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N1流感病毒样颗粒疫苗的研究

H5N1流感病毒样颗粒疫苗的研究

论文摘要

1997年出现人感染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首例病例[1],随后新病例不断增加,人们非常担心禽流感疫情很可能会导致新的一次人流感大流行。疫苗和药物在流感爆发的不同波段发挥作用,对防控流感有很好的效果。流感疫苗接种后7‐10天就开始产生相对应疫苗的保护性抗体,接种后抗体持续时间可以达到一年左右,因此接种流感疫苗被认为是预防流感发生与传播的最佳方法[2]。现在,大量的疫苗是根据流行株在鸡胚中培养制备。然而,多年的实践表明,这种生产方式很难做到流感疫苗充足和及时供应。更重要的是,鸡胚培养技术不能应对大流感危机。因为H5N1禽流感病毒株常常致鸡胚死亡[3],必须花费数个月的时间获得能在鸡胚中繁殖与新毒株匹配的毒株。另外,由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致病性,传统的禽流感疫苗生产工艺必须有生物安全三级设备的保障。因此,建立新的流感疫苗的技术方案是应对大流行的首要对策。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VLPs)是由多个结构蛋白组成,能模拟天然病毒粒子的组成、构造,然而不含有病毒基因组物质。与单个蛋白或多肽相比,VLPs呈现出与天然病毒粒子更相似的抗原决定簇,因此,作为免疫原能引起显著提高抗体应答和免疫系统反应。依赖表面大量重复性的抗原,VLPs在缺少佐剂的情况下,能通过与B细胞表面受体交联诱导强烈的B细胞反应[4、5]。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是一种能在昆虫细胞中表达重组蛋白的有效工具,与其他系统相比存在很多的优越性。基因表达在真核环境中进行,有利于蛋白的折叠和表达后修饰加工及装配;可以获得很高的蛋白表达量,并且操作安全;还可以通过共感染细胞同时表达两个或多个蛋白;使得这个系统尤其适合多亚基蛋白的表达,如制备VLPs[6]。流感病毒的HA蛋白具有很强的抗原表位,可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应答;NA特异性抗体可抵抗病毒的感染、减少病毒复制、阻断病毒传播;M1蛋白是一种多功能因子;流感病毒的HA、NA、M1三个蛋白即可自我包装成病毒样颗粒。M2蛋白对流感病毒样颗粒的包装具有促进作用,而且目前普遍接受M2作为广谱流感疫苗的抗原。本研究选择共表达A/goose/Jilin/hb/2003(H5N1)病毒的HA、NA蛋白和A/PR/8/34(H1N1)流感病毒的M1和M2蛋白,包装流感病毒样颗粒,制备rH5N1流感疫苗。首先,我们构建了含有切割位点多个氨基酸缺失突变的HA基因,并将其克隆到载体pFastBac Dual[7]的苜蓿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multiple nuclearpolyhedrosis virus,AcMNPV )多角体蛋白启动子(Polyhedrin promoter, PpH)下游的NotI和HindⅢ位点之间,NA蛋白克隆到AcMNPV的P10蛋白启动子(P10 promoter,Pp10)下游的XhoI和SphI位点之间,命名为pFastDual-ΔHA-NA。同样的,M2基因克隆到pFastBac Dual的AcMNPV的PpH和下游的NotI和HindⅢ位点之间,并将M1基因克隆到Pp10下游的XhoI和SphI位点之间,即pFastDual-M1-M2。重组杆粒通过转化转移载体(pFastBac Dual-ΔHA-NA、pFastBac Dual-M1-M2)到大肠杆菌E. coli DH10Bac感受态细胞,通过特殊位点同源重组产生。这种菌株中包含预装的AcMNPV基因组和能编码Tn7转座酶的辅助质粒[8]。通过蓝白斑筛选和菌落PCR鉴定等方法筛选出含有重组杆粒的菌株,对最终筛选的阳性菌落提取重组杆状病毒DNA,得到了杆粒rBacmid-ΔHA-NA、rBacmid -M1-M2。将重组杆粒分别转染sf9细胞,5天后收获细胞培养上清,即获得重组杆状病毒(the recombinant baculoviruses rBVs),通过空斑试验测定收获的重组杆状病毒的滴度,按病毒感染复数(MOI)值为0.1,富集高滴度的第二代(P2)病毒;继续按MOI值为0.1,扩大细胞数量和体积,富集第三代病毒(P3),经富集后第三代病毒滴度达到1.0×108pfu/ml。用富集的重组杆状病毒rBV-ΔHA-NA-P3和rBV-M1-M2-P3分别感染HighFive昆虫细胞,通过Western-Blot分别检测到HA、NA、M1、M2四种蛋白,证明四种蛋白可以在该系统中表达。用两种重组杆状病毒共同感染无血清悬浮培养的HighFive昆虫细胞,感染复数均为5,制备VLPs。感染3天后收获感染上清,经浓缩后进行超速离心100,000×g,4h;离心沉淀重新悬浮后进行cellufine sulfate柱层析纯化。透射电镜观察到制备的VLPs形态与流感病毒一致,直径约80nm的球形,表面具有流感病毒的典型特征—穗花样结构;Western-Blot结果显示病毒样颗粒中包括HA、NA、M1、M2四种蛋白组分;血凝试验表明病毒样颗粒具有凝集鸡红细胞的活性,血凝效价约为128HAU/μg。最后,使用10μg的VLPs及佐剂采用腿部肌肉注射方式免疫BALB/c小鼠,初免后21天同样剂量加强免疫。免疫后所有的小鼠均表现健康,没有不良反应。初次免疫和加强免疫之前(0,21天)及每周采集血清,分别以293细胞制备的H5N1HA蛋白和鸡胚制备的H5N1病毒作为抗原,间接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HA特异性抗体和病毒特异性抗体,初免后VLPs诱导小鼠产生低的或检测不到的抗体,加强免疫后1周特异性抗体效价持续升高,至加强免疫后4周HA特异性抗体效价达1:40,000,病毒特异性抗体达到1:200,000,血凝抑制滴度达到1:1600,空斑减少试验检测到中和抗体效价达到1:160,说明病毒样颗粒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本研究利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共表达A/goose/Jilin/hb/2003(H5N1)病毒的HA、NA蛋白和A/PR/8/34(H1N1)流感病毒的M1和M2蛋白,包装的流感病毒样颗粒能诱导小鼠产生中和H5N1流感病毒的抗体,四种蛋白组成的流感病毒样颗粒有作为疫苗的潜能。

论文目录

  • 英文缩略词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利用昆虫细胞表达流感病毒结构蛋白HA、NA、M1 和M2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小结
  • 第二章 制备rH5N1 流感病毒样颗粒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小结
  • 第三章 流感病毒样颗粒的免疫原性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小结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论著
  • 个人简历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禽流感病毒H5N1单克隆抗体的生物学特性鉴定[J].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7(03)
    • [2].气管插管法接种H5N1病毒感染恒河猴及系统组织病毒检测[J].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1(12)
    • [3].H5N1重组禽流感病毒样颗粒免疫原性研究[J].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3(01)
    • [4].含H5N1禽流感病毒核酸序列的病毒样颗粒的制备及应用[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0(01)
    • [5].禽流感病毒H5N1抗原基因克隆及体外转录[J]. 中国公共卫生 2010(04)
    • [6].百脉根表达H5N1亚型禽流感血凝素的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 2008(01)
    • [7].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核蛋白的原核表达与鉴定[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20(05)
    • [8].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进化的研究进展[J]. 中国家禽 2013(08)
    • [9].我国与周边国家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演变分析[J]. 中国家禽 2012(24)
    • [10].恒河猴H5N1禽流感病毒性肺炎模型建立及其发病机制[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4(08)
    • [11].H5N1大流行流感疫苗的研究进展[J].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1(05)
    • [12].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雏鸡免疫器官细胞因子的变化[J]. 畜牧兽医学报 2010(06)
    • [13].田间樱桃谷肉鸭接种禽流感H5N1疫苗试验初探[J]. 养殖与饲料 2008(03)
    • [14].黄芩苷抑制H5N1禽流感病毒进入的机制研究[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6(02)
    • [15].重组禽流感H5N1灭活疫苗对肉鸡的免疫效果分析[J]. 四川畜牧兽医 2015(08)
    • [16].不同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在豚鼠体内的复制和传播能力评估[J].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10(03)
    • [17].禽流感H5N1型神经氨酸酶在细胞中的表达[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0(04)
    • [18].2012年宁夏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回顾性调查[J]. 中国动物检疫 2014(09)
    • [19].几种野生水禽H5N1禽流感疫苗免疫效果比较[J].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2(02)
    • [20].两株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基因分析及其在不同宿主中致病性的比较[J].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12(05)
    • [21].不同禽类在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中的作用[J]. 中国家禽 2011(10)
    • [22].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核衣壳蛋白原核表达条件的优化[J]. 畜牧与兽医 2010(04)
    • [23].一株虎源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J].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15(12)
    • [24].丽水市红嘴相思鸟H5N1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报告[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1(03)
    • [25].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对鸭的致病性研究[J].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10(04)
    • [26].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M基因的克隆与分子进化分析[J].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S2)
    • [27].假病毒技术在抗H5N1禽流感病毒中药筛选中的应用及评价[J]. 中西医结合学报 2010(11)
    • [28].禽流感病毒H5N1亚型血凝素基因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32)
    • [29].人源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株空斑特性和致病性研究[J].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08(02)
    • [30].如何进行人感染禽流感H5N1病例的感染来源调查[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2(11)

    标签:;  ;  ;  ;  

    H5N1流感病毒样颗粒疫苗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