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变迁与双语教育演变——东北地区达斡尔族个案研究

文化变迁与双语教育演变——东北地区达斡尔族个案研究

论文题目: 文化变迁与双语教育演变——东北地区达斡尔族个案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民族学

作者: 孙东方

导师: 哈经雄

关键词: 文化变迁,达斡尔族,双语教育,演变

文献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是多民族多语种的国家。多民族多语言的状况构成了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特点。民族交往日益频繁,共同性日益增多,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成,是民族发展的必然趋势。全球化与本土化,国家一体化与民族文化多元化的冲突与和谐是21世纪全人类和多民族国家面临的、不可回避的两大挑战。各民族如何共同发展经济、繁荣文化,如何搞好多元文化教育,是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对那些人口较少、对主流民族的语言又不熟练的少数民族学生,采用何种语言授课的问题倍受关注。21世纪是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关键时期。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中央确立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突出了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战略地位。达斡尔地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社会文化变迁。达斡尔族是有语言无文字小民族的重要代表,是探讨该类族群双语教育的重要案例。本研究拟从文化变迁的视角对达斡尔族双语教育发展演变的过程及其特点进行解释,主要的分析工具是历史学和人类学的理解--解释范式。具体采用文献分析法、田野调查法等方法,试图通过对达斡尔族自身双语教育演变历程的系统深入的分析,探索属于这一类型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发展规律,从民族政策、民族关系、经济类型、教育水平等各个文化层面对制约达斡尔族双语教育形成和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行历时与共时的分析,揭示双语教育演变与文化变迁的关系。针对达斡尔族双语教育的具体历史及现实情况,提出促进达斡尔族双语教育发展及濒危语言保护的对策性建议。论文共分七章:第一章为导论,简要论述了选题的目的、意义:研究视角与方法:双语教育目前的研究进展;本研究的思路和论文的基本内容等。第二章概述了达斡尔族的文化源流及其在不同时期经历的显著变迁:达斡尔族早期与汉文化的历史渊源,造成其发达的农耕文化;清朝和民国时期,达斡尔族文化与满族文化和蒙古族文化碰撞与交流;伪满时期,达斡尔族遭受了文化侵略和奴化教育;新中国成立后,达斡尔族语言文化受到了切实的尊重。从中看到达斡尔族不同时期双语教育特点的深厚背景。 第三章论述了清朝达斡尔族双语教育的发展,这一时期,双语教育的最显著特征就是达斡尔族学者创制了达呼尔文,学校教育采用达呼尔文、满文授课。清朝统治时期的教育(清末新式学堂除外)基本属于古代教育模式,这使其双语教育缺乏系统性和普及性,尤其较高水平的教育机构主要是针对富贵子弟,具有浓厚的精英性,民众教育极为落后。同时,尽管此时期是满族统治,但是汉族文化对达斡尔族的影响继续加强,在现代国民教育制度中,双语教育较为年轻,但是,对于许多边疆少数民族,尤其是与汉族交往较为频繁、自己无文字的小民族来说,双语教育有其悠久的历史,并影响到今日的双语教育。 第四章:分析了民国时期达斡尔族的文化变迁与双语教育的发展。这一时期现代学校制度建立,达斡尔人中接受双语教育的学生数量增加,涌现出了大批精通多语的人才,出版了大批达斡尔族文学作品。一些达斡尔人还留学发达国家,取得杰出成就,显示出达斡尔族文化的极大的开放性。但是,另一方面,由于政局的动荡和异常,达斡尔族双语教育未得到应有的发展:普及发展不够,甚至还受到日本帝国主义的奴化性扭曲。 第五章:新中国成立后,达斡尔地区的社会文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达斡尔族教育也就随之发生了质的飞跃。从这个时期达斡尔族双语教育的发展中,可以总结出发展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一些规律:政治的稳定、经济的繁荣、民族间的和睦共处,是双语教育发展的基本前提;中国共产党的少数民族教育政策和语言政策是双语教育良性发展的可靠保证;学校教育发展是双语教育发展的深厚基础;加强达斡够与其他民族间的交往是双语教育发展的关键;发展达斡尔族双语教育应尊重语言使用现实,因地制宜,实事求是,针对不同的语言使用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第六章:采用人类学和教育学的质的研究方法以及社会学的定量与定性的研究方法,深入全国最大的达斡尔族聚居区—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进行实地调查,获得了该地区达斡尔族双语及双语教育的新近资料,对其加以统计和分析,为其双语教育革新提供参考依据。 第七章为结论与建议,在前面几章的基础上阐述了文化变迁与双语教育发展的关系,认为文化变迁是观察双语教育的重要视角;文化变迁中的文化接触是双语教育形成和发展的最根本诱因;向较高文明靠近是双语教育形成和发展的最根本动力;政治稳定、民族关系和谐是双语教育发展的基本保障等。同时进一步分析了达斡尔族这一类有语言无文字小民族双语教育面临的问题,以及学校教育在濒危语言的挽救中应发挥的作用。 本论文试图创新的主要方面有:其一,首次从文化变迁的角度,历时地较为系统地论述了达斡尔族双语教育的发展;其二,深入达斡尔族聚居区调查了当前达斡尔族双语的新近状况,为其双语教育革新提供了参考依据;其三,运用教育学的规律,论述了发展无?

论文目录: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与选题的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选题的意义

三有关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与选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及动态

一当代双语教育研究的总体趋势

二我国双语教育的研究

三有关达斡尔族文化教育的研究

第三节研究思路与技术

一论文的基本内容

二研究范式和方法

第二章达斡尔族文化源流与变迁

第一节达斡尔民族的起源与形成

第二节达斡尔族早期文化的基本特征

一农耕发达、多种经营兼顾的经济文化类型

二以哈拉、莫昆为中心的宗法制度模式

三以萨满教为基础的信仰体系

第三节达斡尔族早期教育概述

一教育形式

二教育内容

第四节清朝以后达斡尔族的社会文化变迁

一达斡尔族社会变迁的历程

二达斡尔族双语文化的变迁

小结

第三章前现代时期的达斡尔族双语教育

第一节清朝达斡尔族的社会文化变迁

一达斡尔族的生计发展

二达斡尔族与其他民族的关系

三涵化: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借用

第二节清朝达斡尔族的语言变迁

一满语的使用与借用

二汉语的使用与借用

三蒙语的使用与借用

四本民族文字--达呼尔文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清朝达斡尔族双语教育的母体:达斡尔族学校教育的发展

一清朝时期对达斡尔族的文教政策

二达斡尔地区的八旗官学

三达斡尔地区的八旗义学

四达斡尔地区的民间私塾

第四节清朝达斡尔族双语教育的发展与成就

一双语教育的发展

二双语教育的贡献

小结

第四章现代意义的达斡尔族双语教育(1) :民国时期

第一节民国时期达斡尔族的社会文化变迁

一达斡尔族为争取民族解放而做的斗争

二达斡尔族地区的文教政策

三达斡尔族为民族教育发展而做的斗争

第二节民国时期达斡尔族学校教育发展概述

一民国初期

二伪满时期

第三节民国时期重视双语教育的达斡尔族教育家

一民国初期

二伪满时期

第四节民国时期达斡尔族双语教育的发展与成就

一民国初期的达-汉-蒙多语教育模式

二伪满时期的达-日-汉-蒙多语教育模式

三民国时期达斡尔族双语教育的成就

小结

第五章现代意义的达斡尔族双语教育(2) :新中国时期

第一节新中国达斡尔族的社会文化变迁

一在政治上获得解放

二达斡尔族生计方式的变迁

三双语文化的变迁

第二节达斡尔族双语教育发展的政策基础

一新中国有关民族语言的法律和政策

二新时期民族自治地方双语政策的进一步完善

第三节新中国达斡尔族双语教育的发展

一解放战争时期

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三“文化大革命”与拨乱反正时期

四改革开放时期

小结

第六章达斡尔族双语教育现状及分析

第一节调查设计与实施

一选点

二调查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三调查的实施

四、数据的处理

第二节调查结果

一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达汉双语现状

二莫力达瓦自治旗双语教育的发展:阿尔哈浅村小学个案分析

三莫旗达斡尔族学生、教师及家长的语言观念

四结论

第七章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文化变迁与双语教育的关系

一文化变迁:分析双语教育的重要视角

二文化变迁与双语教育的关系

第二节对有语言无文字民族双语现状与双语教育的认识

一达斡尔族双语现状的再认识

二对无文字民族双语教育改革的建议

第三节双语教育与少数民族的语言转用和语言濒危现象

一少数民族的语言转用和语言濒危现象

二对语言保护的态度

三语言转用和语言濒危中教育的作用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作者声明

发布时间: 2005-06-30

标签:;  ;  ;  ;  

文化变迁与双语教育演变——东北地区达斡尔族个案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