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分及接种方式对侧耳菌处理秸秆营养价值的影响

养分及接种方式对侧耳菌处理秸秆营养价值的影响

论文摘要

谷物类秸秆中含有丰富的多聚糖类物质,对于反刍动物来说是一个潜在的能量来源。然而,由于秸秆中的木质纤维结构导致其在瘤胃中的降解率低,秸秆的利用受到限制。侧耳菌可破坏秸秆的细胞壁结构,降解秸秆中木质素,使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充分暴露出来,改善秸秆的营养价值,提高反刍动物对其利用率,同时可节省其他饲料资源,对解决粗饲料资源紧张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研究由4个试验组成,采用单因素设计。针对处理秸秆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分别对秸秆中养分添加量和接种方式进行研究,采用尼龙袋法进行营养价值评定,并进一步扩大试验。旨在研究适合生产条件下的秸秆处理方法和技术,提高秸秆饲料利用率,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参数和理论依据。1.试验1研究不同养分添加量对侧耳菌处理秸秆的影响,分为6个处理组,在玉米秸秆中分别添加麦麸3%、8%、13%和米糠5%、10%、15%,试验期为30天。试验结果表明,养分添加量越多,漆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和纤维素酶的活性越高,木质素的降解效果越明显,48 h瘤胃干物质消失率(DMD)比处理前提高幅度越显著。其中麦麸添加量为8%和13%两组,20天时,木质素降解效果明显,分别比处理前下降了28.05%和30.69%,瘤胃DMD达到56.21%和56.87%,分别比处理前提高了37.94%和40.77%,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且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米糠15%组,20天时,瘤胃DMD达到54.38%,比处理前提高了33.22%,但与麦麸8%和13%两组差异极显著(P<0.01)。综上所述,选择麦麸8%组的养分添加量即可满足菌丝对玉米秸秆的正常处理,在20天时达到最高利用率,节省原料成本。米糠组中瘤胃DMD与麦麸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在生产条件下不能完全替代麦麸。2.试验2研究不同接种方式对侧耳菌处理玉米秸秆的影响,分为3个处理组,分别为固体、半固体和液体接种组,试验期为30天。试验结果表明,随着侧耳菌处理时间的延长,各处理组中木质纤维成分均呈现下降趋势,48h瘤胃干物质消失率(DMD)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固体与半固体接种组,20天时,瘤胃DMD达到峰值,分别为59.09%和59.55%,比处理前提高了45.01%和44.47%;木质素降解效果明显,分别比处理前下降了31.96%和33.43%,且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液体处理组,30天时,瘤胃DMD达到峰值,为58.08%,比处理前提高了39.88%,与其它处理组差异极显著(P<0.01)。综上所述,在实验室条件下,固体和半固体接种组可提高玉米秸秆的利用效果。液体接种组中污染率高,瘤胃DMD显著低于固体、半固体接种组,不适合实际应用。3.试验3采用编织袋扩大试验,分为2个处理组,分别为固体、半固体接种组,试验期为20天,旨在筛选出适合实际应用、成本低、易操作的接种方式。试验结果表明,对玉米秸秆处理20天,固体和半固体接种组中瘤胃干物质消失率可达到52.44%和50.05%,分别比处理前提高了29.42%和22.70%,两组差异极显著(P<0.01)。综上所述,对玉米秸秆处理20天,固体接种方式可明显改善玉米秸秆的营养价值,提高反刍动物对其利用率。4.试验4研究不同堆制时间对侧耳菌处理玉米秸秆的影响,并进行编织袋扩大试验,分为2个处理组,分别为堆制7天组和堆制10天组,试验期为20天。试验结果表明,在编织袋扩大试验中,堆制10天组,采取固体接种方式,经侧耳菌处理20天后,灭菌效果良好,玉米秸秆中木质纤维成分下降明显,显著优于堆制7天组,两组差异极显著(P<0.01);堆制7天与堆制10天组,20天时,瘤胃干物质消失率可分别达到46.34%和53.22%,分别比处理前提高了13.44%和31.34%,两者差异极显著(P<0.01)。综上所述,生产条件下,在秸秆中添加8%麦麸,堆制灭菌10天后,采取固体接种方式,经侧耳菌处理20天后,可改善玉米秸秆的营养价值,提高反刍动物对其利用率,节省原料成本,在生产实践中可以推广应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秸秆的结构特点
  • 1.2 影响反刍动物利用秸秆饲料的限制因素
  • 1.3 提高秸秆饲用价值的方法和途径
  • 1.3.1 秸秆的物理处理法
  • 1.3.2 秸秆的化学处理法
  • 1.3.3 秸秆的生物处理法
  • 1.4 白腐真菌处理秸秆饲料的应用
  • 1.4.1 白腐真菌降解木质素的机理
  • 1.4.2 白腐真菌处理秸秆饲料的研究进展
  • 1.5 侧耳菌在处理秸秆饲料中的应用
  • 1.5.1 影响侧耳菌应用的因素
  • 1.5.2 侧耳菌生产中常用的灭菌方法
  • 1.5.3 侧耳菌生产中常用的接种方式
  • 1.6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 不同养分对侧耳菌处理玉米秸秆饲料的影响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设计
  • 2.1.3 试验方法
  • 2.1.4 测定指标及方法
  • 2.1.5 统计分析
  • 2.2 不同接种方式对侧耳菌处理玉米秸秆饲料的影响
  • 2.2.1 试验材料
  • 2.2.2 试验设计
  • 2.2.3 试验方法
  • 2.2.4 测定指标及方法
  • 2.2.5 统计分析
  • 2.3 编织袋扩大试验对侧耳菌处理玉米秸秆饲料的可行性研究
  • 2.3.1 试验材料
  • 2.3.2 试验设计
  • 2.3.3 试验方法
  • 2.3.4 测定指标及方法
  • 2.3.5 统计分析
  • 2.4 不同发酵堆制时间对侧耳菌处理玉米秸秆饲料的影响
  • 2.4.1 试验材料
  • 2.4.2 试验设计
  • 2.4.3 试验方法
  • 2.4.4 测定指标及方法
  • 2.4.5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不同养分对侧耳菌处理玉米秸秆饲料的影响
  • 3.1.1 不同养分对侧耳菌酶活性的影响
  • 3.1.2 不同养分对侧耳菌处理玉米秸秆粗纤维成分的影响
  • 3.1.3 不同处理组玉米秸秆48h 瘤胃干物质消失率
  • 3.2 不同接种方式对侧耳菌处理玉米秸秆饲料的影响
  • 3.2.1 不同接种方式对侧耳菌酶活性的影响
  • 3.2.2 不同处理组杂菌污染率
  • 3.2.3 不同接种方式对侧耳菌处理玉米秸秆粗纤维成分的影响
  • 3.2.4 不同处理组玉米秸秆48h 瘤胃干物质消失率
  • 3.3 编织袋扩大试验对侧耳菌处理玉米秸秆饲料的可行性研究
  • 3.3.1 不同处理组对侧耳菌处理玉米秸秆粗纤维成分的影响
  • 3.3.2 不同处理组玉米秸秆48h 瘤胃DM、NDF 消失率
  • 3.4 不同发酵堆制时间对侧耳菌处理玉米秸秆的影响
  • 3.4.1 不同发酵堆制时间对侧耳菌处理玉米秸秆粗纤维成分的影响
  • 3.4.2 不同处理组玉米秸秆48h 瘤胃DM、NDF 消失率
  • 4 讨论
  • 4.1 不同养分对侧耳菌处理玉米秸秆饲料的影响
  • 4.1.1 不同养分对侧耳菌处理玉米秸秆纤维素的影响
  • 4.1.2 不同养分对侧耳菌处理玉米秸秆木质素含量的影响
  • 4.1.3 不同处理组对玉米秸秆48 h 瘤胃干物质消失率的影响
  • 4.2 不同接种方式对侧耳菌处理玉米秸秆饲料的影响
  • 4.2.1 不同接种方式对侧耳菌处理玉米秸秆纤维素含量的影响
  • 4.2.2 不同接种方式对侧耳菌处理玉米秸秆木质素含量的影响
  • 4.2.3 不同处理组对玉米秸秆48 h 瘤胃DM 消失率的影响
  • 4.3 编织袋扩大试验对侧耳菌处理玉米秸秆饲料的可行性研究
  • 4.4 不同发酵堆制时间对侧耳菌处理玉米秸秆饲料的影响
  • 4.4.1 不同发酵堆制时间对侧耳菌处理玉米秸秆粗纤维成分影响
  • 4.4.2 不同处理组对玉米秸秆48h 瘤胃DM、NDF 消失率的影响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绵羊对侧耳菌处理玉米秸秆的采食特性和表观消化率的研究[J]. 饲料博览 2010(04)
    • [2].温度对侧耳菌降解秸秆粗纤维的影响[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8(11)
    • [3].紫外诱变对侧耳菌生长、酶活性及纤维降解的影响[J]. 饲料工业 2015(04)
    • [4].黄芪经侧耳菌发酵后多糖成分及含量的变化[J]. 食品工业科技 2011(10)
    • [5].黄芩经侧耳菌和黑曲霉发酵后黄酮类成分的变化[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05)
    • [6].四种侧耳菌对玉米秸秆培养基分解转化能力比较[J]. 吉林农业 2011(03)
    • [7].不同养分配比对侧耳菌降解玉米秸秆的研究及营养价值评定[J]. 饲料工业 2008(09)
    • [8].黄芪经侧耳菌发酵后黄芪甲苷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转化[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3(10)
    • [9].温度对侧耳菌处理秸秆饲料营养价值及纤维分解酶活性的影响[J]. 草业学报 2011(05)
    • [10].中国类脐菇属(类脐菇科)的分类(英文)[J]. 菌物学报 2013(03)
    • [11].不同粒度对侧耳菌处理玉米秸秆酶和纤维降解的影响[J]. 饲料工业 2011(06)
    • [12].粒度对侧耳菌降解玉米秸秆木质纤维成分的影响[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9(05)
    • [13].沉香结香试验初探[J]. 山东林业科技 2016(03)
    • [14].降解麦秸木质素菌种的筛选及发酵条件研究[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农学卷 2009(03)
    • [15].中国齿状真菌研究5.齿耳属(担子菌门,皱孔菌科)(英文)[J]. 菌物学报 2013(06)
    • [16].白腐菌Panus conchatus产漆酶的诱导、纯化及酶学特性研究[J]. 造纸科学与技术 2013(02)
    • [17].贝壳状革耳菌固定化生物球处理毛皮染料废水的研究[J]. 中国皮革 2010(13)

    标签:;  ;  ;  ;  ;  

    养分及接种方式对侧耳菌处理秸秆营养价值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