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山森林生态系统中地表和地下径流水质的研究

缙云山森林生态系统中地表和地下径流水质的研究

论文题目: 缙云山森林生态系统中地表和地下径流水质的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植物营养学

作者: 郭艳娜

导师: 袁玲

关键词: 缙云山,大气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水质

文献来源: 西南农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森林生态系统的水化学特征反映了森林生长的生态条件和生理特性,通过对大气降水和径流养分的研究可探索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变化规律,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为森林在涵养水源和净化水质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本试验以中亚热带的缙云山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地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5种不同植被类型的径流小区(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毛竹林、灌木林和裸露地),于2003年5月至2004年10月,研究了大气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水化学特征,并对主要的化学元素(pH、EC、NH4+-N、NO3--N、NO2--N、全P、K+、Na+、Ca2+、Mg2+、SO42-、DO、BOD5、CODcr)进行了分析测定,对其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大气降水经过不同类型的森林生态系统后,其化学元素的浓度变化不一,但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在大气降水中,被研究的化学元素总浓度为18.48mg/L;在不同林分的地表径流中,其化学元素总浓度(mg/L)分别为:针阔混交林42.66,常绿阔叶林45.98,毛竹林48.46,灌木林32.50,裸露地40.70;在不同林分的地下径流中,其化学元素总浓度(mg/L)分别为:针阔混交林63.53,常绿阔叶林57.80,毛竹林69.59,灌木林42.01,裸露地47.46。 在缙云山森林生态系统中,不同植被群落径流的化学组成物质差异极大,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中Ca2+、SO42-浓度高,而NO2--N和总磷低,地下径流中Ca2+、Mg2+、NO3--N、SO42-浓度高于地表径流,其它元素的浓度在地表径流中高。 大气降雨的养分输入量以SO42-、Ca2+为主,分别为78.47kg·hm-2·a-1和64.40kg·hm-2·a-1,最小的是总磷,为0.27kg·hm-2·a-1。径流的平均养分输出量以Ca2+最高,为80.83kg·hm-2·a-1,其次是SO42-,为78.99kg·hm-2·a-1,最小的是总磷和NO2--N,分别为0.03和0.04kg·hm-2·a-1。在5种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过程中NH4+-N、NO3--N、NO2--N、总磷处于积累状态,而Ca2+处于流失状态,K+、Na+、Mg2+、SO42-的变化因森林生态系统作用的不同而不同。从整个生态系统来看,针阔混交林、毛竹林、裸露地养分处于流失状态,常绿阔叶林和灌木林则处于积累状态。 由于受降雨量、降雨时间间隔、森林植被、土壤、气候、元素本身的性质、人为干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各种养分元素浓度在大气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中的月变化动态不同且复杂。在雨季,其大气降水和径流中的养分输入和输出量均明显多于干季,由于中亚热带雨热同季,非常有利于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提高以及养分的循环。 应用综合指数法对缙云山大气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水质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地下径流水质均达到《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Ⅰ类水标准,水质清洁,大气降水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第2章 绪论

2.1 研究目的和意义

2.2 研究目标

2.3 研究内容

2.4 技术路线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研究地基本情况

3.1.1 地理位置

3.1.2 气候

3.1.3 土壤

3.1.4 植被

3.2 研究方法

3.2.1 径流小区设置

3.2.2 采样方法

3.2.3 分析项目及方法

3.3 数据处理

第4章 结果与讨论

4.1 缙云山森林生态系统中大气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物质元素变化趋势

4.1.1 径流中pH值的变化

4.1.2 径流中电导率(EC)的变化

4.1.3 径流中K~+、Na~+的变化

4.1.4 径流中Ca~(2+)、Mg~(2+)的变化

4.1.5 径流中NH_4~+-N的变化

4.1.6 径流中NO_3~--N的变化

4.1.7 径流中NO_2~--N的变化

4.1.8 径流中全P的变化

4.1.9 径流中SO_4~(2-)的变化

4.1.10 径流中溶解氧(DO)的变化

4.1.11 径流中生化需氧量(BOD_5)的变化

4.1.12 径流中化学需氧量(CODcr)的变化

4.2 森林生态系统中大气降水、径流养分的特征及地球化学循环

4.2.1 大气降水的水质特征

4.2.2 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养分特征

4.2.3 养分的地球化学循环

4.3 森林生态系统中大气降水、径流养分的月变化动态

4.3.1 pH、EC的月变化动态

4.3.2 K~+、Na~+、Ca~(2+)、Mg~(2+)、SO_4~(2-)的月变化动态

4.3.3 NH_4~+-N、NO_3~--N、NO_2~--N、P的月变化动态

4.3.4 DO、BOD_5、CODcr的月变化动态

4.4 缙云山基本水质状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特色与新意

5.2 结论

5.3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

发布时间: 2005-07-19

参考文献

  • [1].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及储量空间变异特征研究[D]. 戴巍.浙江农林大学2018
  • [2].神农架林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D]. 丁会.华中师范大学2016
  • [3].泰山典型森林生态系统主要树种空间关系研究[D]. 卞金莉.山东农业大学2017
  • [4].恩施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及其时空变异分析[D]. 张金龙.湖北民族学院2017
  • [5].长株潭森林生态系统承载力研究[D]. 谢剑英.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
  • [6].三峡库区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理论及技术研究[D]. 何正盛.西南师范大学2003
  • [7].亚热带地区三种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碳通量特征研究[D]. 陈亮.浙江农林大学2017
  • [8].广州市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D]. 李晓曼.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
  • [9].山地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效果评价[D]. 姜帆.东北林业大学2009
  • [10].小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遥感估算[D]. 肖湘.东北林业大学2015

相关论文

  • [1].兰陵溪小流域不同植被类型对水文过程及水质影响研究[D]. 万睿.华中农业大学2007
  • [2].中西河流域主要森林类型水文特征及其水文功能研究[D]. 郭汉卿.山西农业大学2005
  • [3].莲花湖库区水源涵养林水文效应的研究[D]. 刘少冲.东北林业大学2005
  • [4].西泉眼水库库区水源涵养林对水质的影响[D]. 辛颖.东北林业大学2005
  • [5].阿什河流域森林植被水源涵养功能综合评价[D]. 杨洪学.东北林业大学2005
  • [6].长白山典型森林集水区的水文功能研究[D]. 陈加利.东北林业大学2005
  • [7].秦岭火地塘森林集水区径流及水质特征的研究[D]. 王德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
  • [8].西藏冷杉原始森林水文效应研究[D]. 王景升.东北林业大学2002
  • [9].祁连山青海云杉林水文效应研究[D]. 刘旻霞.甘肃农业大学2003
  • [10].北京密云水库水源涵养林对水质的影响研究[D]. 李文宇.北京林业大学2004

标签:;  ;  ;  ;  ;  

缙云山森林生态系统中地表和地下径流水质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