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VAR模型的我国流动性过剩与通货膨胀关系实证研究

基于VAR模型的我国流动性过剩与通货膨胀关系实证研究

论文摘要

当前,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已成为了宏观调控部门和学术界关注的重点,尤其是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启动之后,物价显著攀升,通货膨胀的迹象进一步显露出来,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凸显。为此,国家相关部门采取了各项政策措施来调控流动性过剩,缓解通货膨胀的压力。自2007年以来,在一年的时间里,央行6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10次上调人民币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收缩银行信贷总量,都旨在控制过剩的流动性,防止结构性通胀演变为明显的通胀。在2007年4月1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温家宝指出把抓紧缓解流动性过剩矛盾作为当前乃至全年宏观调控的重点。2007年12月5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这是中国自1998年以来实行了10年稳健货币政策后的首次调整,其要义都是要全力收缩中国市场上过剩的流动性,防止经济过热,缓解通胀的压力。本文立意于运用计量方法进行实证,较为系统地研究我国流动性过剩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分析过剩的流动性对通胀的影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对于我国政府围绕抑制流动性过剩进行宏观调控来治理通胀是很有帮助的,因此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的逻辑构架是:介绍了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各自的含义和衡量方法,并对国内外有关两者关系的相关实证进行了梳理和综述选取本文用于实证的衡量指标,对数据进行季节调整和平稳性检验确定VAR模型滞后阶数和进行向量协整检验后,建立基于VAR模型的流动性过剩与通货膨胀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进行VAR模型下的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结合实证结论,从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分析其向通货膨胀的传导过程根据实证结论和前面的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在此逻辑的指导下,本文共分为五个章节,其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对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思路和逻辑结构等作了详细的阐述。指出在当前我国流动性过剩凸显、通货膨胀压力巨大以及我国为缓解通胀压力,围绕调控过剩流动性而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情况下,系统地研究流动性过剩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分析过剩的流动性对通胀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第二章,文献综述。首先分别对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各自的含义以及衡量方法作了系统的介绍,然后对国内外有关流动性过剩与通货膨胀关系的实证研究进行了梳理和综述。第三章,本文基于VAR模型对我国流动性过剩与通货膨胀关系所做的实证分析。在进行实证之前,首先明确了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的含义。本文是从一个国家的宏观层面去分析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并探讨其与通货膨胀间的关系。因此,笔者认为流动性过剩是指相对于经济增长而言货币存量过多的现象,即广义货币供给超过了实体经济的需要。而通货膨胀是指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运行所需的数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随后,本文以前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借鉴现代计量经济学的方法结论,综合考虑我国相关指数编制情况后,选择经过季节调整后的M2/GDP_TC作为流动性过剩的度量指标,CPI作为通胀程度的衡量指标。然后,选取1997—2007年的季度数据,利用Eviews5.0软件进行基于VAR模型的一系列相关实证分析,探讨过剩的流动性对通胀的影响,主要包括:(1)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以分析流动性过剩与通货膨胀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2)构建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考察两者的短期动态关系。(3)进行基于VAR模型的格兰杰因果检验,从统计意义上检验出因果性的方向,考察我国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的相互影响关系。(4)对模型作进一步的分析,即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脉冲响应函数方法采用Cholesky分解技术,建立M2/GDP_TC和CPI的脉冲响应函数模型,进一步刻画出现流动性过剩后,M2/GDP_TC变量对CPI的影响随时间变化的过程。方差分解则分析了每一个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的贡献度,通过求解扰动项对向量自回归模型预测均方误差的贡献度,了解流动性因素对通货膨胀的冲击作用。本文得出的主要实证结论是:(1) 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表明,流动性过剩与通货膨胀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我国流动性过剩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一个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2)通过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进行回归后发现,流动性过剩与通货膨胀具有自动长期稳定机制,并且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将以0.14942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3)进行基于VAR模型的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显示流动性过剩是通货膨胀的格兰杰原因,但拒绝通货膨胀是流动性过剩的格兰杰原因。也就是说在我国存在从流动性过剩到通货膨胀的因果联系。(4)脉冲响应函数表明我国流动性受到外部条件的某一冲击后(流动性过剩),在经历一段短暂的时滞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市场传递给物价,而且这一冲击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和较长的持续效应。(5)运用方差分解法,可以看出流动性过剩对通货膨胀的预测均方误差有越来越大的方差贡献率,即流动性对通货膨胀的解释力度逐步加大。第四章,分析流动性过剩向通货膨胀的传导过程。从本文的实证结论可知,我国过剩的流动性是通货膨胀产生的格兰杰原因,并对通货膨胀的冲击作用存在持续递增的正效应。因此,可以采取相关的宏观调控政策和手段,对流动性过剩进行调控和疏导,以缓解通货膨胀压力,进而有效治理通胀。为了较好地抑制我国过剩的流动性,首先对我国流动性过剩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引起我国流动性过剩现状的原因有很多,既有国内的原因,如高额的储蓄、消费不足;金融市场不完善、投资渠道狭窄;多年的双顺差、外资外贸管理政策不对称、国际收支失衡等。同时又有国际上的原因,如全球流动性过剩的大背景下,国际资本的大量流入。然后,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流动性过剩如何引起通货膨胀,理清了流动性过剩向通货膨胀的传导主线。第五章,政策建议。结合本文的实证结论以及对我国流动性过剩产生的原因分析,本文有针对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便于更好地收缩整个经济体系过剩的流动性,进而对通货膨胀进行有效的治理。本文的主要贡献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现有国内文献主要从微观层面研究流动性过剩问题,如银行等金融体系的流动性过剩和金融衍生品的增长。本文从宏观层面讨论流动性过剩问题,即流动性过剩是指相对于经济增长而言货币存量过多的现象。尽管微观层面的流动性过剩是宏观层面的具体反映,两者之间存在诸多联系,但二者毕竟是不同层次、不同意义的两个问题,因此如果单纯从银行等金融体系的流动性入手对经济总体中的流动性进行测度,难免会出现偏差。这客观上要求从宏观经济视角来分析流动性过剩。(2)对于流动性过剩与通货膨胀关系的讨论,国内大部分文献主要都停留在理论分析上,没有结合具体的数据,用定量实证的方法加以佐证。本文选取我国1997—2007年的季度数据,对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进行了基于VAR模型的一系列实证研究,较全面地分析了流动性过剩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因果关系、长期稳定关系以及短期动态关系。(3)在现有为数不多的有关两者关系实证的文献中,大多都是采用M2或M1与CPI的同比增长数据差分后进行回归分析或者因果性检验,尽管通过差分的方法可以消除序列中含有的非平稳趋势,使得序列平稳化。但其局限性在于变换后的序列限制了所讨论经济问题的范围,并且有时变换后的序列由于不具有直接的经济意义,使得化为平稳序列后所建立的时间序列模型不便于解释。并且Sims(1980)建议即使在变量非平稳的情况下,也无须对变量进行差分来使之平稳化。这是因为建立VAR模型的目的一般都不是为了统计推断和参数估计,进行差分将会降低模型的拟合度,丢失变量间的相互关系。因此,本文在建立VAR模型时只对原始水平序列建模,通过对数据进行季节调整,消除季节要素和不规则要素,得到M2/GDP变量的趋势循环要素M2/GDP_TC序列,在此基础上建模,而不对变量进行差分变换,这样可以保证模型的拟合效果。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和逻辑结构
  • 2. 对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研究的理论综述
  • 2.1 流动性过剩的含义和衡量方法综述
  • 2.1.1 流动性过剩的含义
  • 2.1.2 流动性过剩的衡量方法综述
  • 2.2 通货膨胀的含义和衡量方法综述
  • 2.2.1 通货膨胀的含义
  • 2.2.2 通货膨胀的衡量方法综述
  • 2.3 国内外对流动性过剩与通货膨胀关系实证分析的综述
  • 3. 我国流动性过剩与通货膨胀关系的实证分析
  • 3.1 变量的选取与数据说明
  • 3.2 季节调整和单位根检验
  • 3.2.1 季节调整
  • 3.2.2 单位根检验
  • 3.3 VAR 模型滞后阶数的确定与协整检验
  • 3.3.1 滞后阶数p 的确定
  • 3.3.2 Johansen 协整检验
  • 3.4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
  • 3.5 格兰杰因果检验
  • 3.6 模型的进一步分析: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
  • 3.6.1 脉冲响应函数
  • 3.6.2 方差分解
  • 3.7 实证结论
  • 4. 从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分析其向通胀的传导过程
  • 4.1 我国出现流动性过剩的原因
  • 4.2 流动性过剩向通货膨胀传导的过程分析
  • 5. 政策建议
  • 5.1 努力扩大国内需求,着力促进消费较快增长
  • 5.2 加快金融市场结构调整和完善,拓宽投资渠道,疏导过剩的流动性..
  • 5.3 加强和改进外汇管理,多方面解决国际收支失衡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VAR模型的人民币汇率与通货膨胀关系研究[J]. 科技风 2020(05)
    • [2].非洲猪瘟疫情下我国生猪产业价格传导机制研究——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 价格月刊 2020(03)
    • [3].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山东省烟台市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 中国市场 2020(07)
    • [4].汇率波动与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关系——基于VAR模型[J]. 区域治理 2019(48)
    • [5].钛合金VAR过程中自然对流下的宏观偏析行为模拟[J].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020(03)
    • [6].基于VAR模型的旅游业发展、劳动力转移与贫困减缓关系研究[J]. 生态经济 2020(04)
    • [7].基于VAR模型的农地流转制度变迁的绩效分析——以山东枣庄为例[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0(02)
    • [8].我国国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VAR模型[J]. 现代商业 2020(10)
    • [9].城镇化率差异对新市民与城镇职工收入差距研究——基于VAR模型[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3)
    • [10].基于VaR预测的历史模拟法与蒙特卡洛模拟法的比较[J].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 2020(08)
    • [11].投资者情绪对房价影响的研究——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 生产力研究 2020(06)
    • [12].国标视角下基于VaR理论的《金融风险管理》课程体系改革探索[J]. 知识经济 2020(19)
    • [13].从研发支出的投入看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基于VAR模型[J]. 上海商业 2020(07)
    • [14].城镇化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基于VAR模型分析[J].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20(07)
    • [15].科技服务业发展、区域创新能力与经济增长——基于VAR模型分析[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5)
    • [16].山西省煤炭价格对煤炭产量和财政税收影响度研究——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 山西财税 2020(07)
    • [17].中国旅游业和科技服务业融合互动关系研究——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0(08)
    • [18].央行支付系统资金流量与宏观经济的动态关系研究——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 金融发展评论 2019(03)
    • [19].表外业务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 时代金融 2019(29)
    • [20].地方债加速器存在吗?——基于面板VAR模型的实证检验[J]. 经济经纬 2019(06)
    • [21].中国离婚率的影响因素分析与预测——基于VAR模型和聚类分析的研究[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4)
    • [22].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动态分析——基于面板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 经济与管理 2017(01)
    • [23].基于VAR模型的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分析[J]. 新经济 2016(36)
    • [24].基于VAR模型的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 2017(02)
    • [25].基于VAR模型的我国存贷款利差与房地产开发投资影响分析[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6(24)
    • [26].我国保险密度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VAR模型[J]. 财政科学 2017(02)
    • [27].湖北省人口、经济与环境质量的关联分析——基于VAR模型的实证检验[J]. 当代经济 2017(12)
    • [28].基于VAR模型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 中国市场 2017(10)
    • [29].VaR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市场 2017(06)
    • [30].基于VAR模型的我国人民币汇率影响因素分析[J]. 西部经济管理论坛 2017(02)

    标签:;  ;  ;  ;  ;  

    基于VAR模型的我国流动性过剩与通货膨胀关系实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