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鞘瘤17例临床分析

三叉神经鞘瘤17例临床分析

一、三叉神经鞘瘤17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炎培[1](2021)在《影响听神经瘤手术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通过收集听神经瘤术前影像学检查及患者临床资料,明确上述因素与肿瘤切除程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系,探讨影响听神经瘤手术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提高患者手术预后及改善生活质量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收集2018年9月到2021年1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一科126位住院手术病人的术前影像学检查及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根据house-b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评估有无面瘫,并完善头颅 MRI和颅脑CT薄层平扫判断听神经瘤大小、脑干有无压迫水肿、囊实性及囊性影像学分型,术前予以心电图、胸部CT、血常规及血生化等相关检查检验排除手术禁忌症后进行手术,肿瘤切除均为我院神经外一科同一医疗小组经乙状窦后入路完成,术后肿瘤病理提示均为听神经鞘瘤。手术结束2小时后行头颅脑CT排除颅内血肿,术后1周通过面神经功能评估判断有无术后面瘫,根据术中所见及术后2周头颅MRI检查联合评估肿瘤切除程度。如术后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并伴有头疼、呕吐、脑膜刺激征象,则行血常规及脑脊液检验判断是否为无菌性脑膜炎。术后积极换药,观察有无脑脊液漏。本研究主要统计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有无面瘫(house-backmann分级)、手术时长、经济支出及听神经瘤肿瘤大小(KOOS分级)、囊实性、囊性影像学分型(瘤外囊变、瘤内囊变及多发性囊变)、脑干有无压迫水肿、手术是否全切,并搜集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生存和生活质量的术后并发症(面瘫、颅内出血、无菌性脑膜炎、脑脊液漏)等资料,忽略其他并发症,探讨影响听神经瘤手术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所有患者中男性59例,女性67例,年龄13岁到71岁,平均年龄46.91 ± 11.29岁(≈47岁),其中大于47岁的患者有73例,小于47岁的患者有53例。听神经瘤大小根据koos分级:Ⅰ级0例;Ⅱ级12例;Ⅲ级27例;Ⅳ级87例。脑干受压迫水肿19例,脑干未受压迫水肿107例。囊实性听神经瘤81例,实性听神经瘤45例。囊性分类:IA类:3例;IB前侧类:15例;IB内侧类:11例;ⅠB后侧类:17例;ⅡA类:1例;ⅡB类:22例;ⅢA类:4例;ⅢB类:8例。术前有面瘫:55例,术前无面瘫:71例;全切、次全切、近全切者:110例,部分切除者:16例。术后伴有并发症:21例,其中术后面瘫15例、颅内出血2例、无菌性脑膜炎3例、脑脊液漏1例,术后无并发症者:105例。手术时长最短为2小时50分,最长为8小时40分,平均时长约为4小时26分,其中手术时长大于平均值的患者为109例,小于平均值的患者为17例。患者经济支出最低为5.4万元,最高为21.7万元,平均值为8.6万元,其中经济支出大于平均值的患者为106例,小于平均值的患者为20例。统计结果表明:是否为KOOS4级肿瘤、脑干有无压迫水肿、术前有无面瘫、囊实性是影响听神经瘤手术肿瘤切除程度的相关因素(p值<0.05),年龄、性别不是影响听神经瘤手术肿瘤切除程度的相关因素(p值>0.05)。年龄、脑干有无压迫水肿、术前有无面瘫、囊实性是影响听神经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相关因素(p值<0.05),性别及肿瘤大小不是影响听神经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相关因素(p值>0.05)。根据统计结果提示囊性肿瘤是手术肿瘤切除程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关危险因素,进一步分析发现囊性影像学分型也是影响手术肿瘤切除程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相关因素(p值<0.05),对本研究中的囊性分型两两比较,囊性部分位于肿瘤前方和内侧的瘤外囊变、囊性部分大于50%的瘤内囊变及多发性囊变是手术肿瘤切除程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相关危险因素(p值<α)。KOOS4级、肿瘤压迫脑干水肿、囊性、术前面瘫是影响听神经瘤手术时长及患者经济支出的相关危险因素,高龄是影响患者经济支出的相关危险因素(p值<0.05)。[结论]1、脑干受肿瘤压迫水肿、术前有面瘫、肿瘤囊变及囊性改变是影响听神经瘤手术肿瘤切除程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相关危险因素;2、Koos4级肿瘤是影响听神经瘤手术肿瘤切除程度的相关危险因素,而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关;3、高龄是影响听神经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相关危险因素,而与手术切除程度无关;4、性别不是影响听神经瘤手术肿瘤切除程度及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头颈学组[2](2020)在《耳部3 T MRI规范及常见病变诊断专家共识》文中提出

金儿[3](2020)在《基于脑图谱的三叉神经纤维束分割算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医疗意识及医疗水平的提高,血管或肿瘤压迫引起的三叉神经疾病逐渐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术前对三叉神经的识别、确定三叉神经与病灶的位置关系,能够有效的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降低手术风险。目前,研究者们已经对三叉神经的纤维成像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人工识别方法。然而,现有的方法需要医学工作者根据三叉神经解剖结构知识,在磁共振图像上手动勾画单个或多个感兴趣区域,然后对纤维跟踪结果进行人工筛选,从而得到独立的三叉神经纤维束。该方法存在两个局限性:第一,该方法存在人工依赖性问题,使得研究者在操作的过程当中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干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研究结果的精确性;第二,研究者绘制方法的不固定、标准不统一,难以实现纤维分割方法的可重复性。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在基于白质聚类图谱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脑组织分割工具,提出一种基于脑图谱的三叉神经纤维自动分割算法。本文的具体工作和成果如下:1.针对现有方法中存在的手动勾画感兴趣区域及人工筛选纤维问题,本文利用多组大脑样本的纤维数据建立数据驱动的纤维聚类图谱,实现新样本纤维数据的自动分割,直接得到三叉神经纤维束。实验中选择20组青年健康人的数据作为样本数据,首先利用Freesurfer软件分割工具提取脑干作为感兴趣区域进行确定性纤维跟踪。其次,通过对20组纤维数据进行多样本配准和谱聚类,创建数据驱动的纤维聚类图谱。最后,新样本的脑干纤维数据应用纤维图谱自动分割得到三叉神经纤维束。对比实验结果显示,本文的方法成功分割5组数据的三叉神经纤维束,而传统人工方法成功识别4组三叉神经纤维束,且两者结果之间的加权Dice系数分别为0.865,0.939,0.824,0.942。证明了该方法在保证纤维分割结果良好的同时,有效地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有效提高神经外科医生与颅神经研究者的工作效率。2.针对三叉神经纤维束细小难分割的问题,本文在建立纤维图谱过程中加入二次分类的思想。研究中选择多组样本的脑干纤维数据,先对多样本数据进行纤维配准。再对配准后的脑干纤维数据进行一次分类定位三叉神经纤维束,缩小研究范围。最后对该范围进行二次分类,准确标注出三叉神经纤维束,完成数据驱动的纤维图谱的创建。3.本文应用自动分割方法,对血管压迫型及肿瘤压迫型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三叉神经纤维束成像实验。实验结果不仅成功分割了患者大脑中的三叉神经纤维束,还清晰地展示了纤维束与病灶之间的位置关系。本文针对现有传统人工三叉神经纤维束分割方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通过实验结果对比,两种方法都能跟踪到三叉神经纤维束。但传统人工方法的跟踪结果易受人为因素干扰,整个过程工作量大、耗时长、人工依赖性强。而本文的方法应用数据驱动的纤维聚类图谱自动分割三叉神经纤维束,有效的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极大的提高神经外科医生与颅神经研究者的工作效率。

马庆波[4](2018)在《三叉神经颅内段应用解剖及临床意义》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颅底血管与三叉神经颅内段之间的应用解剖学关系,联合内镜辅助下显微血管减压手术的治疗效果以及临床病例分析,指导临床新技术的开展与推广,减少术中血管、神经的损伤,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方法第一部分:选用6例共12侧成人福尔马林固定尸头,模拟乙状窦后锁孔入路的手术方法,应用显微技术逐层解剖,暴露三叉神经以及其周围的神经、血管、脑膜等组织。期间注意保护神经和血管,确保其原有位置固定不变。观察三叉神经、三叉神经节与其周围解剖组织的结构关系。测量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描述统计量分析。第二部分:回顾性调查北大医疗鲁中医院接受过内镜下显微血管减压手术的29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分析患者术中所见,以及手术持续时间、住院日数、手术并发症、治疗效果等。讨论诱发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因素及内镜手术的优势,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结果(1)三叉神经发自脑桥腹外侧,向前外侧走行,经岩上窦的下方,于颞骨岩部前方延续为三叉神经半月节。三叉神经脑池段与蛛网膜伴随,延续并深入Meckel’s腔。三叉神经根附近的血管结构主要有小脑上动脉、小脑下前动脉、基底动脉脑桥支及岩静脉。三叉神经颅内段与面神经、位听神经毗邻,术中需要保护。(2)接受手术治疗的29例患者,神经内镜下发现责任血管压迫28例(96.55%),另有1例考虑为增厚的蛛网膜压迫三叉神经;压迫部位位于三叉神经根部24例(82.76%),中段2例(6.90%),远端1例(3.45%),根部及中段联合压迫2例(6.90%,其中包括增厚黏连的蛛网膜压迫1例)。术后面部麻木2例(6.90%)、术后头痛超过1周者2例(6.90%)、眩晕1例(3.45%)。住院日数514(7.1±1.9)天。治愈23例,显效3例,有效2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55%(28/29)。结论三叉神经颅内段与多条血管关系密切,是诱发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表现的重要原因之一。三叉神经痛神经内镜下显微血管减压术时应严密探查,避免遗漏责任血管。内镜下血管减压术是一种微创、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安全而高效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有效方法。

乔飞宇[5](2018)在《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sinus hemangiomas,CSHAs)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为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提供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5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MRI上T2WI高信号和显着均质强化是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特征性表现;该组患者均经改良翼点硬膜外入路,在电生理监测和神经内镜辅助下切除病变。该组患者病变13例全切,2例次全切。结论手术是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有效治疗方法,经中颅窝底硬脑膜外入路是较理想的手术方式,术中合理应用包膜外整块切除原则辅以电生理监测、神经内镜和自体血回输可取得良好手术效果。

白敬民[6](2017)在《1、颅中窝底内外沟通性三叉神经鞘瘤的治疗 2、颅中窝底内外沟通性肿瘤的分型及治疗》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颅中窝底内外沟通性三叉神经鞘瘤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6年7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颅中窝底内外沟通性三叉神经鞘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治疗方法及随访资料。结果患者均一期全切肿瘤。其中神经内镜下经上颌窦入路2例,上颌骨掀翻入路12例,中颅底硬膜外入路4例。术后出现新的颅神经功能障碍2例,脑脊液漏2例,减压性硬膜外血肿者1例,伤口渗血者3例,颅内感染2例,均治愈;未出现上颌骨骨坏死。病理结果示神经鞘瘤,良性者14例,恶性者4例,恶性率为22.2%(4/18);良性者予恢复神经功能治疗,恶性者均转放疗科行放射治疗。术后平均随访31.4个月,恶性者死亡1例,复发2例并再次行手术治疗,1例失访;良性者无复发。结论颅中窝底内外沟通性三叉神经鞘瘤常瘤体巨大,肿瘤主体于颅内者选择中颅底硬膜外入路切除,主体于颅外者选择上颌骨掀翻或颅底内镜手术切除。其恶性率较高,应尽量根治性切除;恶性者术后应放疗,以减少肿瘤复发。目的探讨颅中窝底内外沟通性肿瘤的临床分型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7年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颅中窝底内外沟通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治疗方法及随访资料。结果良性肿瘤中,1例分期切除,其余一期全切;恶性肿瘤中,2例次全切除,其余一期全切。A型肿瘤21例,B型肿瘤10例,C型肿瘤3例。术后出现颅神经功能障碍3例,脑脊液漏者3例,减压后出现硬膜外血肿者2例,颅内感染3例,伤口渗血者3例,肺感染1例,均治愈。病理结果示良性肿瘤20例,恶性肿瘤14例,恶性率为41.2%(14/34)。良性者予恢复神经功能治疗;恶性者转至相关科室行放、化疗等综合性治疗。术后平均随访32.8个月,恶性者死亡3例,复发5例并再次行手术治疗,2例失访;其余患者无复发。结论颅中窝内外沟通性肿瘤可分为3型。A型肿瘤应由颅外入路切除,如上颌骨掀翻入路或内镜下上颌窦入路;B型肿瘤应由颅内入路切除,如中颅底硬膜外入路;C型肿瘤应由颅内、颅外联合入路切除。此类肿瘤恶性率高,恶性者应尽量行根治性切除,术后行综合性治疗,以减少复发,延长生存时间。良性肿瘤患者的预后好,一期全切肿瘤后基本不会复发。

侯萍[7](2017)在《眼眶神经鞘瘤术前组织学判断和治疗方法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眼眶神经鞘瘤绝大多数为良性肿瘤,患者以眼球突出、视力下降、眼动障碍或复视等就诊,眶内肿瘤常引起眼部这些改变,与眶内其他肿瘤不易鉴别。肿瘤生长位置变化较大,瘤外包膜菲薄,术中囊膜破裂肿瘤残留往往是导致肿瘤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本文研究目的主要是通过临床和影像学分析做出肿瘤组织学判断,根据肿瘤位置和范围制定最佳手术方案,取得最佳预后。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1985年至2014年间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眼眶神经鞘瘤226例,通过分析这些病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以及查阅相关文献以分析、总结该病的临床特点,提高术前诊断正确率。总结本文病例资料以及借鉴国内外关于本病的治疗经验,探讨该病的最佳治疗方法。结果1、临床表现:患者多以渐进性眼球突出就诊,典型临床表现为眼球突出、视力下降、扪及肿物以及眼球运动障碍。2、影像学检查结果:B型超声检查(B mode ulthasonography)肿瘤内回声多不均匀,占57.00%,多为实体回声显示大小不等无回声区。彩色多普勒(color Doppler imaging,CDI)检查显示肿瘤血流分布多样。CT(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显示肿瘤分布位置广泛,以上方及外侧居多,常累及眼眶后1/3段。形状多样,主要为长条形及类圆形。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显示肿瘤内部信号丰富,特别是T2WI像,以低、中、高混杂信号为主。3、术式选择:前路开眶术、外侧开眶术、内侧开眶术、内外联合开眶术、眶内容切除术以及经颅开眶术分别为89例、110例,5例、9例、5例、4例。行外侧开眶术者较前路开眶术者并发上睑下垂、视力下降、眼动受限风险大。累及眶后1/3段行前路开眶术较外侧开眶术肿瘤易残余,未累及者则无差异。4.良恶性鉴别及处理原则:当发现肿瘤生长较快,疼痛感明显,眼眶骨壁有破坏时,应高度怀疑恶性病变。良性肿瘤未累及眶后1/3段多采用前路开眶术,累及眶后1/3段肿瘤多采用外侧开眶术。恶性肿瘤需行肿瘤扩大切除术或眶内容摘除术,术后辅助放射治疗。恶性者较良性易复发。结论大多数眼眶神经鞘瘤可通过影像学检查确定术前组织学判断。B型超声显示肿瘤内部回声少且不均匀,实体肿瘤内显示数个小片状或融合成片透声区,应高度怀疑为眼眶神经鞘瘤。CT显示肿瘤呈串珠状或葫芦状生长,或呈与眼轴平行长条形或长锥形生长时,多为眼眶神经鞘瘤,结合经眶上裂向颅内海绵窦区蔓延基本可以肯定诊断。哑铃形生长眶颅沟通肿瘤,哑铃形中间部在眶上裂处,两端分别在眶内和海绵窦区,眶顶骨质不增厚或缺失,亦应高度怀疑神经鞘瘤可能。MRI显示肿瘤T2WI呈低、中、高混杂信号,结合肿瘤特殊形状,如串珠状、长条形、哑铃形等,多数可以肯定为眼眶神经鞘瘤。未及眶后1/3段肿瘤、粘连不严重者多行前路开眶术,累及眶后1/3段粘连严重者可选择外侧开眶术,若位置靠近内侧、体积较大,可联合内侧开眶术。眶颅沟通者开眶取出苦难者可考虑经颅开眶。良性肿瘤多选择肿瘤局部切除术,恶性肿瘤需行肿瘤扩大切除术或眶内容切除术。

于爱民,曹清,徐桂容,王艳[8](2016)在《梨状窝神经鞘瘤1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神经鞘瘤是一种少见的包裹在神经束外周的良性肿瘤,来源于神经外胚层的Schwann细胞,颈部的脊髓神经根、交感神经、迷走神经是其好发部位,它一般孤立、无症状地缓慢生长,罕见恶变和复发。由于肿瘤部位深在,毗邻重要血管和器官,容易造成误诊。本文报道1例占据右侧梨状窝的神经鞘瘤,同侧杓状软骨被推挤向对侧移位,临床出现声音嘶哑、吞咽不畅症状,门诊初诊为梨状窝恶性肿瘤。现对其临床诊治过程报道如下。

郭常青,赵学明,药天乐,刘源,郭晓隆,吴春发[9](2014)在《听神经鞘瘤术中面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听神经鞘瘤术中电生理监测对面神经功能保护和评估的作用,提高肿瘤全切率、面神经解剖和功能保留率。方法:对27例听神经鞘瘤患者行术中电生理监测,研究其变化与术后面神经功能的关系。结果:肿瘤全切除24例(88.9%),次全切除3例(11.1%),面神经解剖保留26例(96.3%),面神经功能保留17例(63.0%),无死亡病例,术末与术前经颅电刺激运动神经(面神经)诱发电位的比值<60%者术后可能面神经功能差。结论:听神经鞘瘤术中电生理监测对于安全切除肿瘤,保护、评价面神经功能有重要价值,该比值<60%是面神经功能可能严重损伤的警示。

马峻[10](2014)在《颅神经示踪重建在前庭神经鞘瘤手术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颅神经的三维成像在当今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技术,它使得神经外科医师能够在术前评估颅神经受压后的移位及形态学改变。在本研究中,作者尝试应用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对健康受试者、颅底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相关颅神经三维重建,验证其可能性,并通过统计学分析探讨此技术在前庭神经鞘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3.0T高场强核磁共振条件下,应用王维快速扰相梯度回波序列(3D fast spoiled gradient-echo sequence,3D-FSPGR),循环相位稳态采集快速成像(Fast Imaging Empolying Steady State Acquisition, FIESTA),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这三种不同的特殊扫描序列对所有受试者进行初步扫描。DTI资料整合入3D Slicer软件来进行纤维束示踪和重建,在软件中结合3D-FSPGR或FIESTA图像完成颅神经走形和位置的定位。典型颅底占位性病变病例及前庭神经鞘瘤病例,术前进行相关颅神经示踪重建及肿瘤体的三维重建,以此展示颅神经与周围病变之间的毗邻、包裹、侵袭关系。术中结合显微镜下观察和、或神经电生理监测记录、核实的相关颅神经及面神经的位置。结果通过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可确定健康受试者、以及典型颅底病变、前庭神经鞘瘤患者的病变相关颅神经的位置、走形,及形态改变。面神经呈现为良好的三维重建像,尤其视交叉后部也成像清晰。三叉神经(100%)出脑干最远端可达半月神经节,近端达出脑干区。外展神经(85%)脑池段成像良好,但Dorello管内纤维束无法示踪。面听神经(90%)成一束神经纤维束复合体,脑池段至内听道内重建良好。后组颅神经纤维束较其他明显纤细,迷走神经、舌下神经仅能示踪重建出少量神经纤维。10例颅底占位性病变病例中,相关颅神经与占位性病变的三维空间关系通过肿瘤三维重建与颅神经纤维示踪得以完整呈现,受累及的三叉神经、外展神经、面听神经等有不同程度的移位,其准确性经过手术验证无误。21例前庭神经鞘瘤病例中,19例患者的面神经纤维束(19/21,90.5%),从脑干端到内听道的走形及解剖位置均可得到完好的展现,面神经桥小脑角段相对于肿瘤的位置,17例与术中显微镜下及神经电生理监测相符合(17/19,89.5%)。结论依托与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及3D Slicer软件,颅底相关的部分颅神经三维重建在正常或是病例状态下是切实可行的。这项技术能够在术前判断颅底颅神经与周边病变的毗邻、包裹、侵袭关系,尤其可完善前庭神经鞘瘤手术术前计划,指导术者术中精准操作,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二、三叉神经鞘瘤17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叉神经鞘瘤17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影响听神经瘤手术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听神经瘤的诊断及治疗趋势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基于脑图谱的三叉神经纤维束分割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颅神经成像研究现状
        1.2.2 纤维束分割方法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三叉神经解剖和成像基础知识
    2.1 三叉神经解剖结构
    2.2 三叉神经痛疾病介绍
    2.3 扩散张量成像
    2.4 高角分辨率扩散成像
    2.5 三叉神经纤维束传统人工分割方法
        2.5.1 实验数据
        2.5.2 感兴趣区域选择及人工筛选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脑图谱三叉神经纤维束自动分割方法
    3.1 数据预处理
    3.2 脑组织分割
    3.3 数据驱动的纤维聚类
        3.3.1 脑白质纤维跟踪方法
        3.3.2 组纤维图像配准
        3.3.3 数据驱动的纤维聚类图谱
    3.4 实验及结果
        3.4.1 实验数据
        3.4.2 三叉神经纤维束分割结果
        3.4.3 空间重叠率
    3.5 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纤维束自动分割方法的临床应用
    4.1 血管压迫型的三叉神经纤维分析
        4.1.1 基于纤维图谱的纤维自动分割
        4.1.2 扩散指标计算
    4.2 肿瘤压迫型的三叉神经纤维分析
        4.2.1 肿瘤侧纤维束识别
        4.2.2 纤维成像方法对比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1 作者简历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 参与的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4 发明专利
学位论文数据集

(4)三叉神经颅内段应用解剖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三叉神经颅内段解剖特点及主要毗邻
    1.1 材料和方法
    1.2 结果
        1.2.1 三叉神经颅内各段的解剖测量
        1.2.2 三叉神经与Meckel’s腔
        1.2.3 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的关系
        1.2.4 三叉神经与面听神经的关系
    1.3 讨论
第二章 内镜下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2.1 资料与方法
        2.1.1 一般资料
        2.1.2 手术方法
        2.1.3 疗效评定
        2.1.4 临床指标及效果判定标准
        2.1.5 统计学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缩写词
    手术知情同意书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显微外科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影像学资料
    1.3 手术方法
    1.4 随访
2 结果
    2.1 手术结果
    2.2 颅神经损害情况
    2.3 其他手术并发症
    2.4 随访结果
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6)1、颅中窝底内外沟通性三叉神经鞘瘤的治疗 2、颅中窝底内外沟通性肿瘤的分型及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颅中窝底内外沟通性三叉神经鞘瘤的治疗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影像学及分型
        3 治疗方法
        4 随访方法
    结果
    典型病例
    讨论
        1 解剖基础
        2 临床表现
        3 分型
        4 手术治疗
        5 辅助治疗
        6 结果及预后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颅中窝底内外沟通性肿瘤的分型及治疗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影像学及分型
        3 治疗方法
    结果
    典型病例
    讨论
        1 局部解剖
        2 临床特点
        3 诊断与鉴别诊断
        4 肿瘤分型
        5 治疗方法
        6 结果及预后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已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论文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眼眶神经鞘瘤术前组织学判断和治疗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1 对象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1.3 影像学检查
    1.4 治疗方法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2.2 影像学结果
    2.3 治疗方法
    2.4 病理分型
3 讨论
    3.1 一般情况
    3.2 影像学鉴别要点
    3.3 治疗原则
    3.4 良恶性肿瘤鉴别及处理原则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眼眶神经鞘瘤诊治方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梨状窝神经鞘瘤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报告
2 讨论

(9)听神经鞘瘤术中面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听神经鞘瘤分型
    1.3 肿瘤影像特点
    1.4 手术、麻醉方法
    1.5监测方法
    1.6 术后评估
    1.7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手术结果
    2.2 手术前后面神经功能
    2.3 两组术后2周严重面瘫率比较
    2.4 术前两组面瘫率比较
3 讨论
    3.1手术注意事项
    3.2 术中电生理监测体会
    3.3 术后面神经功能评价
    3.4 影响TCe MEP的因素

(10)颅神经示踪重建在前庭神经鞘瘤手术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病例选择
    1.1.2 实验设备
    1.1.3 颅神经重建步骤
    1.1.4 肿瘤体重建步骤
    1.1.5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
    1.1.6 实验原则
1.2 结果
    1.2.1 正常受试者
    1.2.2 颅底占位性病变受试者
    1.2.3 前庭神经鞘瘤病例
        1.2.3.1 面神经功能、形态及解剖保留
        1.2.3.2 面神经相对肿瘤的位置
    1.2.4 典型病例
1.3 讨论
    1.3.1 颅神经常规观察手段
    1.3.2 弥散张量成像技术
    1.3.3 弥散张量成像的颅神经示踪重建的应用体会
    1.3.4 颅神经示踪重建在前庭神经鞘瘤手术中的应用
        1.3.4.1 颅神经示踪重建在颅底手术中的探索应用
        1.3.4.2 面神经示踪重建的必要性
        1.3.4.3 前庭神经鞘瘤手术术前的面神经示踪重建
        1.3.4.4 颅神经示踪重建在前庭神经鞘瘤手术中的临床意义
    1.3.5 弥散张量下的颅神经成像技术的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附图

四、三叉神经鞘瘤17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影响听神经瘤手术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D]. 王炎培.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2)
  • [2]耳部3 T MRI规范及常见病变诊断专家共识[J].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头颈学组.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0(06)
  • [3]基于脑图谱的三叉神经纤维束分割算法研究[D]. 金儿.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2)
  • [4]三叉神经颅内段应用解剖及临床意义[D]. 马庆波. 青岛大学, 2018(03)
  • [5]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显微外科治疗[D]. 乔飞宇. 重庆医科大学, 2018(12)
  • [6]1、颅中窝底内外沟通性三叉神经鞘瘤的治疗 2、颅中窝底内外沟通性肿瘤的分型及治疗[D]. 白敬民.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7(02)
  • [7]眼眶神经鞘瘤术前组织学判断和治疗方法研究[D]. 侯萍. 天津医科大学, 2017(03)
  • [8]梨状窝神经鞘瘤1例[J]. 于爱民,曹清,徐桂容,王艳.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16(05)
  • [9]听神经鞘瘤术中面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应用[J]. 郭常青,赵学明,药天乐,刘源,郭晓隆,吴春发. 中国医学创新, 2014(13)
  • [10]颅神经示踪重建在前庭神经鞘瘤手术中的应用研究[D]. 马峻. 天津医科大学, 2014(01)

标签:;  ;  ;  ;  ;  

三叉神经鞘瘤17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