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俗话报》研究

《安徽俗话报》研究

论文摘要

在中国古典文学时期,文言与白话,雅也好,俗也罢,相安无事地各自固守着自己的一方天地,发挥着自己的功能。到了晚清,知识分子突然对自己驾轻就熟的文言产生了深深的“焦虑”,二百多种以“白话”命名的报刊雨后春笋般涌现。然而,这种对语言的空前“焦虑”,却并非真的是因为文言已经成为“死”的语言,必须由白话取而代之。这一现象的出现不是语言内部自身发展的结果,而是外部力量的强行推动。这种对语言的“焦虑”,体现的是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之时,知识分子的现代化焦虑。这种深重的焦虑感,加上白话自身的特点,是促成白话报人创办白话报的最直接的动因之一。白话报的大量涌现,也离不开近代报刊事业的发展。“启蒙”的急需和近代报刊事业的发展,使白话报的出现成为必要和可能,各白话报刊及白话报人的“夫子自道”也印证了这一点。近代知识分子的“现代化”梦想由入侵列强的“坚船利炮”所激起,随着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在不断“师夷”的过程中,他们对“现代化”的理解逐步深入。由于特殊的时代环境和办报目的,《安徽俗话报》中体现最多的是晚清知识分子富国强民的“现代化”梦想。如提倡采矿、争取利权,介绍如何养蚕发财及天文、地理、科技、军事知识等方面的介绍。对“人”——尤其是妇女、儿童这两类在封建等级伦理社会中处于弱势的群体的关注,是其中一个突出的存在。《安徽俗话报》对妇女的婚姻问题、教育问题和儿童的教育与天性等问题都有涉及,这一点有其两面性。一方面,借助于白话报,妇女、儿童问题得以浮出历史地表,有利于妇女、儿童地位的提高。另一方面,对妇女、儿童的重视,是服从于“启蒙救国”的总目标的,在这一目标下,在对“国民”的强力呼唤声中,妇女、儿童被作为“女国民”“未来国民”来期待,关注的并不是妇女、儿童问题本身。真正独立的个体意义上的人,留待五四去挖掘。正因为此,当我们对白话报进行考察时,会发现这样一个悖论:白话报所关注的,并不是白话本身,当然更谈不上白话的建设问题。我们只需看一看《安徽俗话报》创刊号上《创办俗话报的缘起》和其它白话报刊的办报目的就会明白,“白话”只是被“利用”而已。明乎此,才可能对下面两个问题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理解:一是白话报人对待白话的“二元”态度,二是白话报的文学性问题。清末白话尽管粗疏、幼稚,难以和“五四”时期的白话语言相提并论,但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对即将到来的五四白话文运动的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五四白话文运动得以在更高层次上开展,离不开这一大批白话报所打下的基础:如社会条件、舆论空间。三章的内容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创刊背景和目的直接决定了白话报刊的内容,也制约着白话报刊的面貌;白话报刊的内容和面貌是创刊背景和目的的体现;而白话报刊所取得的成绩和所存在的不足,与此有直接的关系。由于本论文论题的需要,《安徽俗话报》的发展历程和对于其编辑及创作者队伍的考察,本文只是在需要的时候简单涉及,不在本文详论之列。另外,本文虽然以《安徽俗话报》为探讨对象,但《安徽俗话报》离不开它所生成的大的生态环境,因此,在论述过程中,也会适当旁及其它白话报。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现状与选题依据
  • 二、论文的思路
  • 第一章 白话报兴起的历史背景与现代化渴求
  • 第一节 日益加剧的民族危机与清末白话报的兴起
  • 第二节 近代报刊事业的迅猛发展与清末白话报的兴起
  • 第三节 从清末白话报的创办“缘故”看其创刊宗旨
  • 第二章 《安徽俗话报》关于现代民族国家的想象
  • 第一节 富国强民的美好愿望
  • 第二节 对“国民”的呼唤
  • 第三节 对妇女、儿童问题的关注
  • 第三章 《安徽俗话报》的语言与文学性探讨
  • 第一节 白话报中的白话分析
  • 第二节 对于对待白话的“二元”态度分析
  • 第三节 启蒙话语与文学性缺失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参考文章
  • 相关论文文献

    • [1].白话报与清末民初教育的改良[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12)
    • [2].论《西藏白话报》的创办[J]. 传媒论坛 2018(09)
    • [3].浅论《伊犁白话报》的“本省新闻”[J]. 新闻传播 2020(18)
    • [4].晚清白话报对“男女平权”的多重阐释[J].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 [5].晚清白话报刊的推行与经营[J]. 编辑之友 2019(02)
    • [6].晚清白话报与书面表达的新变[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4(05)
    • [7].清末民初少数民族文字“白话报”初解[J].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 [8].解读《伊犁白话报》[J]. 新文学史料 2013(03)
    • [9].贵州近代报业的兴起——兼论袁玉锡与遵义《白话报》[J]. 贵州文史丛刊 2017(04)
    • [10].简论民国时期山西省第一个“双十节”——以《共和白话报》十月十日、十月十三日特刊为例[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6(11)
    • [11].新发现的《烟台白话报》史料[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2)
    • [12].分解与重构:安徽近代白话报刊中的行省意识研究[J]. 安徽史学 2016(06)
    • [13].对辛亥革命时期浙江白话报的考察[J]. 公安海警学院学报 2011(02)
    • [14].辛亥革命前夕安徽社会变迁的传媒镜像——以《安徽白话报》为例[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2)
    • [15].报一声平安[J]. 音乐生活 2017(07)
    • [16].近现代白话报的出现及其办刊思想研究[J]. 编辑之友 2013(09)
    • [17].晚清白话文运动与《福建白话报》——福建省图书馆藏清末报刊缩微品琐谈[J]. 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2(03)
    • [18].《劝绍兴妇女不要缠脚》作者为周作人考[J]. 现代中文学刊 2020(01)
    • [19].清末白话文报刊及其特殊贡献[J]. 上海革命史资料与研究 2013(00)
    • [20].经营读者群,还学生一条完整的写作链[J]. 语文世界(教师之窗) 2013(09)
    • [21].论清末民初报纸白话文运动及其历史意义[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 [22].清末民初白话报刊拟想读者之位移[J].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2)
    • [23].晚清白话报刊的历史钩沉——论白话报刊的社会功能与历史功绩[J]. 新闻传播 2012(02)
    • [24].清末京师阅报社考察——基于空间和族群的视角[J]. 近代史研究 2020(05)
    • [25].推理断案[J]. 东西南北 2008(09)
    • [26].白话的升格与新文学的登场——兼谈文学古今演变研究中的晚清报刊视角[J].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5)
    • [27].清末的白话报刊与现代文学的发生[J]. 甘肃社会科学 2011(06)
    • [28].论清末白话报纸对“下层社会”的启蒙[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4)
    • [29].清末官报的白话风格与社会启蒙——以《北洋官报》为中心的考察[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1)
    • [30].变革的力量:“国家与社会”视野下的近代白话报刊[J]. 社会科学 2018(06)

    标签:;  ;  ;  ;  

    《安徽俗话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