLE组与对照组快、慢乙酰化基因型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NAT2快、慢乙酰化基因型分布与SLE患者重要脏器受损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天津地区人群中NAT2基因呈多态性分布。NAT2快、慢乙酰化基因型分布、染发史、纹眉史与SLE患者发病相关,可能为SLE发病危险因素。携带慢乙酰化基因型且同时有染发史者发病率高于对照组,染发很可能增加具有慢乙酰化基因型的个体SLE患病危险性。NAT2快、慢乙酰化基因型分布与SLE患者是否出现血液系统损害、肾损害、神经系统损害无相关。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N-乙酰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易感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