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网络干预效果评价

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网络干预效果评价

(湖北省天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31700)

【摘要】目的:探讨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网络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市当地2017年期间某网络平台注册的在过去1年发生过包括手淫、肛交、口交在内的男男性行为者共计368人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网络干预模式在2017年期间对368人进行1793人次的艾滋病防治干预,共通过网络发放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资料1820份,发放安全套22000只。并采取网络调查问卷的方式对MSM人群网络干预前后的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情况进行调查,同时采取网络邀约的方式对282人进行了HIV检测。结果:网络干预后MSM人群的各项艾滋病知识掌握,较网络干预前有显著提高,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网络邀约的方式邀约到282人实施了HIV检测,共检出阳性5人,阳性率为1.77%。结论:对MSM人群实施艾滋病防治网络干预,能够显著提高其艾滋病疾病知识掌握率,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从而降低艾滋病感染率。

【关键词】男男性行为;艾滋病防治;网络干预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8)15-0510-01

男男性行为人群(MSM)所具备的性伴侣数量较多、自我保护意识较差、无保护肛交、安全套使用率较低等特征,导致其成为了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1]。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在艾滋病病毒感染和艾滋病患者中,有较高比例的患者是经同性途径传播的[2]。因此,加强对MSM人群的艾滋病防治干预十分重要[4]。但是由于MSM人群自身所具备的特殊性,导致传统的防治干预手段接受度不高,而网络由于其具备的隐蔽性,MSM人群的接受度较高,使其逐渐成为了实施艾滋病防治干预的一项重要手段[4]。笔者以下就对MSM人群艾滋病防治网络干预效果进行了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市当地2017年期间某网络平台注册的在过去1年发生过包括手淫、肛交、口交在内的男男性行为者共计368人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网络干预流程

采取网络干预模式在2017年期间对368人进行1793人次的艾滋病防治干预,共通过网络发放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资料1820份,发放安全套22000只。并采取网络调查问卷的方式对MSM人群网络干预前后的艾滋病防治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调查,干预前接受问卷调查的人数368,回收有效问卷346份;干预后接受问卷调查的人数366,回收有效问卷335份。同时采取网络邀约的方式对282人进行了HIV检测。

1.2.2网络干预措施

具体的网络干预方式如下:借助相关的网络平台制作网络调查问卷,通过成员网站的广告链接、以及各大论坛进行发布,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MSM的一般社会学资料,艾滋病防治知识、性行为模式、性行为态度以及对HIV检测、咨询、艾滋病疾病预防方面的需求。根据调查问卷结果的统计分析数据,制定出相应的网络干预计划,采取通过网站站内信、邮件、网页内容等方式向MSM人群发送健康宣教视频、发放网络健康宣教资料,向其普及三期艾滋病知识干预内容。所有成员均进行为期2个月时间的网络干预。在网络干预结束后的1周内再次采取网络调查问卷的方式,对MSM人群的艾滋病防治知识掌握程度,以及HIV检测结果进行调查。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搜集所获数据均采用SPSS21.0软件实施统计学处理,其中的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以(%)和()表示并录入,且对以上不同类别数据的比较,分别采取卡方检验和t检验,α=0.05作为其检验水准。

2结果

2.1网络干预前后MSM人群的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网络干预后MSM人群的各项艾滋病知识掌握,较网络干预前有显著提高,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下表:

表1网络干预前后MSM人群的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2.2MSM人群HIV检测情况分析

采取网络邀约的方式邀约到282人实施了HIV检测,共检出阳性5人,阳性率为1.77%。

3讨论

网络干预作为一种隐蔽性较高,隐私保护性较好,接受度较高,且覆盖了较广的干预手段,在MSM艾滋病防治干预中表现出了较大的应用优势[5]。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到,对MSM人群实施艾滋病防治网络干预,能够显著提高其艾滋病疾病知识掌握率,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从而降低艾滋病感染率。

参考文献:

[1]单飞,黄竹林,李叶兰.利用网络对男男性行为人群进行艾滋病防治干预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2,18(01):18-20.

[2]王毅,徐杰,李志军,等.男男性行为者安全套使用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2,16(02):133-136.

[3]李春梅,贾玉江,刘建波,等.男男性行为人群无保护肛交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1,27(03):351-352.

[4]段誉文,张洪波,王晓冬,等.绵阳市和宜宾市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高危因素状况的对比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0,14(12):1189-1192.

[5]卢耀状,农全兴,农丽萍,等.南宁市MSM性行为知行分离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5,19(12):1231-1234.

标签:;  ;  ;  

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网络干预效果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