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组件式软件系统的可靠性指标分配与预测模型

基于组件式软件系统的可靠性指标分配与预测模型

论文摘要

软件可靠性是软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软件工程及软件开发模式的发展,软件可靠性模型的发展也由传统的数据流图分析、失效数据分析逐步发展,其中基于非齐次泊松过程的软件可靠性增长模型成为了研究热点。为了能让可靠性技术真正起到指导软件生产、提供可信的软件质量保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于软件开发早期的可靠性指标分配。因而基于组件式软件系统的可靠性指标分配及预测模型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基于这类问题展开了研究。在组件式软件系统开发早期的可靠性应用上,本文通过将Musa执行时间模型应用到软件可靠性指标分配方法上,并通过与图像处理技术尤其是具体颜色的结合,研究气象学预警色彩的规律及人眼的视觉特点,给出一种由归一化的软件可靠性指标到具体预警色彩的映射方法,并结合一个金融数据系统的实例,使软件可靠性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应用更为直观、更易于接受。接着调研了目前国内外在非齐次泊松过程软件可靠性增长模型的发展和研究现状,并对几种经典的改进假设条件进行分析,总结其特点及不足之处,然后通过推导过程提出了改进方法。主要是通过将总故障数量、故障检测率以及故障排除率等视为随时间变化的函数,更贴合实际的运行情况。通过模型的改进和完善,使故障率曲线的拟合和预测效果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结果包括:(1)将Musa执行时间模型应用到组件式软件系统的可靠性指标分配技术上。通过Musa模型对可靠性指标进行估计,求出分配权重。并对Musa模型做了针对性的改动。(2)将可靠性指标映射到灰度级,再将灰度级映射到HSI模型中的色调值上,再通过固定饱和度和强度求得对应RGB模型的值。实现可靠性指标到具体色彩的映射。(3)将图像中的具体色彩引入到可靠性指标分配技术领域,并通过研究气象预警色彩学及人眼视觉特点,提出了由可靠性指标映射到色调值的连续函数曲线。(4)整合发展了现有的G-O模型改进思路,从改进G-O模型的假设条件入手,将故障总数、故障检测率、故障排除率视为随时间变化的函数,进一步完善G-O模型。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图表清单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2 国内外软件可靠性工程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架构
  • 第二章 软件可靠性模型理论现状分析
  • 2.1 软件工程、软件质量和软件可靠性
  • 2.2 软件可靠性概念分析
  • 2.3 软件可靠性工程
  • 2.4 软件可靠性模型分类
  • 2.5 本文相关的软件可靠性模型
  • 2.5.1 Musa 执行时间模型
  • 2.5.2 G-O 非齐次泊松过程模型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组件式软件系统的可靠性指标分配
  • 3.1 软件可靠性指标分配技术
  • 3.1.1 基于顺序执行的软件系统的等分法
  • 3.1.2 基于并行执行的软件系统的等分法
  • 3.1.3 基于危险性因子的分配方法
  • 3.1.4 基于复杂度因子的分配方法
  • 3.1.5 基于功能概图的分配方法
  • 3.2 改进型的可靠性指标分配
  • 3.2.1 现有可靠性指标分配方法缺陷
  • 3.2.2 改进型可靠性指标分配方法
  • 3.2.3 改进型可靠性指标分配方法应用及结果
  • 3.3 可靠性指标归一化预处理
  • 3.3.1 相对失效权重的预处理
  • 3.3.2 最终故障率的预处理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结合图像技术的可靠性指标预警机制
  • 4.1 归一化指标与灰度级的映射
  • 4.2 现有预警信号系统色彩分析
  • 4.2.1 欧洲气象及自然灾害预警信号系统
  • 4.2.2 中国香港气象及自然灾害预警信号系统
  • 4.2.3 中国大陆气象及自然灾害预警信号系统
  • 4.2.4 气象及自然灾害预警信号系统色彩分析总结
  • 4.3 软件可靠性指标预警色彩
  • 4.4 软件可靠性指标预警处理流程
  • 4.5 软件可靠性指标分配及色彩预警工具
  • 4.6 软件可靠性指标预警工具运行结果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非齐次泊松过程软件可靠性增长模型
  • 5.1 NHPP-软件可靠性增长模型发展历程
  • 5.2 NHPP-软件可靠性增长模型假设条件
  • 5.3 NHPP-软件可靠性增长模型改进点 1
  • 5.4 NHPP-软件可靠性增长模型改进点 2
  • 5.5 NHPP-软件可靠性增长模型效果对比
  • 5.6 改进型 NHPP-软件可靠性增长模型公式
  • 5.7 改进型 NHPP-软件可靠性增长模型结果验证
  • 5.7.1 NTDS 数据集模型效果验证
  • 5.7.2 AT&T 数据集模型效果验证
  • 5.8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非线性和测试覆盖率的软件可靠性增长模型[J].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020(02)
    • [2].基于复杂系数的软件可靠性分配方法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0(11)
    • [3].基于加权多维隶属度函数的软件可靠性模糊评估[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11)
    • [4].装备软件可靠性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J]. 电子质量 2017(02)
    • [5].软件可靠性发展现状研究[J]. 技术与市场 2017(12)
    • [6].软件可靠性与安全性研究[J]. 无线互联科技 2016(19)
    • [7].军用软件可靠性研究[J]. 中国军转民 2015(02)
    • [8].软件可靠性以及衡量模型的分析[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5(01)
    • [9].有关计算机技术中的软件可靠性问题的处理探究[J]. 课程教育研究 2016(28)
    • [10].装备软件可靠性分析与设计方法[J]. 航空计算技术 2013(06)
    • [11].核电厂数字化仪控系统软件可靠性定量评估研究[J]. 核科学与工程 2020(03)
    • [12].软件可靠性和安全性技术研究[J]. 科学技术创新 2018(27)
    • [13].航天器软件可靠性增长模式研究与实践[J]. 质量与可靠性 2014(04)
    • [14].软件可靠性与软件的第三方测试问题研究[J].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01)
    • [15].提高型号软件可靠性的措施[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19)
    • [16].关于军用软件可靠性问题的探讨[J]. 国防技术基础 2011(01)
    • [17].浅谈软件可靠性的研究与应用[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09)
    • [18].军用软件可靠性问题研究[J]. 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 2009(S1)
    • [19].软件可靠性和安全性技术研究[J]. 机电信息 2020(20)
    • [20].航空装备典型软件可靠性与性能一体化设计流程与验证[J]. 环境技术 2019(03)
    • [21].完善网络系统的软件可靠性设计途径分析[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4(22)
    • [22].基于模型聚类的软件可靠性混合模型研究[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5)
    • [23].一种面向开发过程的软件可靠性预测方法[J].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11(09)
    • [24].面向服务的软件可靠性探讨[J].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09(06)
    • [25].基于基因表达式编程的软件可靠性评测方法的改进[J].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9(03)
    • [26].军用软件可靠性的影响因素及提高措施[J]. 兵工自动化 2009(10)
    • [27].浅谈军用软件可靠性管理[J]. 科技风 2008(23)
    • [28].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软件可靠性研究[J]. 现代信息科技 2019(18)
    • [29].软件可靠性增长模型的不确定性量化研究[J]. 软件学报 2017(07)
    • [30].软件可靠性增长模型研究综述[J]. 软件学报 2017(09)

    标签:;  ;  ;  ;  

    基于组件式软件系统的可靠性指标分配与预测模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