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城区数字德育在线开设“匿名论坛”

北京东城区数字德育在线开设“匿名论坛”

一、北京东城区数字德育网上开设“匿名论坛”(论文文献综述)

王成(Kevin)[1](2020)在《成都市郫都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困境与对策研究》文中认为基层网格化服务管理从探索到创新,越来越受到各级高度重视,全国如北京东城、上海闵行、浙江舟山、苏州吴江等地均涌现出网格化服务管理的先进经验与典型做法,为当前推进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基础借鉴。成都郫都区作为国家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区县,结合撤县设区于2017年开展网格化服务管理探索,率先实现网格力量专职化、服务治理全覆盖,取得一定成效。但随着郫都区被纳入成都主城区,在对比超大城市智慧治理、推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等新要求,郫都区在网格化服务管理方面也还存在一些困境,如网格功能整合存在弊端、多元组织再造联动不足、网格员队伍建设欠缺、信息系统建设待提升、网格化功能要素不完备等。因此,本文重点研究解决这些困境的对策思路,对于处于我国新一轮城镇化、实施撤县设区以及推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地区而言,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本文在传统研究的基础上创新提出,新时期的网格化服务管理应该是网格化城市管理与网格化社会治理的综合体,而不能偏废一方。面对超大城市智慧治理新课题,本文认为需要在“超大城市智慧治理=城市智慧设施+大数据+网格化服务管理”架构下谋划和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创新,这既有利于助推网格化服务管理向网格化治理转型,也为超大城市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智慧基础和基层探索。结合存在的困境,笔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与管理资料,并深入开展实地调研,从基本概况、发展历程、现状做法等方面研究了郫都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同时,坚持以整体性治理理论为主要指导,以网格员与市民群众等为对比视角,辅以各级决策管理与参与者,多维度开展问卷调查,分层次进行系统访谈,通过大量数据支撑和生动案例描述,对存在的困境及原因进行认真梳理与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横向对比,从不同维度提炼我国在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做得较好的五个城市城区先进经验进行借鉴。基于以上研究并结合实际,笔者从标准化、协同化、主体化、智能化、制度化等方面,对解决郫都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困境提出对策建议,即:推行标准管理,规范网格属性明边界;深化协同治理,强化组织优化提效能;加强队伍建设,打造职业力量塑品牌;创新智能管理,构建大数据治理新模式;健全制度体系,促进网格化治理现代化。

高瑜,黄廷美[2](2019)在《近十年来我国中小学生职业体验研究综述》文中研究指明职业体验是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内容与路径。通过系统梳理近十年来我国中小学生职业体验文献,发现已有研究主要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问题展开。研究认为,职业体验具有认识职业、认识自我的认识论意义,兼具职业性活动和过程的实践特质。职业性、体验性、教育性构成中小学生职业体验的主要特征,发挥着育人价值、学校价值和职业教育价值。从"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职业"三对关系来看,中小学职业体验能促进人的自我认识、社会化和职业认知;有助于传播职业文化、促进职业学校发展和扩大影响;对职业教育起到提高吸引力的显性作用。据国家政策和国际经验,未来的中小学生职业体验研究将呈现出研究数量持续增加,实证研究不断加强,内容体系日趋健全的发展趋势。

张静[3](2018)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孝文化资源及其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孝文化是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文化,在中国文化尤其是在儒学中有着原发性和基础性的意义。语文学科不仅有丰富的语文知识,还承载着丰富厚重的文化。因此,研究中学语文教材中孝文化资源及其教学策略,对于全面深入把握中国文化、儒家文化的本质特征,对于正确继承传统文化遗产有重要的价值。本论文将从以下诸方面进行研究:第一部分,对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至当前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孝文化资源与教育进行梳理,即“在批判中前行”、“从‘辩证’到‘一刀切’”、“从‘政治性’到‘文化性’”,以把握现代中学语文孝文化教育的起伏变化。第二、第三部分,首先比较分析当前所使用的人教版、语文版、苏教版、鲁教版、鄂教版和北师大版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孝文化资源以及各版本教材中孝文化资源在数量、设置阶段、分布板块、涉及“孝”的内容四个方面的分布状况,可发现各版本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孝文化资源都比较薄弱。相比较而言,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中孝文化资源在数量上更为丰富、在板块上更为合理,因此,教学价值更为突出。其次,调查当前部分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实录发现,孝文化资源并未得到充分利用,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观念局限、教学内容及形式单一、教学课外实践匮乏。第四部分,针对目前孝文化资源的教学现状提出了“思”、“行”合一的教学策略:其一是“树立进步的孝文化资源观”,旨在传承孝文化中精华、摒弃其糟粕;其二是“立足课堂,丰富孝文化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拓展教材中的孝文化资源、开设孝文化的选修课两种方式丰富课堂中的孝文化资源;其三是“学孝于课内,行孝于课外”,通过将孝文化实践融入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维度,达到孝文化在思想上的传承,在行动上的践行。

石蕙絮[4](2016)在《大数据技术对社会治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人类社会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进入了数字信息时代。获取和掌握信息的能力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基本要素。一切信息根据其不同的需求决定其不同的效益,然而一切有益的信息都是从大量数据中挖掘分析出来的。海量数据又随着时间持续产生、不断流动、逐渐扩散形成大数据。大数据用来描述数据量非常巨大的同时还突出强调处理数据的速度,因此大数据成为数据分析领域的前沿技术。大数据不仅限于技术维度它更是一种能力一种思维一个时代。大数据引发了一场巨大的社会变革,社会治理领域也受到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以大数据技术与社会治理的基础研究为前提研究了大数据技术对社会治理的影响。大数据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给社会治理带来有效途径的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社会风险,在给社会治理带来积极的正面影响的同时也产生了消极的负面影响,在推动社会治理科学化实现社会善治的同时带来了隐私保护、信息安全、数据崇拜、数字鸿沟和信息孤岛等问题。本文基于大数据技术对社会治理的正负影响及我国社会治理中大数据技术应用的现状进而对我国社会治理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提出相应的对策选择。首先,要树立大数据治理意识,全面推进实行大数据治理战略;其次,要完善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根据我国的现状可以从建立大数据公共服务体系及完善电子政务平台两方面着手;第三,要加强大数据相关人才的培养,要准确把握大数据的人才观及人才需求进而培养专业的大数据人才。第四,建立数据使用规范,优化大数据立法,强化大数据伦理规范。真正改变社会的不只是技术或是数据,而是有权进行对策选择、制度改革的政府部门和掌握技术拥有数据的社会公民,是无数开放的自由人互相协作共同分享而产生的层出不穷的新观念与新方法。

姜麟[5](2014)在《浅谈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数字化美育”》文中研究指明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创新思维与创造力能,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在信息技术学科中渗透“数字化美育”可以很好实现这个目标。本文通过对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数字化美育”这个领域进行研究,并结合北京市东城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队伍“数字化美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本文的主要观点是:在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实践中,应该有计划、有目的、系统化的实施“数字化美育”。“数字化美育”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素养,使学生们获得基本的数字化审美能力、熟练的信息化操作能力、自主的创新意愿与能力。简要介绍全文的结构如下:第一章:简述研究选题的来源、背景、目的与意义,梳理相关概念,说明本次研究的内容与方案,以及本次研究的创新领域。第二章:查阅国内外关于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数字化美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进行研究评述。第三章:阐述了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价值,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实施“数字化美育”的任务,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实施“数字化美育”的途径等方面内容。对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标准提出补充意见,对实施“数字化美育”所需政策措施、软硬件条件、经费投入等方面提出看法。对“数字化美育”师资要求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第四章:以北京市东城区为例,对该区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数字化美育”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对区级教研员以及学校老师的访谈调研,了解到当前学校信息教师在“数字化美育”方面的探索,也知道了老师们在这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与困惑。第五章:对我国“数字化美育”发展,提出对策与建议。希望将来能够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促进学校信息技术学科“数字化美育”,从而更有效的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为国家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第六章:结语。

宋立文,王富丽[6](2014)在《水润万物悄无声 心系百善传真情——访北京市东城区教委副主任周玉玲》文中研究表明从教师到校长再到教委副主任,做了25年的教育,她对教育有独到的见解。她认为,"做教育一定要有爱心,做工作一定要用心:做班主任时思考如何带好学生,做校长时思考如何带好队伍,做领导时思考如何做好全区的‘精品教育’"。就是这样认真扎实的态度,孜孜不怠的精神,让她对教育工作充满了热情。本期专访,我们来对话东城区教委副主任—周玉玲。

罗洁[7](2009)在《初中建设工程:促进北京市初中教育可持续发展》文中指出2005年,北京市以政府为主导启动了初中建设工程。通过增加投入,科学布局,加强教师和学校管理干部队伍的建设,改革教育评价等措施,整体提高了北京市初中学校的办学质量,以及初中学校均衡发展的水平。

乔雪[8](2006)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005首都基础教育大扫描》文中指出2005年,是全面落实北京市教育大会任务的第一年,也是总结"十五",奠定"十一五"的关键年份。扫描这一年首都的基础教育,是我们抓住契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的一年。

杨世文,能建国,丁建峰,戴辉礼[9](2005)在《首都精神文明建设》文中研究指明北京市一向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本报告从思想理论建设、学习型城市建设和社会公德建设3个方面概述了近两年首都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状况。首先,北京市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宣传与研究工作一直走在全国的最前面,社科理论研究突出首都意识和北京特色,以研究实际问题为中心。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的立项数量,要比"九五"规划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各类规划数目立项总数达到400项左右("九五"为220项)。研究课题突出"建设新北京、办好新奥运"的主题。2002年至2003年,北京市社科学会队伍不断壮大,社科联所属学会已达到107个;市属单位承担的研究项目也越来越多。其次,北京在开展学习型城市建设方面,努力提高市民素质,并积极倡导终身学习风尚。发展社区教育、促进学习化社区建设成为社区文化活动的主题:各种宣传日活动广泛开展;科学普及活动呈现新面貌;与抗非典相关的社区文化活动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另外,2003年,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延伸到了高等院校,外来人口教育也取得了较大成绩。最后,北京市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化素养近几年都得到了很大提高,但还存在不少社会公德问题。如环境卫生的现状不太理想,文明交通问题也是比较严重的社会公德问题。北京社会心理研究所的统计表明,北京市民的公德认识水平较高,但公德实践较差,特别是当损害自身利益时,敢于同破坏社会公德的言论和行为作斗争的市民较少。令人忧虑的是,由于学校德育教育的失衡以及社会风气和成人榜样引导不力,青少年社会公德状况不太尽如人意。青少年在公共卫生的保持、公共秩序的遵守、公共财产的爱护方面,都有待提高。针对以上现象,本报告对进一步推动北京公民道德建设作了深入探询:加强社会公德教育,特别是学校的德育教育;以完善的制度和规则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各类传播媒体发挥社会舆论赏善罚恶的作用;创造和建设优美环境,完善社会公共生活设施建设,让市民在方便、整洁的环境中受到感染,不断升华道德情感,养成良好的公德习惯。

卢海泉[10](2005)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障碍及其学校治理对策》文中认为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趋势,我国党和政府和全社会一直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问题非常重视。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未成年人成长的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传统的德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模式等已经不适应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呈现下滑趋势,学校德育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加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是时代的呼唤,是民族振兴、国家兴旺的需要,是未成年人自身发展的需要。正是在这种背景下,2004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是对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出的新的重要部署。 未成年人是从法律上说的,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指全社会为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所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整个育人工程中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过程,德育主体的不一致、德育资源的差异、德育管理的偏差、德育环境的可变性和不可控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矛盾性等,可能给德育建设造成障碍。其中主要的障碍有:观念障碍、组织障碍、制度障碍、师资障碍、方法障碍、环境障碍、理论障碍。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党和政府及全社会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其中,学校起着主导的作用。从学校治理角度,结合学校教育的实际,可以采取评价导向策略、优化机制策略、教师示范策略、德育与心育结合策略、组织沟通策略、自主教育策略、德育科研策略、环境优化策略。

二、北京东城区数字德育网上开设“匿名论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北京东城区数字德育网上开设“匿名论坛”(论文提纲范文)

(1)成都市郫都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困境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核心概念界定
        1.2.1 网格
        1.2.2 网格化
        1.2.3 网格化工作人员
        1.2.4 网格信息系统
        1.2.5 网格化服务管理
    1.3 国内外发展与研究现状
        1.3.1 国外发展与研究现状
        1.3.2 国内发展与研究现状
        1.3.3 研究述评
    1.4 研究思路与内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研究创新点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5.3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设计
    2.1 研究理论基础
        2.1.1 无缝隙政府理论
        2.1.2 精细化管理理论
        2.1.3 整体性治理理论
    2.2 分析框架设计
第三章 郫都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的发展现状
    3.1 区情概况
    3.2 发展历程
    3.3 现状做法
        3.3.1 专业化思维搭建架构
        3.3.2 法治化理念规范管理
        3.3.3 社会化力量促进共治
        3.3.4 信息化方式助推共享
第四章 郫都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的困境与原因分析
    4.1 对网格化服务管理困境的发现过程方案设计
        4.1.1 调查访谈对象选取
        4.1.2 调查访谈内容设计与实施
        4.1.3 调查访谈结果的统计和分析
    4.2 郫都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存在的主要困境
        4.2.1 网格功能整合存在弊端
        4.2.1.1 网格划分不尽合理
        4.2.1.2 网格功能存在泛化
        4.2.1.3 网格员专职不专责
        4.2.2 多元组织再造联动不足
        4.2.2.1 机构职能整合不到位
        4.2.2.2 业务多头交办成内耗
        4.2.2.3 疑难问题彼此间推诿
        4.2.3 网格员队伍建设有欠缺
        4.2.3.1 员工入口不统一
        4.2.3.2 业务素养不均衡
        4.2.3.3 身份认同感不高
        4.2.3.4 缺乏人文式关怀
        4.2.4 信息化系统建设待提升
        4.2.4.1 系统设计内卷化倾向
        4.2.4.2 部门信息数据共享低
        4.2.4.3 系统交办反馈率不高
        4.2.4.4 信息基础平台不完善
        4.2.5 网格化功能要素不完备
        4.2.5.1 居民对网格员缺乏信任
        4.2.5.2 网格员履职责任感不强
        4.2.5.3 网格深层次问题难解决
    4.3 郫都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存在困境的原因分析
        4.3.1 标准化服务管理不够规范
        4.3.2 协同推进服务管理意识欠缺
        4.3.3 网格员缺乏良好的自我认知
        4.3.4 信息化基础建设相对滞后
        4.3.5 对网格化工作缺乏整体思考
第五章 国内外城市网格化服务管理的经验借鉴与启示
    5.1 国外相关经验
    5.2 国内相关经验
        5.2.1 北京东城区模式
        5.2.2 上海闵行区模式
        5.2.3 浙江舟山市模式
        5.2.4 苏州吴江区模式
        5.2.5 北京大兴区模式
    5.3 借鉴与启示
第六章 郫都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困境的对策建议
    6.1 推行标准管理,规范网格属性明边界
        6.1.1 网格划分科学化
        6.1.2 业务分类标准化
        6.1.3 职责边界清晰化
    6.2 深化协同治理,强化组织优化提效能
        6.2.1 组织架构再造化
        6.2.2 职权资源下沉化
        6.2.3 事项处置协同化
        6.2.4 疑难问题会商化
    6.3 加强队伍建设,打造职业力量塑品牌
        6.3.1 选拔录用公开化
        6.3.2 业务培训专业化
        6.3.3 绩效考核正向化
        6.3.4 关怀激励人性化
    6.4 创新智能管理,构建大数据治理新模式
        6.4.1 信息资源整合化
        6.4.2 事项设置规范化
        6.4.3 业务流转自动化
        6.4.4 核心平台智能化
    6.5 健全制度体系,促进网格化治理现代化
        6.5.1 搭建党委领导议事协调专职机构
        6.5.2 完善法规支撑城乡治理实施细则
        6.5.3 推进服务管理向网格化治理转型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调查问卷(网格员)
    附录二 调查访谈问卷(市民群众)
    附录三 重点访谈记录表
在学期间取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研究成果

(2)近十年来我国中小学生职业体验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小学生职业体验的内涵、特征与类型
    (一)中小学生职业体验的内涵
        1. 职业体验是一种“实践活动”
        2. 职业体验是一种“实践过程”
        3. 职业体验是一种“职业认知”
        4. 职业体验是一种“自我觉知”
    (二)中小学生职业体验的特征
    (三)中小学生职业体验的类型
二、中小学生职业体验的教育价值
    (一)中小学生职业体验的育人价值
    (二)中小学生职业体验对职业学校的价值
    (三)中小学生职业体验的职业教育价值
三、中小学生职业体验的中国实践与国际经验
    (一)中小学生职业体验的中国实践
    (二)中小学生职业体验的国际经验
四、中小学生职业体验的研究结论与未来趋势
    (一)研究数量持续增加
    (二)实证研究不断加强
    (三)内容体系日趋健全

(3)中学语文教材中孝文化资源及其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研究缘由
        1.问题的提出
        2.研究意义
    (二)孝文化概述
        1.孝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2.孝文化的内涵
    (三)文献综述
    (四)创新之处与研究方法
        1.创新之处
        2.研究方法
一 现代中学语文孝文化教育历程
    (一)1919—1949年:在批判中前行
    (二)1949—1978年:从“辩证”到“一刀切”
    (三)1978—当前:从“政治性”到“文化性”
二 当前中学语文教材中孝文化资源分析与教学现状(上)
    (一)中学语文教材中孝文化资源的分布
        1.人教版与部编本中学语文教材中孝文化资源的分布
        2.内地其他版本中学语文教材中孝文化资源的分布
    (二)分析与总结
        1.各版本孝文化资源较为薄弱
        2.初中阶段孝文化资源更为集中
        3.人教版孝文化资源分布板块较为合理
三 当前中学语文教材中孝文化资源分析与教学现状(下)
    (一)中学语文教材中孝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
        1.弘扬中华民族文化
        2.德育作用
        3.丰富教学内容
    (二)中学语文教材中孝文化资源的教学现状
        1.教师观念的局限
        2.教学内容及形式的单一
        3.教学课外实践的匮乏
四 孝文化融入中学语文教育的策略探微
    (一)树立进步的孝文化资源观
        1.辩证对待传统孝文化
        2.构建进步的孝文化观
    (二)立足课堂,丰富孝文化教学内容
        1.拓展教材中的孝文化资源
        2.开设孝文化的选修课
    (三)学孝于课内,行孝于课外
        1.在综合性学习中践行孝文化
        2.在家庭文化培育中延伸孝文化
        3.在社区文化和谐中传承孝文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陈情表》教学设计
致谢

(4)大数据技术对社会治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简要评价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大数据技术与社会治理的基础研究
    2.1 大数据技术的社会属性与价值分析
        2.1.1 大数据技术的社会属性
        2.1.2 大数据技术的价值分析
    2.2 社会治理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2.2.1 社会治理的定性分析
        2.2.2 社会治理的定量分析
    2.3 我国社会治理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
        2.3.1 我国社会治理中大数据技术应用的优势
        2.3.2 我国社会治理中大数据技术应用的不足
第三章 大数据技术对社会治理的影响
    3.1 大数据技术对社会治理的积极影响
        3.1.1 推动治理模式的现代化实现多元共治
        3.1.2 促进治理过程的透明化提高治理效能
        3.1.3 加强治理方式的科学化实现公共决策民主化
        3.1.4 实现治理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3.2 大数据技术对社会治理的消极影响
        3.2.1 大数据技术的隐私保护与信息安全问题
        3.2.2 大数据技术的数据崇拜问题
        3.2.3 大数据技术的数字鸿沟和信息孤岛问题
        3.2.4 大数据技术的舆论压力问题
    3.3 小结
第四章 我国社会治理中大数据技术应用的对策研究
    4.1 推进大数据治理战略
        4.1.1 树立大数据治理意识
        4.1.2 实行大数据治理战略
    4.2 完善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4.2.1 建设大数据公共服务体系
        4.2.2 完善电子政务平台
    4.3 加强大数据相关人才培养
        4.3.1 大数据技术的人才观
        4.3.2 大数据技术的人才需求
    4.4 建立数据使用规范
        4.4.1 优化大数据立法
        4.4.2 强化大数据伦理规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浅谈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数字化美育”(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来源及意义
        1.1.1 选题来源
        1.1.2 课题的理论价值及实际意义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1.2.1 信息技术教育
        1.2.2 美育
        1.2.3 “数字化美育”
        1.2.4 国民艺术素养
        1.2.5 教师的专业发展
    1.3 课题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案
        1.3.1 课题的研究目标
        1.3.2 课题的研究内容
        1.3.3 本研究可能创新的地方
        1.3.4 课题采用的研究方法
        1.3.5 课题的研究方案
        1.3.6 课题的研究计划及进度安排
第二章 相关研究述评
    2.1 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综述
        2.1.1 国内关于“数字化美育”的研究
        2.1.1.1 “数字化美育”现实要求的研究
        2.1.1.2 信息技术教师实践“数字化美育”的研究
        2.1.1.3 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2.1.2 国外关于信息技术教育的研究
    2.2 对现有文献研究的总评
第三章 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中的“数字化美育”
    3.1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价值
    3.2 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数字化美育”的目的、任务、途径
        3.2.1 “数字化美育”的目的是拓展信息素养的内涵
        3.2.2 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在“数字化美育”中所要承担的任务
        3.2.3 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数字化美育”的途径
    3.3 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标准的补充
    3.4 “数字化美育”对政策措施、软硬件条件、经费投入的要求
    3.5 “数字化美育”对教师的要求
第四章 北京市东城区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数字化美育”现状分析
    4.1 东城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现状调查
        4.1.1 性别构成情况
        4.1.2 年龄构成情况
        4.1.3 任信息技术教师的年限
        4.1.4 学历构成
        4.1.5 工作量情况
    4.2 东城区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培训相关调查
        4.2.1 信息技术教师接受培训的必要性
        4.2.2 培训形式
        4.2.3 培训内容
        4.2.4 教师在参加培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3 东城区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培训相关调查
第五章 关于我国数字化美育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5.1 信息技术课程课标补充
    5.2 信息技术教师的“数字化美育”原则
    5.3 信息技术教师的“数字化美育”能力提升计划
        5.3.1 加强教师培训
        5.3.2 教师自主学习提高的重要性
    5.4 信息技术教师的“数字化美育”政策措施、软硬件条件、经费投入的建议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北京市东城区信息技术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二 北京市东城区信息技术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7)初中建设工程:促进北京市初中教育可持续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形成了一整套推进机制
二、初中建设工程的成效
    (一)学校建设的总体布局得到科学规划和调整
    (二)学校建设的经费投入力度大大加强
    (三)新的办学条件标准、教师基本功标准得到切实执行,均衡度大大提高
    (四)学校干部教师队伍建设得到有效加强
    (五)抓住课改契机,素质教育得到全面深化
    (六)学校发展特色不断彰显
三、初中建设工程的经验
    (一)坚持政府主导、形成工作合力是初中建设富有成效的基本保证
    (二)坚持内涵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是初中建设富有成效的工作导向
    (三)坚持科研先行、项目推进是初中建设富有成效的工作方法
    (四)坚持广泛参与、注重资源整合是初中建设富有成效的工作策略

(8)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005首都基础教育大扫描(论文提纲范文)

科学发展观———引领对教育质量的再认识
教育公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 实施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加强信息化建设和应用
    2.统筹城乡基础教育发展,大力加强农村教育
    3.落实“两免一补”,保障贫困、残障和流动人口子女入学
    4.提高义务教育整体质量,狠抓工作薄弱环节
全面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
    1.育人德为先
    2. 全面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
    3. 全面推动体育与艺术教育
打造队伍———给校长和教师插上腾飞的翅膀
    1.持续开展“走进学校”素质教育系列展示活动
    2.实施教师“十百千万”工程
    3.建立多元、多层、综合的干部教师教育体系
评价改革———推动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1.创新教育督导评估机制
    2.建立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年报制度
    3. 完善示范性普通高中评估工作
    4. 研制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方案
    5. 开展新课程背景下教研工作评价研究
区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探索
    东城区
    西城区
    崇文区
    宣武区
    朝阳区
    海淀区
    丰台区
    石景山区
    门头沟区
    房山区
    大兴区
    通州区
    顺义区
    昌平区
    怀柔区
    平谷区
    延庆县
    密云县
    燕山

(10)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障碍及其学校治理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的和思路
    1.4 研究方法
2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义
    2.1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含义
    2.2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3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障碍及其原因分析
    3.1 观念障碍
    3.2 制度障碍
    3.3 组织障碍
    3.4 师资障碍
    3.5 环境障碍
    3.6 方法障碍
    3.7 理论障碍
4 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学校治理对策
    4.1 评价导向策略
    4.2 机制优化策略
    4.3 教师示范策略
    4.4 德育与心育结合策略
    4.5 组织沟通策略
    4.6 自主管理策略
    4.7 德育科研策略
    4.8 环境优化策略
参考文献
后记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四、北京东城区数字德育网上开设“匿名论坛”(论文参考文献)

  • [1]成都市郫都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困境与对策研究[D]. 王成(Kevin).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4)
  • [2]近十年来我国中小学生职业体验研究综述[J]. 高瑜,黄廷美. 当代职业教育, 2019(05)
  • [3]中学语文教材中孝文化资源及其教学策略研究[D]. 张静. 重庆师范大学, 2018(01)
  • [4]大数据技术对社会治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 石蕙絮. 长沙理工大学, 2016(04)
  • [5]浅谈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数字化美育”[D]. 姜麟. 首都师范大学, 2014(09)
  • [6]水润万物悄无声 心系百善传真情——访北京市东城区教委副主任周玉玲[J]. 宋立文,王富丽. 中国德育, 2014(07)
  • [7]初中建设工程:促进北京市初中教育可持续发展[J]. 罗洁. 中小学管理, 2009(12)
  • [8]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005首都基础教育大扫描[J]. 乔雪.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06(01)
  • [9]首都精神文明建设[A]. 杨世文,能建国,丁建峰,戴辉礼. 北京文化发展报告(2003-2004年), 2005
  • [10]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障碍及其学校治理对策[D]. 卢海泉. 湖南师范大学, 2005(07)

标签:;  ;  ;  ;  ;  

北京东城区数字德育在线开设“匿名论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