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电刺激助行中的动力和运动学双模态控制信号研究

功能性电刺激助行中的动力和运动学双模态控制信号研究

论文摘要

近年来,脊髓损伤的发病率呈显著上升的趋势,运用功能性电刺激(FES)技术进行脊髓损伤治疗和功能重建研究正成为生物信息学、康复医学及神经电生理等领域的前沿热点课题,其关键技术之一是FES控制信号的选择。现有的FES控制信号只能被动地由外界给出,其康复模式需要长期训练,无法根据动作状态实时加以反馈调节,因而具有自适应性差、易受干扰、难以学习掌握等致命弱点,制约了FES技术的功能重建效果,成为其在康复临床推广与应用中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本文从人体动力学和运动学信息出发,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动力学与运动学双模态FES自动控制方案,并通过对两类控制信号的识别分析验证了该控制方案的可行性。研究中首先设计了一套以单片机微处理器为核心的下肢助行FES系统,包括控制电路、刺激电路和人机界面,通过相关临床实验案例初步验证了该系统对于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和功能重建具有良好效果。用于动力学模态的系统控制信号是来自FES助行过程中步行器测力系统监测到的柄反作用矢量(HRV)信息,文中利用模糊C均值和K均值聚类方法从HRV中提取下肢动作侧向性特征,并对这些特征进行基于交叉验证与支持向量机的分类识别,结果表明在区分左右下肢侧向性信息方面,单个个体的分类正确率最高可达96%,10例实验对象混合分类正确率可达86%;用于运动学模态的系统控制信号是来自FES刺激过程中的膝关节角度信息,文中通过构造适用于下肢FES动作的非线性自回归肌肉模型,设计相关刺激动作实验,建立起了膝关节角度与刺激强度之间的关系,得到该肌肉数学模型的结构与参数,并重点研究了人体运动学信息作为反馈控制信号的神经网络整定PID系统的控制结构和算法,相关实验表明反馈信号与预设角度值之间的误差可控制在5%以内。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柄反作用矢量与膝关节角度的动力学与运动学双模态信息有望作为肢体刺激侧向性触发与反馈调整的有效信号,用于助行FES系统的自动控制,从而为更先进的下肢人工运动神经假体系统设计提供帮助。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脊髓损伤与瘫痪
  • 1.1.1 脊髓损伤与瘫痪的成因
  • 1.1.2 脊髓损伤与瘫痪的治疗
  • 1.2 功能性电刺激技术
  • 1.2.1 功能性电刺激的定义及原理
  • 1.2.2 功能性电刺激助行系统的分类及发展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二章 助行功能性电刺激系统设计与实验
  • 2.1 引言
  • 2.2 系统整体结构
  • 2.3 控制电路
  • 2.4 刺激电路
  • 2.4.1 刺激强度调整电路
  • 2.4.2 升压电路
  • 2.4.3 脉冲产生电路
  • 2.5 人机界面
  • 2.5.1 LCD液晶显示电路
  • 2.5.2 功能键电路
  • 2.6 刺激电极
  • 2.7 临床实验
  • 2.7.1 适应症和患者选择
  • 2.7.2 案例实验和结果分析
  • 第三章 基于柄反作用矢量的动力学模态控制信号研究
  • 3.1 引言
  • 3.2 多传感器融合步行器测力装置
  • 3.2.1 柄反作用矢量的概念
  • 3.2.2 测量位置的选取
  • 3.2.3 测力系统的组成
  • 3.3 功能性电刺激助行动力学模态测试实验
  • 3.3.1 步行器助行实验的设计
  • 3.4 基于模糊聚类算法的侧向性控制特征提取
  • 3.4.1 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
  • 3.4.2 模糊K均值聚类算法
  • 3.5 基于交叉验证与支持向量机的侧向性控制特征分类
  • 3.5.1 交叉验证
  • 3.5.2 支持向量机
  • 3.6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6.1 实验结果
  • 3.6.2 分析与讨论
  • 第四章 基于膝关节角度的运动学模态控制信号研究
  • 4.1 引言
  • 4.2 用于功能性电刺激助行的人体下肢肌肉模型
  • 4.3 BP-PID闭环控制算法设计
  • 4.3.1 PID的控制原理
  • 4.3.2 神经网络与PID的复合控制
  • 4.4 功能性电刺激助行运动学模态测试实验
  • 4.5 实验结果及讨论
  • 4.5.1 实验结果
  • 4.5.2 分析与讨论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本论文内容总结
  • 5.2 今后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脊髓损伤专科康复单元和预后[J]. 中国康复 2019(12)
    • [2].神经磁调控技术在脊髓损伤康复中的应用与机制探讨[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9(12)
    • [3].脊髓损伤机制研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J]. 生命科学研究 2019(06)
    • [4].脊髓损伤后痉挛的机制及其治疗研究进展[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20(01)
    • [5].脊髓损伤患者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之间关系研究[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20(01)
    • [6].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抑郁期的临床治疗进展[J]. 甘肃医药 2019(10)
    • [7].脑机接口在脊髓损伤康复中的应用进展[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20(06)
    • [8].脊髓损伤恒河猴下肢残留跨步能力的评估[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0(06)
    • [9].热休克蛋白在脊髓损伤中的研究进展[J]. 生命科学研究 2020(04)
    • [10].中西医治疗脊髓损伤研究进展[J]. 山东中医杂志 2018(11)
    • [11].近5年中药治疗脊髓损伤相关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9(11)
    • [12].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人脊髓损伤的临床应用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30)
    • [13].脊髓损伤与修复研究进展及展望[J].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017(12)
    • [14].脊髓损伤后介导少突胶质前体细胞迁移、增殖和分化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康复 2018(03)
    • [15].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J]. 当代医药论丛 2018(09)
    • [16].影响脊髓损伤患者婚姻稳定的因素分析[J]. 中国社会工作 2018(18)
    • [17].医院-社区-家庭护理模式对脊髓损伤患者康复的影响[J]. 上海护理 2018(04)
    • [18].脊髓损伤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的研究[J].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8(16)
    • [19].脊髓损伤患者并发症相关因素分析及临床进展研究[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6(S2)
    • [20].干细胞结合生物材料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J]. 生物学教学 2016(12)
    • [21].脊髓损伤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因素[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8(10)
    • [22].脊髓损伤后营养代谢状况及干预的研究进展[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8(09)
    • [23].早期减压术对脊髓损伤的治疗利大于弊[J]. 中国医学创新 2016(31)
    • [24].脊髓损伤患者主要照顾者照顾负担与积极感受的相关性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 2016(24)
    • [25].脊髓损伤后的长期肾功能损害[J]. 中国康复 2016(06)
    • [26].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的研究进展[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7(01)
    • [27].补阳还五汤对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术后康复的临床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65)
    • [28].电针合五苓散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J]. 中医临床研究 2017(02)
    • [29].浅析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03)
    • [30].身体麻烦:对脊髓损伤者日常生活中残障经验的考察[J]. 社会学评论 2017(03)

    标签:;  ;  ;  ;  ;  ;  

    功能性电刺激助行中的动力和运动学双模态控制信号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