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沙地典型区生态安全研究 ——以科左后旗为例

科尔沁沙地典型区生态安全研究 ——以科左后旗为例

论文摘要

生态安全是当前地学、资源学与环境科学,以及生态学的前沿主要研究领域和研究热点。我国目前的自然生态环境正面临着不容忽视的危机,自然资源枯竭、水资源短缺、耕地面积减少、土壤肥力下降、草地退化、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加速,生态安全问题己经被提升为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尔沁沙地位于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东部,自然环境具有典型的过渡性和脆弱性。同时,科尔沁沙地是目前我国沙漠化发展较为迅速的地区之一,是京津塘地区主要的沙源地之一,沙地生态环境的根本好转和长期稳定直接影响着首都圈在内的东北和华北地区经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科尔沁沙地生态安全评价不仅有较高的理论价值,也有很强的实践意义。鉴于此,本研究以位于科尔沁沙地腹地的科左后旗为例,以科左后旗近20年的沙漠化过程为研究背景,在充分认识研究区生态环境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应用遥感、GIS与GPS相结合、地理野外考察与实地测试方法相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并利用其他统计数据与文献资料,根据PSR概念框架模型和评价指标选取原则,制定了充分反映研究区生态环境状态的科尔沁沙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对科左后旗生态安全现状及其近20年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发现:(1)科尔沁沙地目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土地沙漠化严重、土壤肥力低下、植被覆盖率低、生物多样性减少、灾害多发等;(2)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提出的“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模型)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社会、经济、生态现实情况,创建适合于我国北方沙地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共包括8个指标,各指标权重从大到小依次为:降水量、草地覆盖率、沙漠化面积比、有机质、全氮、速效磷、森林覆盖率、速效钾;(3)通过科左后旗2006年生态安全现状评价发现,恶化级面积为1385.66Km2、风险级面积为1738.88 Km2、敏感级面积为3812.21 Km2、较安全及面积达2320.86 Km2、安全级面积2286.74 Km2,在空间分布上,研究区生态安全状况从旗西北向东南逐渐好转,恶化级集中分布在科左后旗西北部和北部,风险级分布在旗中北部,敏感级分布在旗中部,而较安全、安全级主要分布在旗西南和南部地区;(4)研究区近20年的生态安全状况变化分析表明,20年间研究区生态安全变化具有“大部地区状况稳定、局部好转”的趋势,好转面积达总面积的48.51%;(5)科尔沁沙地生态环境恢复重建的主要措施有:加强立法和执法维护生态安全、加强科学技术研究、提高全民生态安全意识、增加资金投入确保生态安全维护、坚决执行国家环境政策、建立健全维护生态安全的监督管理体制等。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生态安全和生态安全评价研究进展
  • 1.2.1 生态安全
  • 1.2.2 生态安全评价
  • 1.2.3 生态安全研究进展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2 科尔沁沙地生态环境概况
  • 2.1 研究区自然环境特征
  • 2.1.1 气候
  • 2.1.2 地形地貌
  • 2.1.3 水系
  • 2.1.4 植被
  • 2.1.5 土壤
  • 2.2 科尔沁沙地生态环境存在问题
  • 3 科尔沁沙地生态安全评价
  • 3.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3.1.1 评价指标设置和选择的原则
  • 3.1.2 科左后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 3.2 科尔沁沙地生态安全评价标准的确定
  • 3.2.1 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标准的来源
  • 3.2.2 评价标准值的选取原则
  • 3.2.3 科左后旗生态安全等级的划分和评价标准
  • 3.3 科尔沁沙地生态安全评价单元的划分和数据标准化
  • 3.4 数据量化处理
  • 3.4.1 权重的确定
  • 3.4.2 各地块安全值的计算
  • 3.4.3 生态安全等级判别标准的划分
  • 4 生态安全评价结果及差异分析
  • 4.1 1984 年生态安全状况分析
  • 4.1.1 恶化级
  • 4.1.2 风险级
  • 4.1.3 敏感级
  • 4.1.4 较安全级
  • 4.1.5 安全级
  • 4.2 2006 年生态安全现状分析
  • 4.2.1 恶化级
  • 4.2.2 风险级
  • 4.2.3 敏感级
  • 4.2.4 较安全级
  • 4.2.5 安全
  • 4.3 科左后旗近20 年生态安全动态分析
  • 4.3.1 生态安全等级的转变
  • 4.3.2 生态安全空间分布变
  • 4.3.3 生态安全变化特征
  • 5 科尔沁沙地生态安全维护对策
  • 5.1 加强立法和执法维护生态安全
  • 5.2 以加强科学技术研究来支撑生态安全的维护
  • 5.3 提高全民生态安全意识
  • 5.4 从增加资金投入方面确保生态安全的维护
  • 5.5 坚决执行国家环境政策维护生态安全
  • 5.6 建立维护生态安全的监督管理体制
  • 6 结论与讨论
  • 6.1 结论
  • 6.2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村生态安全研究综述——基于核心和CSSCI期刊检索论文的分析[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24)
    • [2].关于完善生态安全刑事立法的建议[J]. 森林公安 2019(06)
    • [3].广西西江经济带生态安全评估与生态安全体系构建研究[J]. 广西林业科学 2020(02)
    • [4].2005-2018年澜沧江下游流域景观生态安全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J]. 水土保持通报 2020(04)
    • [5].宁夏回族自治区旅游生态安全动态评价及其驱动机制[J]. 水土保持研究 2020(06)
    • [6].新时代我国生态安全建设的现实依据与目标定位[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9(06)
    • [7].中国林业生态安全综合评估:基于时空格局分析[J]. 城市与环境研究 2017(04)
    • [8].森林生态安全综合执法改革研究[J]. 林业经济 2018(02)
    • [9].关注生态安全:南华大学安全工程硕士点拟开设“环境生态安全”课程[J]. 高教学刊 2018(04)
    • [10].生态安全[J]. 绿色中国 2018(04)
    • [11].中国林业生态安全的评价、预测与保障[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8(08)
    • [12].北京林果业与生态安全学术论坛[J].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7(01)
    • [13].西藏地区产业发展对生态安全水平的影响评价[J].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4)
    • [14].生态安全法框架体系完善构想[J]. 人民论坛 2016(05)
    • [15].森林生态安全研究进展[J]. 中国林业经济 2015(06)
    • [16].生态安全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J]. 林业经济 2016(07)
    • [17].基于生态文明背景的广东森林生态安全体系构建[J].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15(02)
    • [18].我国林业的形势与任务[J]. 时事报告 2017(03)
    • [19].红线,划得实也要管得住[J]. 中华环境 2017(06)
    • [20].江西省生态安全监控综合数据库设计初探[J]. 城市地理 2017(02)
    • [21].基于模糊理论的高速公路生态安全预警模型研究[J]. 山西青年 2017(15)
    • [22].基于生态安全的安康市城乡统筹发展研究[J]. 城市地理 2017(04)
    • [23].探究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生态安全教育[J]. 新课程(中学) 2015(10)
    • [24].农地生态安全实现的法律保障[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6)
    • [25].生态安全:人类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基础[J]. 绿色视野 2009(06)
    • [26].西藏“一江两河”耕地生态安全时空格局与障碍诊断[J]. 农业机械学报 2020(10)
    • [27].森林旅游生态安全预警管理系统的构建与运用研究[J]. 经济师 2020(11)
    • [28].大伙房水源保护区生态安全评估研究[J].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0(11)
    • [29].中国生态安全法治建设的成就、经验与路径展望[J]. 公安学研究 2019(06)
    • [30].中国生态安全研究进展:评估模型与管理措施[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8(12)

    标签:;  ;  ;  ;  

    科尔沁沙地典型区生态安全研究 ——以科左后旗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