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复杂系统评价与调控研究

煤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复杂系统评价与调控研究

论文摘要

我国的煤炭资源占一次能源的90%以上,实际消耗占一次能源的70%以上,客观条件决定了煤炭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今后几十年内,以煤炭资源为主的一次能源结构不会改变。随着煤炭的勘探和开采,我国兴起了一批煤炭城市,这些煤炭城市不论是其定位条件、成长机制,还是城市的产业结构、地域结构、人口结构、环境结构等,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和发展规律。煤炭城市是受计划经济影响最深的城市类型之一,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这些煤炭城市所面临问题比较突出,已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本文以我国煤炭城市为研究对象,从分析煤炭城市发展的现状入手,以系统科学为指针,运用系统科学方法论,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对煤炭城市可持续发展复杂系统的结构、特征、目标和演化过程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讨论,在对煤炭城市可持续发展复杂系统全面分析基础上,设计出一套符合我国煤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评价模型体系和系统动力学模拟与调控模型。指标体系从煤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出发,设计了人口全面发展;资源合理利用;经济持续增长与环境质量优化的四个准则层,这四个准则层包含33个指标。在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分别从以下三个角度建立了煤炭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模型,包括:(1)基于投影寻踪的煤炭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模型;(2)基于复合DEA的煤炭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模型;(3)基于协调函数的煤炭城市发展协调度评价模型。以系统综合评价为基础,应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了煤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系统动力学模拟和调控,探求煤炭城市在不同发展模型下的系统演化基本过程,为寻找煤炭城市的有效调控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论文在理论研究之后,都以典型煤炭城市鸡西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论文最后提出了基于技术创新视角的煤炭城市可持续发展路径。定量模型部分提出了面板数据支撑下的煤炭城市技术创新综合水平评价模型,定性模型部分提出了基于点—线—面—场的煤炭城市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路径。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 1.1.2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1.3 论文选题的来源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综合评述
  • 1.3 论文研究的总体思路与框架结构
  •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
  •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2章 论文研究的相关理论
  • 2.1 矿产资源经济学理论
  • 2.1.1 矿产资源经济学的内涵
  • 2.1.2 矿产资源经济学的主要原理
  • 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1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 2.2.2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 2.2.3 可持续发展的特征
  • 2.3 复杂系统建模理论
  • 2.3.1 复杂系统的产生背景
  • 2.3.2 复杂系统的定义及其特点
  • 2.3.3 复杂系统建模的基本方法
  • 2.3.4 复杂系统建模的基本途径
  • 2.3.5 复杂系统建模的理论工具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煤炭城市的界定与发展现状研究
  • 3.1 煤炭城市的界定
  • 3.2 我国煤炭城市的问题分析
  • 3.2.1 城市经济增长缓慢
  • 3.2.2 产业结构单一
  • 3.2.3 失业人员比重过大
  • 3.2.4 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 3.2.5 转型困难重重
  • 3.3 我国煤炭城市出现问题的因素分析
  • 3.3.1 煤炭资源的硬性约束
  • 3.3.2 企业办社会导致城市功能不健全
  • 3.3.3 长期的各自为政导致城市缺乏综合治理能力
  • 3.3.4 资源综合利用程度低导致资源优势没有成为经济优势力
  • 3.3.5 国有煤炭企业的危困制约着城市的发展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煤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复杂系统分析
  • 4.1 煤炭城市可持续发展复杂系统结构与特征分析
  • 4.1.1 煤炭城市可持续发展复杂系统的结构
  • 4.1.2 煤炭城市可持续发展复杂系统的特征
  • 4.2 煤炭城市可持续发展复杂系统目标分析
  • 4.3 煤炭城市可持续发展复杂系统演化过程分析
  • 4.4 煤炭城市可持续发展复杂系统概念模型分析
  • 4.4.1 基于综合发展的煤炭城市可持续发展概念模型
  • 4.4.2 基于公平性的煤炭城市可持续发展概念模型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煤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综合评价
  • 5.1 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的基本问题
  • 5.1.1 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概念
  • 5.1.2 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基本要素
  • 5.1.3 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内容和目的
  • 5.2 煤炭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5.2.1 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概念及特点
  • 5.2.2 构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 5.2.3 煤炭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框架
  • 5.3 基于投影寻踪的煤炭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
  • 5.3.1 投影寻踪的基本思想及其特点
  • 5.3.2 投影寻踪模型应用于煤炭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的过程
  • 5.4 基于复合DEA的煤炭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 5.4.1 数据包络分析的特点及其基本模型
  • 5.4.2 复合DEA模型应用于煤炭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的过程
  • 5.5 基于状态协调函数的煤炭城市可持续发展协调性评价
  • 5.5.1 状态协调函数的基本思想
  • 5.5.2 状态协调函数模型用于煤炭城市可持续发展协调评价过程
  • 5.6 实证研究——以鸡西市为例
  • 5.6.1 鸡西市的基本概况
  • 5.6.2 鸡西市可持续发展的水平评价与分析
  • 5.6.3 鸡西市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评价与分析
  • 5.6.4 鸡西市可持续发展的协调性评价与分析
  • 5.7 本章小结
  • 第6章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煤炭城市可持续发展模拟与调控
  • 6.1 系统动力学对系统的描述
  • 6.2 系统动力学建模的原则
  • 6.3 系统动力学建模的过程
  • 6.4 煤炭城市持续发展的复杂系统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
  • 6.4.1 煤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复杂系统因果关系图
  • 6.4.2 煤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复杂系统流程图与动力学方程
  • 6.5 实证研究——以鸡西市为例
  • 6.5.1 系统模型参数的确定
  • 6.5.2 系统模型的检验
  • 6.5.3 系统的模拟与调控
  • 6.5.4 鸡西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 6.6 本章小结
  • 第7章 基于技术创新的煤炭城市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 7.1 技术创新对于煤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
  • 7.1.1 技术创新是煤炭城市突破资源约束的根本手段
  • 7.1.2 技术创新是煤炭城市改善生态环境的根本途径
  • 7.1.3 技术创新是煤炭城市经济结构调整的根本动力
  • 7.1.4 技术创新是煤炭城市建立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
  • 7.2 煤炭城市技术创新综合水平测算的实证研究
  • 7.2.1 全要素生产率与技术创新综合水平
  • 7.2.2 测算煤炭城市技术创新综合水平的方法与工具
  • 7.2.3 测算煤炭城市技术创新综合水平的数据与实证分析结果
  • 7.3 基于点—线—面—场的煤炭城市技术创新路径
  • 7.3.1 点—采用先进适用技术,促进产业技术升级
  • 7.3.2 线—延伸与拓展产业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 7.3.3 面—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树立循环经济理念
  • 7.3.4 场—建立和完善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
  • 7.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录A
  • 附录B
  • 相关论文文献

    • [1].强化生态意识 推进城市转型——关于煤炭城市生态转型的几点思考[J]. 煤炭经济管理新论 2013(00)
    • [2].煤炭城市经济、社会、环境测度与分析[J]. 中国矿业 2014(07)
    • [3].两淮煤炭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模式探析[J]. 城市发展研究 2011(03)
    • [4].国内煤炭城市产业研究文献综述[J]. 煤炭经济研究 2008(11)
    • [5].我国煤炭城市环境库兹涅茨效应研究[J]. 价值工程 2019(09)
    • [6].蒙陕煤炭城市转型发展的思路与政策建议[J]. 中国煤炭 2016(04)
    • [7].统筹兼顾视野下的煤炭城市循环经济发展对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促进实现煤炭城市好又快发展之一[J]. 煤炭技术 2009(09)
    • [8].蒙陕煤炭城市转型发展的思路与政策建议[J]. 国家治理 2016(07)
    • [9].基于脆弱性理论东北地区典型煤炭城市社会系统研究[J]. 现代农业科学 2009(06)
    • [10].注意:中国或已难称“地大物博”[J]. 共产党员 2010(15)
    • [11].煤炭城市投资活力折射研究——基于城市宾馆经营状况的调查[J]. 中国市场 2020(26)
    • [12].发展煤炭循环经济的法律与政策保障措施[J]. 商业经济 2011(03)
    • [13].煤炭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和主要问题分析[J]. 黑龙江科学 2017(20)
    • [14].伦理学视角下的典型煤炭城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纾解问题探析[J]. 中国煤炭 2013(07)
    • [15].我国煤炭城市产业研究述评[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3(01)
    • [16].煤炭城市系统协同发展机制分析[J]. 价格月刊 2009(03)
    • [17].计算机网络媒介下提升煤炭城市形象的新途径研究[J]. 煤炭技术 2011(06)
    • [18].煤炭城市与煤炭企业协同发展的博弈分析[J]. 价格月刊 2009(07)
    • [19].枯竭型煤炭城市转型绩效评估及发展对策研究——以淮北市为例[J]. 煤炭经济研究 2015(02)
    • [20].中国煤炭城市经济竞争力提升研究[J]. 世界地理研究 2009(02)
    • [21].中国煤炭城市“资源诅咒”效应的实证研究[J]. 统计与决策 2019(10)
    • [22].我国煤炭城市分类及其发展对策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08(04)
    • [23].煤炭城市“资源尾效”与“资源诅咒”的转换机制研究——基于PSTR模型的实证检验[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2)
    • [24].基于AHP-PCA模型的煤炭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J]. 矿业安全与环保 2017(05)
    • [25].增强黑龙江省煤炭城市发展内生动力研究[J]. 学理论 2015(04)
    • [26].我的“北伐”[J].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 2017(12)
    • [27].促进中国资源衰竭期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以煤炭城市为例[J]. 中国发展 2013(01)
    • [28].试论构建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煤炭城市的路径——以安徽省淮南市为例[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9(03)
    • [29].黑龙江省煤炭城市鸡西市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J]. 水土保持研究 2012(06)
    • [30].黑龙江省煤炭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对策[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9(07)

    标签:;  ;  ;  ;  ;  

    煤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复杂系统评价与调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