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软件作品合理使用制度研究

计算机软件作品合理使用制度研究

论文摘要

合理使用制度就是在法律规定的条件下,不必征得著作权人的同意,又不必向其支付报酬,基于正当目的而使用他人著作权作品的合法行为。合理使用制度是著作权法利益平衡原则的最佳体现,它要求著作权人将一部分权利让渡给社会公众,以避免知识产权的滥用,从而达到维护公众利益的目的。由于软件作品有着复制效果完美、成本低廉、便于携带,对作品的盗取不易被发觉等特点,创作者对软件作品的侵权使用更难控制,软件著作权人个人利益的实现难度加大,因此各国对软件作品的合理使用都作了较之传统作品的合理使用要严格的规定,希望以此来实现软件著作权人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平衡。我国2002年修改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对于计算机软件合理使用的规定非常严格,仅仅限定为“为了学习和研究软件”的目的使用软件的行为才是合理使用。而适用这一条款的使用者仅仅为极少数的软件技术人员,其他的社会大众、学校团体、企事业单位无论以什么目的使用未授权的软件的行为都被认定为侵权。对于我国是否有必要对软件进行“超世界水平”的保护掀起了广泛的讨论。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社会的信息化程度不高,软件的普及程度还有待提高,如果过分强调对软件作品的著作权保护,就有可能使合理使用的权利岌岌可危,公众获取、学习软件知识的权利将被剥夺。因此,在重构我国计算机软件合理使用制度时,应当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计算机软件的保护水平要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而不能盲目的对软件进行“超世界水平保护”。总之,我国应当扩大软件合理使用的范围,让更多的人能够通过法律赋予的合理使用权利去学习、研究、使用软件作品,使软件知识能够在广大公众中得到普及——这才是在我国实现软件著作权人个人利益和广大公众公共利益平衡的最佳途径。除了引言和结论,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阐述了合理使用制度相关概念及历史发展,并从法哲学角度分析了合理使用制度存在的基础。随后介绍了计算机软件的特点,由于国际条约已经把计算机软件作为著作权法保护的客体,所以合理使用制度同样适用于计算机软件。由于计算机软件有别于传统文学作品的特性本文接着讨论了计算机软件的发展给传统合理使用制度带来的新问题新发展。第二部分通过分析有关合理使用的各种学说探讨了计算机软件合理使用的法律属性,包括实施方式和使用范围。全面分析了国际公约规定的合理使用的判断标准以及美国版权法对合理使用的具体界定。然后通过案例详细介绍了如何在实践中应用合理使用的判断标准。本文还分析了对计算机软件合理使用进行再限制的必要和如何对其实现限制。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对计算机软件作品的一些新的使用方式,包括软件的反向工程、破解和规避软件技术保护措施。然后从利益平衡的角度探讨分析了其合理使用的性质。结合国外立法对这些问题的相关规定,论述了我国计算机软件的合理使用具体规定的不足之处。第四部分介绍了我国计算机软件合理使用制度的建立、发展,并结果国外相关立法对我国合理使用制度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分析不足,总结经验。最后对我国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合理使用制度的完善提出了几点建议。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计算机软件作品合理使用制度概述
  • 一、计算机软件作品合理使用制度的历史发展及概念
  • 二、计算机软件作品合理使用制度的法哲学分析
  • (一) 传统合理使用制度的法哲学分析
  • (二) 计算机软件的发展与合理使用的法哲学分析
  • 第二部分 计算机软件作品合理使用的法律分析
  • 一、计算机软件作品合理使用的法律属性
  • (一) 计算机软件作品合理使用的法律属性
  • (二) 计算机软件作品合理使用的实施方式
  • (三) 计算机软件作品合理使用的范围
  • 二、计算机软件作品合理使用的判断标准
  • (一) 国际标准——"三步检验法"
  • (二) 美国标准——"四个检验标准"
  • (三) 美国的司法实践
  • 三、对计算机软件作品合理使用的限制
  • (一) 对合理复制著作权作品的限制
  • (二) 其他方面的限制
  • 第三部分 计算机软件作品合理使用的新课题
  • 一、反向工程与计算机软件作品的合理使用
  • (一) 反向工程的概念及功用
  • (二) 国际立法关于反向工程合理使用的规定
  • (三) 我国有关规定的不足
  • 二、技术保护措施与计算机软件作品的合理使用
  • (一) 技术保护措施概述
  • (二) 技术保护措施与合理使用的冲突
  • (三) 技术保护措施的立法保护
  • 三、最终用户与计算机软件的合理使用
  • (一) 最终用户的概念
  • (二) 我国有关最终用户合理使用的规定
  • (三) 国际上软件立法的保护水平
  • 第四部分 我国的计算机软件作品合理使用制度及其完善
  • 一、计算机软件作品合理使用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 二、我国计算机软件作品合理使用制度存在的问题
  • (一) 计算机软件作品合理使用的判断标准问题
  • (二) 计算机软件作品合理使用的范围过窄
  • (三) 对计算机软件作品合理使用的新课题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 三、我国计算机软件作品合理使用制度的完善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美国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评析[J]. 中国出版 2019(23)
    • [2].数字图书馆合理使用制度探讨[J]. 法制与社会 2020(05)
    • [3].适用于数字图书馆的合理使用制度之开放性路径研究[J]. 情报探索 2020(04)
    • [4].商标叙述性合理使用制度研究[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4)
    • [5].数字时代下私人复制的合理使用制度研究[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 [6].著作权法中合理使用制度的法经济学分析[J]. 法制与社会 2017(10)
    • [7].慕课的法学分析及其合理使用制度研究[J]. 法制与经济 2017(06)
    • [8].微博作品合理使用制度的挑战与完善[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6(18)
    • [9].图书馆合理使用制度的价值、特征与发展趋势[J].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6(09)
    • [10].网络视野下合理使用制度的研究[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12)
    • [11].浅析著作权法中的合理使用制度[J]. 商 2015(19)
    • [12].论数字图书馆合理使用制度的立法完善[J]. 图书馆学研究 2015(19)
    • [13].慕课教育的合理使用制度问题研究[J]. 学园 2018(23)
    • [14].图书馆版权合理使用制度分析[J]. 出版广角 2017(13)
    • [15].论微博转发行为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依据——兼论合理使用制度的完善[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6(02)
    • [16].网络传播背景下著作权的合理使用制度[J]. 法制与经济 2016(09)
    • [17].我国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设计上的问题及其重构[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3)
    • [18].滑稽模仿与合理使用制度问题初探[J]. 法制与社会 2015(32)
    • [19].论时事性文章的合理使用制度[J]. 新闻春秋 2015(04)
    • [20].大陆地区与台湾地区图书馆合理使用制度的分析与思考[J]. 图书馆建设 2014(03)
    • [21].商标合理使用制度漫谈[J]. 法制与社会 2014(27)
    • [22].公共图书馆合理使用制度的立法分析[J].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4(08)
    • [23].论我国数字版权合理使用制度的缺陷及完善对策[J]. 编辑之友 2014(11)
    • [24].浅谈商标合理使用制度[J]. 法制博览(中旬刊) 2013(01)
    • [25].论商标的合理使用制度[J]. 群文天地 2011(10)
    • [26].数字时代版权合理使用制度探析[J]. 情报杂志 2011(07)
    • [27].商标非禁忌——以案例评说中美商标合理使用制度[J]. 法制与社会 2011(27)
    • [28].网络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刍议[J]. 出版科学 2011(05)
    • [29].建构商标的合理使用制度[J].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10(01)
    • [30].商标合理使用制度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09(03)

    标签:;  ;  ;  ;  

    计算机软件作品合理使用制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