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普通高中学分认定制度探讨

我国普通高中学分认定制度探讨

论文摘要

课程改革需要制度创新要建立高效率的高中课程与教学管理体制,学分制是合理的选择之一。本文尝试在剖析我国历史上和当前国外学分制实行情况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当前普通高中学分制的优缺点以及所取得的成就,正视我国普通高中学分制所面临的挑战,并为普通高中学分制的实行提出个人的看法和建议。论文首先从学分制的含义和历史发展入手,通过介绍它的出现与发展,总结出它的优点和缺点。讨论了引入高中学分制的含义,剖析高中学分制产生的背景和原因,探讨出高中学分制的内涵。其次,论文从全球的视角来看考察美国、日本和德国以及加拿大等四个国家的普通高中实施模式,从课程设立、必修选修科目及学分设置和毕业总学分数的要求比较研究,总结国外高中学分制实行的经验及教训。再次论文将视角从国外转向国内,通过文献研究、访谈调查、问笔卷调查法,综合对普通高中学生和学校校长的访谈结果,分析我国当前普通高中学分制实行的基本特点以及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局限性。最后从个人的角度提出针对高中实施学分制的建议,从课程结构、教师队伍、学生选课、办学条件四个层面提出可行性的对策展望学分制改革的前景。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目录
  • 绪论
  • 第一章 高中学分认定制度的概念与实施成因
  • 一、学分认定制度的内涵
  • 二、高中学分认定管理体制的基本内容
  • 三、学分认定制度的实施的背景和原因
  • 四、学分认定制度的利弊分析
  • 第二章 国外高中学分认定制度经验及教训
  • 一、国外高中学分认定制度及实施策略
  • 二、国外高中学分认定制度的特点
  • 第三章 我国普通高中学分认定制度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 一、我国普通高中学分认定制度的特点
  • 二、我国普通高中学分认定制度管理的成功经验
  • 三、我国普通高中学分认定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关于高中实施学分认定制度的建议
  • 一、增设选修课以丰富课程结构
  • 二、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 三、建立健全对学生选课的指导体系
  • 四、提高教学管理效益和质量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在线学分课程大趋势下的未来实体教育转型与展望[J].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9(24)
    • [2].本科生校际交流的学分认定探索[J]. 智库时代 2020(03)
    • [3].高校资源共享背景下的跨校修读学分的探索与实践——以辽宁理工学院《市场调查》课程为例[J]. 现代经济信息 2019(24)
    • [4].基于学习成果的学分认定、积累与转换的校本实践[J]. 教育观察 2019(36)
    • [5].基于要素非学历学习成果学分认定标准实施路径[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20(03)
    • [6].“苏格兰学分与资格框架”治理:一个由非政府机构治理的成功案例[J]. 教育发展研究 2020(01)
    • [7].《税法实务》跨校修读学分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20(08)
    • [8].基于个人发展需求的大学生专业学分规划研究——以华东师范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为例[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20(06)
    • [9].“苏格兰学分与资格框架”——级别指标体系及特色分析[J]. 职教发展研究 2020(02)
    • [10].实现终身学习“:苏格兰学分与资格框架”的内容架构与特色分析[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0(18)
    • [11].中国大学英语慕课学分认定情况调查报告[J]. 外语电化教学 2020(03)
    • [12].英国学分积累与转换系统构建:历程回顾、现实挑战与发展方向[J]. 职业技术教育 2020(18)
    • [13].学分积累与转换:他国经验与我国实践[J]. 职业技术教育 2020(18)
    • [14].欧美学分互换模式及其比较[J]. 高教探索 2020(07)
    • [15].高校慕课学分认定的模式、维度及其拓展性应用[J]. 现代教育技术 2020(09)
    • [16].基于中高职衔接转段模式下学分累计与转换的研究与实践——以吉林化工学院为例[J].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20(10)
    • [17].大学学分认定系统设计[J]. 信息系统工程 2019(06)
    • [18].学分制度创新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J]. 现代经济信息 2018(09)
    • [19].关于药物分析跨校修读学分的相关思考[J]. 教育教学论坛 2017(12)
    • [20].韩国的“学分累积制度”对我国构建学分银行管理机制的启示[J].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02)
    • [21].大学生课外学分档案化建设的路径研究[J]. 价值工程 2016(25)
    • [22].学分互换:价值探寻、实践反思与改进策略[J]. 教育发展研究 2014(21)
    • [23].在刊物上发表论文和综述的记学分标准[J].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15(01)
    • [24].美国先前学习学分的获取路径、实施现状及启示[J]. 职业技术教育 2015(06)
    • [25].高职院校学生赴台研修学分兑换实践与探讨[J].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2)
    • [26].高职院校实现学分积累和转化信息化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 职业技术教育 2015(20)
    • [27].关于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分析[J]. 东西南北 2019(23)
    • [28].高校课外学分制度探索与改革[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0(24)
    • [29].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认定与学分置换研究与探索——以中小企业创业与经营(校企合作)专业为例[J]. 现代职业教育 2020(21)
    • [30].高职高专院校实施“拓展学分”的问题与对策[J]. 现代职业教育 2019(19)

    标签:;  ;  ;  

    我国普通高中学分认定制度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