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硬皮病发病机制研究 ——174例系统性硬皮病患者M2型巨噬细胞相关循环标志物含量分析

系统性硬皮病发病机制研究 ——174例系统性硬皮病患者M2型巨噬细胞相关循环标志物含量分析

论文摘要

[目的]:通过对SSc病人及健康对照者循环M2型巨噬细胞相关标志物sCD163、 Galectin-3、 IL-10、 TGF-β1、 CCL18的定量分析,证明上述因子与疾病及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方法]:从2009年~2011年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及免疫科就诊的SSc患者中选取174例(其中血清组109例,血浆组65例),采用ELISA法检测SSc患者及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sCD163、 Galectin-3、 CCL18、 TGF-β1、 IL-10的循环含量;对各循环标志物水平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病例临床表现和血清抗体谱等,分析相应标志物水平对系统性硬皮病复杂表型的影响。[结果]:1.血清sCD163水平:SSc患者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843.64±329.59vs.587.10±164.27ng/ml, P<0.001); Scl70阳性患者显著低于Sc170阴性患者(746.04+276.62vs.926.36±349.94ng/ml,P=0.005);有蛋白尿患者显著高于无蛋白尿患者(1016.84±273.24vs.826.15±330.89ng/ml,P=0.O47);与年龄正相关(r=0.228,P=0.009,n=109)。2.血清Galectin-3水平:SSc患者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937.03pg/ml (793.44,1148.22) vs.801.19pg/ml (725.13,934.35),P<0.001]。3.血浆CCL18水平:SSc患者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29.02±19.15vs.15.63±4.38pg/ml, P<.001); Scl70阳性患者显著高于Sc170阴性患者(34.37±20.05vs.25.58±17.13pg/ml, P=0.040);蛋白尿患者显著高于无蛋白尿患者(44.52±22.85vs.26.29±16.61pg/ml, P=0.007);有关节痛患者显著低于无关节痛患者(24.27±15.07vs.34.07±20.93pg/ml, P=0.020);有指端溃疡患者显著高于无指端溃疡患者(36.29±18.22vs.27.30±18.57pg/ml, P=O.048);与%TLC、%DLco负相关(r=-0.283,P=0.012;r=-0.291,P=-0.01);与年龄正相关(r=0.303,P=0.007,n=65)。4.血浆TGF-β1水平:SSc患者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2381.53±1289.03vs.1473.48±370.85pg/ml, P<.001); Sc170阳性患者显著高于Scl70阴性患者[2258.63pg/ml (1620.78,3963.38) vs.1645.36pg/ml (1294.61,2745.74),P=0.036];与年龄正相关(r=0.246,P=0.025,n=65)。5.血浆IL-10水平:dcSSc患者显著高于lcSSc患者(6.54±4.40vs.5.14±5.38pg/ml,P=0.033);与%TLC、%DLco负相关(r=-0.331,P=0.004; r=-0.278,P=0.014);与RVSP呈正相关(r=0.222,P=0.040)。[结论]:SSc患者循环sCD163、 Galectin-3、 CCL18、 TGF-βl较健康对照组有显著升高;循环sCDl63、CCLl8、TGF-β1、IL-10水平分别与多种Ssc临床表现和抗体谱有关;M2巨噬细胞在SSc的发病机制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论文目录

  • 英文缩略词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标本来源
  • 2.1.2 入选标准
  • 2.1.3 排除标准
  • 2.2 样本采集和处理
  • 2.2.1 血清
  • 2.2.2 血浆
  • 2.3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2.3.1 标本来源
  • 2.3.2 主要仪器和耗材
  • 2.3.3 主要试剂
  • 2.3.4 实验步骤
  • 2.4 计算样品浓度
  • 2.5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血清sCD163、Galectin-3水平检测
  • 3.1.1 受试者情况一览
  • 3.1.2 SSc患者与健康对照组sCD163、Galectin-3血清水平对比结果
  • 3.1.3 受试患者sCD163、Galectin-3血清水平与年龄及病程相关性分析
  • 3.1.4 受试患者激素使用情况对sCD163、Galectin-3血清水平的影响
  • 3.1.5 SSc患者抗体情况对sCD163、Galectin-3血清水平的影响
  • 3.1.6 SSc患者典型临床表现与sCD163、Galectin-3血清水平的研究
  • 3.1.7 清sCD163、Galectin-3界值及临床资料比较
  • 3.2 血浆TGF-β1、IL-10、CCL18水平检测
  • 3.2.1 受试者情况一览
  • 3.2.2 SSc患者与健康对照组CCL18、TGF-β1、IL-10血浆水平对比结果
  • 3.2.3 受试患者CCL18、TGF-β1、IL-10血浆水平与年龄及病程的相关分析
  • 3.2.4 受试患者激素使用情况对CCL18、TGF-β1、IL-10血浆水平的影响
  • 3.2.5 SSc患者抗体情况对CCL18、TGF-β1、IL-10血浆水平的影响
  • 3.2.6 SSc患者典型临床表现与CCL18、TGF-β1、IL-10血浆水平的研究
  • 4 讨论
  • 4.1 血清sCD163结果分析
  • 4.2 血清Galectin-3结果分析
  • 4.3 血浆CCL18结果分析
  • 4.4 血浆TGF-β1结果分析
  • 4.5 血浆IL-10结果分析
  • 5 结论
  • 6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请好好珍惜那段空白[J]. 少年文艺(少年读者文摘) 2016(11)
    • [2].年少时光短,惜时多读书[J]. 文苑(经典美文) 2017(01)
    • [3].啊,我记得[J]. 雪莲 2017(11)
    • [4].请好好珍惜那段空白[J].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2017(09)
    • [5].指端软组织缺损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治疗30例疗效观察[J]. 吉林医学 2012(29)
    • [6].长皮膏结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指端伤残创口疗效观察[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1(02)
    • [7].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J]. 临床医药实践 2010(04)
    • [8].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01)
    • [9].环境温度对指端容积脉搏波检测精度的影响[J].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12(04)
    • [10].无可吻合静脉的指端断指再植静脉回流问题探讨[J]. 中外医疗 2015(10)
    • [11].指端血管球瘤的诊断与治疗效果分析80例[J]. 中国社区医师 2013(19)
    • [12].腹壁与指端快速血糖值的对比分析[J]. 重庆医学 2014(20)
    • [13].腱鞘炎局部注射引发指端坏死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3(08)
    • [14].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组织缺损[J]. 医药论坛杂志 2009(03)
    • [15].急性肺损伤早期耳垂与指端血氧饱和度比较[J]. 护士进修杂志 2008(08)
    • [16].肢端紫绀症1例[J]. 疑难病杂志 2020(06)
    • [17].指端血管球瘤的诊断与治疗[J]. 河北医药 2010(11)
    • [18].单一修复动脉的指尖指端再植临床应用分析[J]. 中国医学工程 2013(08)
    • [19].冷冻治疗指端多发性传染性软疣1例[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29)
    • [20].膜片弹簧分离指端的激光表面硬化处理[J]. 热加工工艺 2013(16)
    • [21].从“纸端”到“指端”:出版从业者应具备的新技能[J]. 新媒体研究 2018(16)
    • [22].指端脉搏血氧饱和度测量误差来源分析[J]. 计量技术 2008(11)
    • [23].重症患者床旁指端血糖监测的准确性、一致性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J]. 实用医学杂志 2013(12)
    • [24].带部分指固有神经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效果观察[J]. 山东医药 2013(36)
    • [25].指端血糖监测在中老年患者入院评估中的应用分析[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24)
    • [26].手部封闭治疗后并发指端坏死1例[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9(07)
    • [27].老师,写点什么呢?[J].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09(11)
    • [28].人工真皮在指端部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J]. 浙江创伤外科 2014(06)
    • [29].探讨无可吻合静脉的指端断指再植成活的静脉回流问题[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26)
    • [30].世界尽在指端[J]. 中国青年 2013(09)

    标签:;  ;  ;  

    系统性硬皮病发病机制研究 ——174例系统性硬皮病患者M2型巨噬细胞相关循环标志物含量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