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毛细管电泳微富集、微分离新技术的研究

基于毛细管电泳微富集、微分离新技术的研究

论文摘要

毛细管电泳法(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CE)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诞生的一种高效分离分析技术,由于其以高压电场为主要驱动力,无液相色谱严重的区带展宽现象,因而柱效更高。同时由于该技术拥有更多的选择性条件,故分离效果更优。此外其低耗、快速、简便及抗污染能力强等优点更是液相色谱所不可比拟的,因而在食品、药品、环境尤其是生物化学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CE的发展和应用,以及基于CE的微分离模式和在线微富集技术。实验部分主要就CE的在线微富集和微分离技术方面进行了探索性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在微富集方面,在课题组早期研究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依靠电渗驱动力实现CE在线液滴微萃取的新技术(electroosmotic pump-driven on-line single drop microextraction, EPD-SDME)。利用在线的三相SDME分别实现了对酸性样品和碱性样品的高倍富集,其中布洛芬和水杨酸平均富集倍率分别达330和72倍,麻黄碱平均富集倍率145;利用在线的两相SDME技术,采用胶束电动色谱的分离模式,实现了对中性样品-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和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的高倍富集,平均富集倍率分别为121和511倍。该技术大大降低了CE对样品的检测限,提高了检测灵敏度。此外,与压力驱动的在线SDME相比,该技术依靠高压电源控制,无需外加的压力装置,更加经济、便捷、易于控制。2.在微分离方面,研究了辛基-酰胺双亲型纳米粒子电色谱在色谱分离方面的优越性。首先在20 nm硅胶纳米粒子表面键合了辛基-酰胺基团,并通过红外、元素分析等手段对材料进行了表征,证明键合反应是成功的;接下来考察了分离体系电渗流的特征,在优化实验条件下实现了对四种酸性化合物的快速分离,避免了酸性化合物在常规CE分离时经常出现的柱效低、色谱峰拖尾严重的缺点;由于键合基团中含有辛基,所以在对中性化合物进行分离时,纳米粒子可参与到中性化合物的分配和保留中去,从而起到改善分离度、提高柱效的作用。同常规的电色谱相比,使用纳米粒子作为准固定相的纳米粒子电色谱技术因无需填充和柱塞制备等步骤而更加方便,易于实现。此外,该技术可以实现良好的柱更换,避免了进行复杂样品分析时所造成的柱污染。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CE 的分离原理
  • 1.2 CE 的微分离模式
  • 1.2.1 毛细管区带电泳(CZE)
  • 1.2.2 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MEKC)
  • 1.2.3 毛细管等速电泳(CITP)
  • 1.2.4 毛细管凝胶电泳(CGE)
  • 1.2.5 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CIEF)
  • 1.2.6 毛细管电色谱(CEC)
  • 1.2.7 纳米粒子毛细管电色谱(NPCEC)
  • 1.2.7.1 金纳米粒子(gold nanoparticles, GNPs)
  • 1.2.7.2 聚合物纳米粒子(polymer nanoparticles, PNPs)
  • 1.2.7.3 分子印迹聚合物纳米粒子(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nanoparticles, MIPs)
  • 1.2.7.4 硅胶纳米粒子(silica nanoparticles, SiNPs)
  • 1.3 CE 在线微富集技术的发展
  • 1.3.1 等速电泳(CITP)
  • 1.3.2 Stacking 技术
  • 1.3.3 Sweeping 富集技术
  • 1.3.4 在线液滴微萃取(On-line SDME)
  • 1.3.4.1 On-line SDME 的发展
  • 1.3.4.2 SDME 萃取的原理
  • 1.3.4.3 SDME 萃取的影响因素
  • 1.4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
  • 第二章 电渗驱动在线单滴液液微萃取-CE 分离新技术研究
  • 2.1 试验装置和原理
  • 2.1.1 试验基本装置示意图及原理
  • 2.1.2 液滴的产生原理
  • 2.1.3 SDME 富集的原理
  • 2.1.3.1 三相SDME 富集的原理
  • 2.1.3.2 两相SDME 富集的原理
  • 2.1.4 在线SDME-CE 富集与分离过程
  • 2.2 试验仪器
  • 2.3 对酸性化合物的富集和分离
  • 2.3.1 试验部分
  • 2.3.1.1 试剂
  • 2.3.1.2 毛细管预处理
  • 2.3.1.3 样品溶液和缓冲液
  • 2.3.1.4 色谱条件
  • 2.3.1.5 液滴大小的考察
  • 2.3.2 结果与讨论
  • 2.3.2.1 布洛芬的富集结果图
  • 2.3.2.2 影响因素的考察
  • 2.3.4 对酸性化合物布洛芬富集倍率的重复性考察
  • 2.3.5 对酸性样品布洛芬和水杨酸混合样的富集结果
  • 2.4 对碱性化合物的富集
  • 2.4.1 试验部分
  • 2.4.1.1 试剂
  • 2.4.1.2 毛细管预处理
  • 2.4.1.3 样品溶液和缓冲液
  • 2.4.1.4 色谱条件
  • 2.4.2 结果与讨论
  • 2.4.2.1 给出相和接收相的选择
  • 2.4.2.2 盐析作用的影响
  • 2.5 两相法对中性化合物的富集
  • 2.5.1 MEKC 选择的原理
  • 2.5.2 试验部分
  • 2.5.2.1 试剂
  • 2.5.2.2 毛细管预处理
  • 2.5.2.3 色谱条件
  • 2.5.3 结果与讨论
  • 2.5.3.1 中性化合物分离条件的选择
  • 2.5.4 富集结果
  • 2.6 结论
  • 第三章 双亲型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在毛细管电泳中的应用
  • 3.1 实验部分
  • 3.1.1 材料和试剂
  • 3.1.2 仪器
  • 3.1.3 样品与溶液
  • 3.1.4 酰胺型纳米球的制备
  • 3.1.4.1 硅胶纳米球预处理
  • 3.1.4.2 酰胺型纳米粒子的制备
  • 3.2 结果与讨论
  • 3.2.1 纳米粒子的表征
  • 3.2.1.1 电镜扫描结果图
  • 3.2.1.2 元素分析表征结果
  • 3.2.1.3 傅里叶红外谱(FT-IR)表征结果
  • 3.2.1.4 表征结语
  • 3.2.2 体系电渗流(EOF)
  • 3.2.3 对酸性化合物的分离
  • 3.2.3.1 对酸性化合物分离条件考察
  • 3.2.4 对中性化合物的分离考察
  • 3.2.4.1 对中性化合物的分离结果
  • 3.2.4.2 对中性化合物保留时间的重复性考察
  • 3.3 结论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4.1 结论
  • 4.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稀土纳米粒子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研究进展[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6)
    • [2].具有生物相容性的纯有机磷光纳米粒子有效杀灭耐药细菌(英文)[J].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2020(02)
    • [3].电喷雾法制备纳米粒子的研究进展[J].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2020(01)
    • [4].二硫化钼纳米粒子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的电化学行为研究[J]. 化工新型材料 2020(02)
    • [5].荧光聚多巴纳米粒子在血红蛋白检测中的应用[J]. 分析科学学报 2020(01)
    • [6].基于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抗肿瘤药物递送系统研究进展[J]. 肿瘤防治研究 2020(02)
    • [7].纳米粒子-酶生物传感器法测定果蔬中有机磷农药的研究进展[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20(09)
    • [8].基于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吸附分离材料及其应用[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3)
    • [9].基于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抗冲击超双疏涂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J].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2020(03)
    • [10].TiO_2纳米粒子对铝锂合金微弧氧化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J]. 中国表面工程 2019(04)
    • [11].新型靶向纳米粒子在心血管系统中的研究进展[J]. 中国药师 2020(08)
    • [12].荧光成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关联定量分析细胞内铜纳米粒子[J]. 分析化学 2020(10)
    • [13].四硫化三铁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应用[J]. 化学通报 2020(10)
    • [14].纳米粒子的精准组装[J]. 物理化学学报 2020(09)
    • [15].纳米粒子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进展[J]. 分析测试学报 2020(09)
    • [16].疏水性纳米粒子对细粒矿物浮选的影响[J]. 世界有色金属 2020(12)
    • [17].场流分离及其在环境纳米粒子分析中的应用[J]. 分析科学学报 2019(01)
    • [18].核壳结构Fe_3O_4@SiO_2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1)
    • [19].铁蛋白系统纳米粒子的构建及其相互作用[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3)
    • [20].纳米粒子展现出粮食作物的可持续种植方法[J]. 基层农技推广 2016(12)
    • [21].化学家构建纳米粒子“图书馆”[J]. 现代物理知识 2016(05)
    • [22].钙类纳米粒子基因传递体系研究进展[J].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2017(01)
    • [23].稀土纳米粒子作为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研究进展[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6)
    • [24].丁香酚/玉米醇溶蛋白纳米粒子膜的制备及表征[J].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17(01)
    • [25].三聚磷酸钠改性聚氨酯纳米粒子的合成及表征[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6)
    • [26].纳米粒子分离方法的研究进展[J]. 色谱 2017(03)
    • [27].一种含有铁蓝型络合物纳米粒子的分散体及其薄膜的制备[J]. 涂料技术与文摘 2017(01)
    • [28].纳米材料中纳米粒子团聚的原因及解决方法[J]. 价值工程 2017(13)
    • [29].食品级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其应用[J]. 食品工业科技 2017(07)
    • [30].纳米粒子阻燃丙烯酸聚合物的研究进展[J]. 化工新型材料 2017(05)

    标签:;  ;  ;  ;  ;  

    基于毛细管电泳微富集、微分离新技术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