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子能谱线站的建设及Cu/3C-SiC界面的研究

光电子能谱线站的建设及Cu/3C-SiC界面的研究

论文摘要

本论文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NSRL(National SynchrotronRadiation Laboratory)光电子能谱光束线和实验站的建设,一个是对Cu/3C-SiC界面的研究。NSRL原有的光电子能谱光束线自建成以后,在同步辐射应用研究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取得了很多有意义的结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条光束线存在很多问题,使光电子能谱实验站不能充分发挥同步辐射的优势,因此决定对该光束线进行改造,指标要求为:能量范围覆盖60~1000 eV,样品点流强理论上大于4×109光子数/秒(200 mA 15×1 mrad2 0.1%b.w.),能量分辨本领(E/△E)好于650。样品点最大光斑大小为1 mm(h)×0.8 mm(v)。首先进行了光束线的设计。光束线主要包括前置聚焦系统、入射狭缝、单色器、出射狭缝、后置聚焦系统。前置聚焦系统采用柱面-超环面镜组合的聚焦系统,它具有大的水平接收角而光学元件的尺寸可以很小,如果在3218 mm处以2.5°掠入射,水平接收15 mrad时镜子长度为130 mm。我们的系统采用的小尺寸反射镜不仅加工精度高,而且价格更经济,与其它前置系统相比,更具优越性。单色器采用dragon单色器,此种单色器有较少的光学元件,简单的机械机构和很好的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真空紫外-软X射线波段。后置聚焦系统采用一个超环面镜将光斑沿垂直和水平方向聚焦到样品点。以SHADOW程序对设计的光束线进行光追迹,来确定各个反射镜的尺寸及子午半径和弧矢半径的大小、入射狭缝和出射狭缝的聚焦情况、单色器的分辨率、样品点的光斑大小。在计入同步辐射光源的特点,光学元件的反射率,光栅的衍射效率及光束线的几何传输效率的情况下,计算结果为:高能光子的光通量在1010光子/秒(200 mA 15×1 mrad20.1%b.w.)的量级,低能光子的光通量可以达到1011光子数/秒(200 mA 15×1 mrad2 0.1%b.w.)。然后进行光束线的安装调试及指标测试。光束线的安装调试是关系到光束线的设计指标能否实现的关键步骤,我们利用各种精密仪器对光束线的各部件进行了离线测试和在线安装,经过模拟激光的观察基本到位。其中单色器是光束线的核心,包括正弦机构和切换机构,正弦机构的直线位移测量精度经过激光干涉仪和光栅尺的距离比对测量,误差小于6μm。正弦杆的标定长度为491.19mm,以此拟合的角度误差小于4秒。对安装调试好的光束线进行分辨本领、光通量的测试及光子能量标定,利用能谱仪测量的结果为:在135/70μm的狭缝开度下,700线/mm光栅在250 eV、450 eV,1220线/mm光栅在500 eV、650 eV时的分辨本领依次为1403、986、1033、1073。能量范围350~1000 eV内,光通量好于3×109光子数/秒(200 mA 15×1 mrad2 0.1%b.w.),能量范围200~500 eV内,光通量好于1010光子数╱秒(200 mA 15×1 mrad2 0.1%b.w.),基本达到指标要求。对能谱仪的接口和控制软件进行更新。设计出由3个16 bit D/A转换而成的精度较高的18 bit D/A。经过对其稳定性,重复性进行测试,表明18 bit D/A达到设计要求。控制软件实现了对多种硬件设备的驱动,可以控制光束线及实验站选择光子能量,实现与光子能量有关的实验模式,也可以进行XPS(x-ray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测试。研究了Cu与3C-SiC界面形成过程。SiC作为第三代宽带隙半导体材料,因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在高温、高频、高压、大功率的电子器件以及光电子器件等应用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铜有低的电阻和高的电子迁移率,是将来电子器件中最吸引人的材料之一。因此Cu/SiC界面的性质对于以SiC为基础的电子器件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目前大量的研究都是液态Cu与SiC衬底的相互作用,对固态界面性质的研究则很少。本论文主要用同步辐射光电子能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的方法研究了Cu/3C-SiC(111)界面的性质。在超高真空下,Cu慢慢沉积到2ML(monolayer)。Cu2P3/2用XPS测得,结合能从沉积0.08 ML时的933.1 eV移动到沉积2 ML的932.8 eV,Si2P用同步辐射光测得,峰位从未沉积时的43.55 eV移动到沉积2 ML的43.87 eV,峰形状未发生变化,表明Cu与衬底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薄膜的生长开始为二维生长,超过0.1 ML时变为三维生长,SiC的表面有表面态存在,当沉积少量的Cu时,表面态消失。随着Cu的沉积,能带发生弯曲,肖特基势垒高度增加,在沉积2 MLCu时肖特基势垒变为1.2 eV。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同步辐射简介
  • 1.1.1 同步辐射的优点
  • 1.1.2 同步辐射装置
  • 1.2 光电子能谱分析
  • 1.2.1 光电子能谱概述
  • 1.2.2 半球型能量分析器的原理
  • 1.2.3 NSRL光电子能谱站的设备
  • 1.3 光电子能谱光束线的发展概况
  • 1.4 金属/SiC界面的研究
  • 1.4.1 SiC的各种结构
  • 1.4.2 SiC的性质
  • 1.4.3 SiC的应用
  • 1.4.4 金属/半导体接触
  • 1.4.5 肖特基势垒的测试方法
  • 1.4.6 金属/SiC界面研究概况
  • 1.5 本论文的选题
  • 第2章 光电子能谱光束线的设计
  • 2.1 改造的目的及意义
  • 2.2 改造的方案
  • 2.2.1 前置系统
  • 2.2.2 单色器
  • 2.2.3 后置系统
  • 2.3 改造的内容
  • 2.4 改造的技术指标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光束线的安装、调试及测试
  • 3.1 安装调试
  • 3.1.1 准备工作
  • 3.1.2 前置系统
  • 3.1.3 入射狭缝
  • 3.1.4 单色器
  • 3.1.5 出射狭缝
  • 3.1.6 后置系统
  • 3.2 光通量及分辨本领的测试
  • 3.2.1 分辨本领的测试
  • 3.2.2 光通量的测试
  • 3.3 光子能量标定
  • 3.3.1 零级扫描
  • 3.3.2 正弦杆长度修正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光电子能谱站控制系统的改造
  • 4.1 硬件方面
  • 4.1.1 总体结构
  • 4.1.2 各部分功能
  • 4.1.3 系统的工作流程
  • 4.1.4 改造后的优点
  • 4.2 软件方面
  • 4.2.1 通讯方式
  • 4.2.2 软件设计系统的结构
  • 4.2.3 软件实现的功能
  • 4.2.4 软件的总体结构及各模块实验参数的设置流程
  • 4.2.5 改造后的优点
  • 4.2.6 分析器精度测试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Cu/3C-SiC界面的研究
  • 5.1 研究的意义
  • 5.2 3C-SiC的制备
  • 5.3 Cu/3C-SiC界面的研究
  • 5.3.1 实验
  • 5.3.2 结果与讨论
  • 5.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  

    光电子能谱线站的建设及Cu/3C-SiC界面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