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师道哲学思想研究

天师道哲学思想研究

论文题目: 天师道哲学思想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宗教学

作者: 郑信平

导师: 李刚

关键词: 天师道,哲学思想

文献来源: 四川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长期以来,儒释道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心态、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今天,我们研究和弘扬传统文化,对儒释道要给以同样的重视。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宗教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将日渐衰微。但只要现代科学还不能完全征服疾病、死亡、自然灾害等,道教的符箓斋醮、禳灾祛病术及炼养术等等就对一部分人具有吸引力。故此,科学地去认识、发掘符箓派道教——天师道所包含的积极文化内涵就很重要了。 每一种成熟的宗教,都有宗教的观念或思想(思)、宗教的感情和体验(情)、宗教的行为或活动(为)、宗教的组织和制度(体)四方面构成,而思和情是为和体的前提和基础。故此,我们今天要对天师道有个完整全面的认识,必须从它的哲学思想处入手,这样才能全面地把握天师道所蕴涵的博大内容。论文的绪言在阐明了选题缘由之后,接着对所研究探讨的“天师道”进行了界定,然后指出现今天师道哲学研究的不足及本文的创新之处。 论文第一章首先对天师道的产生来源进行了分析,指出天师道产生的主要来源有:思想源头是道家思想和阴阳五行说:信仰源头是神仙信仰;法术源头是自然崇拜、鬼神观念和原始巫术;组织源头是先秦墨家和佛教的组织形式。接着全面详细地考证了张鲁之后直至北宋真宗之时八百余年间张氏一系天师道的传承情况,指出了天师道在龙虎山传播一说的逐渐确立过程,并分析了天师道的产生、淹没、复苏、发展、兴盛直至衰落的历史,阐明了正一道、五斗米道和天师道的相互关系问题。 论文第二章首先分析了《太平经》的传承情况及其与早期天师道的关系,从历史文献以及早期天师道所行宗教实践和《太平经》思想的一致处,指出早

论文目录:

绪言

第一章 天师道的渊源及发展过程

1.1 天师道的渊源

1.1.1 道家思想和阴阳五行说是思想源头

1.1.2 神仙信仰是信仰源头

1.2.3 自然崇拜、鬼神观念和原始巫术是法术源头

1.2.4 先秦墨家和佛教的组织形式是组织源头

1.2 天师道的创立及发展

1.2.1 汉末早期天师道的创立

1.2.2 魏晋至隋唐时期天师道的湮没

1.2.3 宋元明清时期天师道的兴盛和衰落

第二章 天师道哲学思想的发端—《太平经》

2.1 《太平经》的传承及其与早期天师道的关系

2.2 《太平经》的哲学思想

2.2.1 将自然元气论改造成为由神人控制的元气化生论

2.2.2 提出法天而行的神学思想及承负说

2.2.3 通过神化道和辩证法来阐述其神灵观

2.2.4 创建神仙系统和提出长生之理论与方法

2.2.5 提出开启后世道教探讨内在自我的心、性思想

第三章 天师道哲学思想的发生—《老子想尔注》

3.1 《老子想尔注》的亡佚年代及作者

3.2 《老子想尔注》的哲学思想

3.2.1 推崇、神化道家之道为道教最高神

3.2.2 提出早期道教的善恶成仙论

3.2.3 提出长生不死理论和致长生的方法

3.3 《老子想尔注》与《太平经》的关系

3.3.1 《老子想尔注》对《太平经》思想的继承

3.3.2 《老子想尔注》对《太平经》思想的发展

第四章 天师道哲学思想的复苏和初步发展—张继先的哲学思想

4.1 张继先的生平及著述

4.2 张继先的哲学思想

4.2.1 “心者万法之宗”

4.2.2 “道不远在身中”

4.2.3 心、道同一

4.2.4 恬淡无欲的心性修养论

4.2.5 内丹修炼思想

第五章 天师道哲学思想的继续发展—张嗣成的哲学思想

5.1 张嗣成的生平及著述

5.2 张嗣成的哲学思想

5.2.1 融摄理学思想的论道

5.2.2 融合佛学思想的论心和论虚无

5.2.3 融合儒道思想的养生理论

5.2.4 摄心修性的内炼思想

第六章 天师道哲学思想的完善—张宇初的哲学思想

6.1 张宇初的生平及著述

6.2 张宇初的哲学思想

6.2.1 “太虚为体”

6.2.2 “唯道集虚”

6.2.3 “虚能生气”

6.2.4 “心为太极”

6.2.5 “知道者观乎心”

6.2.6 “人性无不善”

6.2.7 “能尽其心,则尽性致命”

6.2.8 “天人一致之工”

6.2.9 养神炼气并重的炼养说

6.2.10 三教融合思想

第七章 天师道哲学思想发展的余绪—娄近垣的哲学思想

7.1 娄近垣的生平及著述

7.2 娄近垣的哲学思想

7.2.1 心、道为虚空

7.2.2 无心于物

7.2.3 内炼思想

第八章 宋以降天师道哲学思想的特征

8.1 佛学味道浓重

8.2 理学痕迹明显

8.3 全真修炼突出

结束语

参考资料

在读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声明

致谢

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研究创新自评表

发布时间: 2005-10-08

相关论文

  • [1].道教治世思想研究[D]. 胡昌升.山东大学2003
  • [2].北宋士大夫与道家道教[D]. 鲍新山.暨南大学2005
  • [3].道教自然观研究[D]. 赵芃.四川大学2006
  • [4].陶弘景研究[D]. 刘永霞.四川大学2006

标签:;  ;  

天师道哲学思想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