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浅谈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关键词:现代房屋;房屋建筑;建筑地基;施工

1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概念及处理技术

1.1地基基础概念

多层建筑的建造过程中,其建筑负荷全都由地层来承担,影响建筑物负荷的那部分地层被称之为地基,向地基传递负荷的下部结构被称为基础。基础的型式可以分为深埋和浅埋两种型式,深埋是指利用特殊施工工艺进行地基的深埋,主要是以桩基施工为基础的地基施工。桩基施工主要应用于浅层土层不好的建筑工程或高层建筑的施工。浅埋是指埋置深度较浅,施工中只采用挖槽和排水等施工工序就可以建造起来的地基工程。

1.2地基处理技术

1.2.1.CFG桩复合地基成套技术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是通过水泥、粉煤灰、碎石、石屑或砂加水搅拌所形成的高粘度桩(简称CFG桩),利用在基础和桩顶之间加设有些许厚度的褥垫层来保证桩、土共同承载荷重,从而使得桩、桩间土和褥垫层共同形成复合地基。桩端持力层适合采用承载力较高的土层。

CFG桩复合地基特点如下:承载力提高、地基变形小、使用范围广。CFG桩常常采用的的工艺有长螺旋钻孔、管内泵压混合料成桩、振动沉管灌注成桩和长螺旋钻孔灌注成桩。该方法适合于处理粘性土、粉土、砂土和已自重固结的素填土等地基。对于基础形式,一方面适用于条形基础、独立基础,另一方面又可用于箱形基础、筏形基础。该方法在地基处理工程中被广泛的应用,并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1.2.2.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成套技术

夯实水泥土桩是通过人工或机械成孔,采用相对来说比较单一的土质材料,与水泥按一定的比例掺和,在孔外充分拌和均匀而形成的水泥土,分多层向孔内回填还需强力夯实,从而形成均匀的水泥土桩。夯实水泥土桩桩体拥有比较高的强度。

1.2.3.真空预压法加固软基技术

通过在需要加固的软粘土地基内设置砂井或塑料排水板,再在地面铺设砂垫层,并在上方盖上密封膜从而与大气隔绝,利用隐埋于垫层中的吸水管道,利用抽气装置来进行真空处理,从而将膜内的空气全部排出,这就在膜内外造成一个气压差,这部分气压差就变成作用于地基上的荷载。地基随着等向应力的增加而固结。抽真空前,土中的有效应力等于土的自重应力;抽真空后,土体完成固结时,真空压力完全转化为有效应力。

2地基对多层建筑的影响

2.1地基承载力不足带来的影响

当高层建筑对地基的压应力远远大于地基承载力时,建筑物是安全的,反过来,一旦地基承载力小于高层建筑对地基的压应力时,那么高层建筑就会发生不均匀沉降,从而导致建筑物开裂,严重的情况下,地基土会发生剪切破坏,而使高层建筑整体倾斜或受损,所以在高层建筑地基施工方案中,必须对地基承载力进行详细的考虑。

2.2地基发生沉降现象带来的影响

地基土在高层建筑的压应力作用下,土体中的孔隙被压缩,孔隙水被挤出,从而使得地基产生沉降现象,假如地基的沉降量达不到规范要求,就会导致高层建筑整体倾斜甚至是更为严重的后果。

2.3土坡失稳现象对高层建筑的影响

土坡失稳现象指的是土体丧失稳定性后沿某一滑动面移动的现象,不再是平衡状态,导致土坡失稳现象发生的因素有内部因素如土坡的结构、土质等原因以及外部因素如外部振动、降水等原因。

3地基基础施工中的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

(1)基础轴线位移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基础轴线位移是指基础由大放脚砌至室内标高(±0.00)处,其轴线与上部墙体轴线发生错位。基础的轴线位移多发生在建筑工程的内横墙,这将使上部墙体和基础产生偏心压,影响整体结构的受力性能。

①轴线位移原因。施工中,横墙基础轴线,一般应在槽边打中心柱,部分施工员在实际放线时仅在山墙处有控制桩,横墙轴线由山墙一端排尺控制。由于基础一般是先砌外纵墙和山墙部位,待砌横墙基础时,基础槽中线被封在纵墙基础外侧,无法吊线找中,轴线容易产生更大偏差,有的槽边控制桩保护不好,被施工人员或车辆碰撞发生移位,产生轴线位移。

②控制措施。定位放线时,外墙角处必须设置龙门板,并有相应的保护措施,防止槽边堆土和进行其他作业时碰撞而发生移动。龙门板下设永久性中心桩(打入与地面齐平,四周用混凝土封固),龙门板拉通线时,应先与中心桩核对。横墙轴线不宜采用基槽内排尺法控制,应设置中心桩。横墙中心桩应打到与地面齐平,为便于排尺和拉中心线,中心桩之间不宜堆土和放料。挖槽时应用砖覆盖,以便于清土寻找,在槽墙基础拉中线时,可复核相邻轴线距离,以验证中心桩是否有移位情况。为防止因砌筑基础大放脚部分不均匀而造成的轴线位移,应在基础收分部分砌完后,拉通线重新核对,并以新定出的轴线为准,然后砌筑基础直墙部分。

(2)基础标高偏差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当基础砌至室内地平(±0.00)处,常出现标高不在同一水平面。基础标高相关较大时,会影响上层墙体标高的控制。

①偏差原因。基础下部的基层(沙土、混凝土)标高相差较大,影响基础砌筑时对标高的控制。由于基础大放脚宽大,基础皮数杆不能贴近,难以观察所砌每一基础与皮数杆的标高差。砖基础大放脚填芯砖采用大面积铺灰的砌筑方法,由于铺灰厚度不均匀或铺灰面太长,砌筑速度跟不上,砂浆因歇停过久挤浆困难,灰缝不易压薄而出现冒高现象。

②控制措施。应加强对基础层标高的控制,尽早控制在允许偏差之内。砌筑基础前,应对基层标高普查一遍,局部低凹处可用细石混凝土垫平。基础皮数杆可采用小断面(2×2)cm方木或钢筋制作。使用时,将皮数杆直接夹砌在基础中心位置。采用基础外侧在皮数杆检查标高时,应配以水准尺校对水平。宽大基础放大脚的砌筑,应采用双面挂线,保持横向水平。砌筑填芯砖应采取小面积铺灰,随铺随砌,顶面不应高于外侧跟线砖的高度。

(3)基础防潮层失效原因及控制措施。

①防潮层失效原因。施工中浆混用,将砌基础剩余的砂浆作为防潮砂浆使用。在防潮层施工前,基面上不作清理,不浇水或浇水不够,影响防潮层砂浆与基面的粘结,操作时表面摸灰不实,养护不好,使防潮层因早期脱水,强度和密实度达不到要求而出现裂缝。冬季施工防潮层因受冻而失效。

②控制措施。施工中,防潮层应作为独立的隐蔽工程项目,在整个建筑物基础工程完工后进行操作,24cm墙防潮层下的丁皮砖,应采用满丁砌法。防潮层施工宜安排在基础房心回填后进行,以防填土时对防潮层的破坏。

4结语

在建筑地基基础施工中,人为因素的控制是整个建筑施工质量的重点,施工技术人员的技术能力及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对于工程施工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工程技术、管理制度等都是由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的,而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混料、设备操作、安全管理等都是由人员决定,因此加强建筑施工过程中人员的控制是建筑施工质量控制首要任务。

标签:;  ;  ;  

浅谈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