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教师招聘管理机制发展历史与现状的初步研究

我国高校教师招聘管理机制发展历史与现状的初步研究

论文摘要

论文通过对高校教师招聘这一实践活动的分析,发现高校教师招聘机制研究具有两个不同的指向层面:教师招聘的管理机制和教师招聘的操作机制,前者研究的重点在于对教师招聘有关组织的分析,核心要素是权力分配;而后者的研究侧重则是在对招聘主体、招聘条件与程序、招聘的承诺等操作层面的研究,核心要素是招聘的效率效果。本文主体部分以高校教师招聘机制中管理机制层面为研究重心,通过对清末以来我国百余年高校教师招聘机制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分阶段进行研究,总结归纳出我国教师招聘在管理机制方面所具有的特征:从高校同政府关系来看,我国高校教师招聘管理机制具有政府集权管理为主和管理模式阶段化变革的特征;从高校内各组织关系来看,我国高校教师招聘管理机制具有行政长官主导其他组织有限参与的特征。当前我国高校教师招聘管理机制存在一些不足,这些不足一定程度上受到我国高校教师招聘管理机制历史的影响。笔者建议以史为鉴,完善当前我国高校教师招聘的管理。建议在遵循制度规范化、参与多元化、模式多样化和机构专门化的原则下,重构我国高校教师招聘管理机制。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现状
  • 1.2 研究基本思路
  • 1.3 研究对象与概念界定
  • 1.3.1 研究对象界定
  • 1.3.2 概念界定
  • 第2章 高校教师招聘机制的研究框架
  • 2.1 高校教师流通系统中的教师招聘环节
  • 2.1.1 高等教育系统
  • 2.1.2 高校教师流通系统
  • 2.1.3 高校教师流通系统与教师招聘机制
  • 2.2 高校教师招聘管理机制的研究框架
  • 2.2.1 高校教师招聘的权力构成
  • 2.2.2 影响高校教师招聘管理的有关组织
  • 2.2.3 高校教师招聘管理机制的核心要素
  • 2.3 高校教师招聘操作机制的分析框架
  • 2.3.1 高校教师招聘的岗位与标准
  • 2.3.2 高校教师招聘的程序
  • 2.3.3 高校教师招聘中的甄选
  • 2.3.4 高校教师招聘中的待遇承诺
  • 第3章 我国高校教师招聘管理机制的发展历史
  • 3.1 清末时期我国高校教师招聘管理机制(1862—1911)
  • 3.1.1 清末时期与高校教师招聘相关的组织
  • 3.1.2 清末时期高校教师招聘权力的分割
  • 3.1.3 清末时期我国高校教师招聘管理机制特征
  • 3.2 北洋时期我国高校教师招聘管理机制(1912—1927)
  • 3.2.1 北洋时期与高校教师招聘相关的组织
  • 3.2.2 北洋时期高校教师招聘权力的分割
  • 3.2.3 北洋时期我国高校教师招聘管理的特征
  • 3.3 国民政府时期我国教师招聘机制(1927—1949)
  • 3.3.1 国民政府时期与高校教师招聘有关的组织
  • 3.2.2 国民政府时期高校教师招聘权的分割
  • 3.3.3 根据地时期的高校教师招聘管理机制
  • 3.3.4 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我国高校教师招聘管理特征
  • 3.4 建国17年我国高校教师分配机制(1949—1966)
  • 3.4.1 建国17年教师调配机制下高校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 3.4.2 建国17年高校教师调配机制下的相关权力分割
  • 3.4.3 建国17年我国高校教师招聘管理的特征
  • 3.5 文革时期我国高校教师招聘状况(1966—1976)
  • 3.6 高教恢复改革阶段的高校教师招聘机制(1978—1995)
  • 3.6.1 高教恢复、改革阶段高校教师招聘(分配)管理机制
  • 3.6.2 高教恢复、改革阶段的高校教师调配特征
  • 3.7 小结:我国高校教师招聘管理机制的历史变革特征
  • 第4章 我国高校教师招聘管理机制的现状
  • 4.1 当前我国高校教师管理的基本制度
  • 4.1.1 政府对高校教师管理有关的制度
  • 4.1.2 我国高校教师资格准入制度
  • 4.2 当前我国高校内部教师招聘管理机制
  • 4.2.1 我国高校教师的管理组织
  • 4.2.2 当前我国高校教师招聘权力的划分
  • 4.2.3 高校教师招聘中决策争议的处理
  • 4.3 当前我国高校教师招聘管理的总特征
  • 第5章 问题与建议
  • 5.1 当前我国高校教师招聘管理机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 5.1.1 高校教师招聘管理机制中政府与高校的冲突
  • 5.1.2 高校内部教师招聘管理中相关组织间的冲突
  • 5.1.3 其他不足
  • 5.2 完善当前我国高校教师招聘管理机制的基本原则
  • 5.2.1 我国高校教师招聘管理机制发展历史的影响与启示
  • 5.2.2 完善我国高校教师招聘管理机制的基本原则
  • 余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六国高校教师岗位、任用与待遇对比表
  • 致谢
  • 发表论文情况
  • 本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用爱诠释高校教师职业道德[J]. 花炮科技与市场 2019(03)
    • [2].青年高校教师适应能力的提升策略[J].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9(10)
    • [3].论“互联网+”对高校教师的影响[J].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 2018(08)
    • [4].浅析高校教师如何提升PPT课件制作能力[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29)
    • [5].阶段行为改变对高校超重和肥胖教师体质指数的影响[J]. 健康之路 2016(10)
    • [6].高校教师如何树立底线意识[J].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6(11)
    • [7].论实践中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J]. 新校园(上旬) 2016(11)
    • [8].微课环境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探究[J]. 现代职业教育 2017(10)
    • [9].论高校教师的工匠精神[J]. 新校园(上旬) 2017(06)
    • [10].论高校教师如何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J]. 农村科学实验 2017(07)
    • [11].高校教师考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现代企业教育 2013(22)
    • [12].试析从增强凝聚力来提升高校教师工作幸福感的途径[J]. 科技经济市场 2013(12)
    • [1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创新素养培育路径探索——基于教师角度[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13)
    • [14].论高校教师的政治诚信[J]. 林区教学 2017(12)
    • [15].浅论高校教师自我素养的提高[J]. 考试周刊 2015(94)
    • [16].浅谈当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下滑的原因及其对策[J]. 时代教育 2012(23)
    • [17].浅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J]. 青年与社会 2013(06)
    • [18].高校教师服务学生策略的探讨[J].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01)
    • [19].高校教师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 才智 2015(32)
    • [20].高校教师幸福感状况调查研究[J]. 考试周刊 2012(07)
    • [21].论高校教师的专业成长[J]. 考试(教研版) 2012(08)
    • [22].做一名“寂寞”的高校教师[J]. 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4(01)
    • [23].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教师个人网络学习环境的构建[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2(06)
    • [24].高校教师向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转型的研究和探索[J]. 贺州学院学报 2011(02)
    • [25].论高校教师的课程意识[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08)
    • [26].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问题的分析研究[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8(06)
    • [27].高校教师公派出国研修效益评价研究——基于R校的实证研究[J]. 北京教育(高教) 2018(09)
    • [28].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文献综述——以近五年国内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文献资料为主[J]. 现代交际 2018(20)
    • [29].高校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 2012(06)
    • [30].高校教师提升自我学习能力的意义及其途径[J]. 考试周刊 2013(96)

    标签:;  ;  ;  ;  

    我国高校教师招聘管理机制发展历史与现状的初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