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监护病房中早产儿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探析

新生儿监护病房中早产儿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探析

四川省邻水县人民医院四川广安638500

【摘要】目的探析新生儿监护病房中早产儿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我院自2016年3月~2017年3月出生的1359例新生早产儿,其中86例医院感染的早产儿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引起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因素以及对其护理措施进行探讨。结果对2016年3月~2017年3月于我院出生的1359例新生早产儿进行统计,其中86例患儿发生院内感染,感染率为(6.33%)。其中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39例,发生率为(45.35%),上呼吸道感染为17例,发生率为(19.77%),结膜炎患儿15例,发生率为(17.44%),脓包疮患儿9例,发生率为(10.47%),其他感染患儿6例,发生率为(6.98%)。患儿感染死亡人数为0;胎龄低于32周的早产儿其感染率最高;早产儿体脂量<2000g的院内感染率最高;随机对产科空气、物体表面以及医护人员手面菌落数进行检测,随机检测次数为20次,空气超标次数2次,达标率(90.00%);物体表面菌落数超标1次,达标率(95.00%),医护人员手部菌落数超标3次,达标率(85.00%)。结论由于早产儿通常都会出现胎龄较小、体重较轻、身体素质与正常胎儿比较差,因此空气流通较差、侵入性操作以及护理人员手卫生较差等因素都会引起胎儿出现院内感染的情况发生,并且均为胎儿出现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因此,对新生儿采用隔离保护的措施进行护理,并且严格要求护理人员遵守手部卫生的制度,同时做好相关的环境管理措施,能够对新生儿出现院内感染的情况进行极大的改善,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关键词】早产儿;医院感染;感染因素

随着近年来早产儿逐渐增多,因各种原因造成胎儿无法足月出生,因此不得不进行早产。但新生儿本就抵抗力差,极易感染各种细菌造成严重的感染等情况发生,早产儿相对来说体质更差,更易造成病菌感染,对早产儿的生命带来严重威胁。由于早产儿器官发育不良,其自身免疫力极为低下,因而极易受到病原菌的侵袭,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1]。本次通过对我院出生的早产儿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并对其造成感染的因素以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我院自2016年3月~2017年3月出生的1359例新生早产儿,其中86例医院感染的早产儿临床资料进行研究,86例医院感染患儿中,男性患儿49例,女性患儿37例,胎龄29~37周,平均胎龄(32.52±2.13)周,体脂量1386~3537g,住院天数27~39天,平均住院天数(33.19±2.51)天。

纳入标准:于我院出生的早产儿并受到医院感染。

排除标准:资料不齐全的患儿。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调查患儿受到感染的因素。

1.3观察指标

进行环境卫生学采样,对空气中的菌落进行采样分析。根据《消毒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对环境卫生学采样培养。判定标准为采样菌落数>200cfu/m3为超标。物体以及医护人员寿面>cfu/m2为超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和t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院内感染发生率

对2016年3月~2017年3月于我院出生的1359例新生早产儿进行统计,其中86例患儿发生院内感染,感染率为(6.33%)。其中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39例,发生率为(45.35%),上呼吸道感染为17例,发生率为(19.77%),结膜炎患儿15例,发生率为(17.44%),脓包疮患儿9例,发生率为(10.47%),其他感染患儿6例,发生率为(6.98%)。患儿感染死亡人数为0。

2.2胎龄与感染的关系

胎龄低于32周的早产儿其感染率最高。见表1。

2.3体脂量与感染的关系

早产儿体脂量<2000g的院内感染率最高,见表2。

2.4对产科空气、物体表面以及医护人员手面的监测。

随机对产科空气、物体表面以及医护人员手面菌落数进行检测,随机检测次数为20次,空气超标次数2次,达标率(90.00%);物体表面菌落数超标1次,达标率(95.00%),医护人员手部菌落数超标3次,达标率(85.00%)。

3讨论

在对产科新生儿的临床护理中,由于早产儿的各项器官发育不成熟,其自身免疫力较差,因此极易受到医院细菌病毒的感染,造成院内感染的情况发生。由于早产儿自身体重与胎龄不足,因此根据本次研究可以发现,胎龄低于32周以及体脂量低于2000g的早产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最高[2]。因此,早产儿的胎龄较小与胎儿的体脂量较轻为院内感染的高位因素。此外,医护人员的手部菌落数超标,因此在对早产儿的日常护理中,均会与新生儿进行接触,从而造成手部细菌传播,导致早产儿出现院内感染的情况发生。再加上医护人员自身原因,在对早产儿进行护理时未能严格佩戴防护措施,或自身患有呼吸道感染初期或潜伏期等情况由于症状较轻从而被忽略,因此极易导致患儿出现感染[3]。

为了能够减少患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因此在对患儿进行护理中,需要对患儿实施保护性隔离,采取专物专用的方案对患儿进行护理,并且需要对患儿的物品做好消毒处理。此外需要控制对患儿的探视时间,控制探视人数,提高患儿的休养时间与睡眠时间,减少患儿被感染的几率。此外需要对患儿的病房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并将温湿度控制在适宜范围内,确保病房的通风,定时对病房中的空气进行消毒净化[4]。

若护理人员出现呼吸道感染的情况等,应当主动进行上报,并尽量安排休息,或调离岗位,禁止与患儿进行接触,方式交叉感染的情况出现。

综上所述,新生儿PICU中发生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为患儿胎龄较小、体脂量较低、环境菌落数超标以及护理人员手部菌落数超标等因素为造成患儿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因此需要对患儿实施保护性隔离治疗,提高对患儿的护理质量与治疗效果,降低患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闻秀琴.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24):138-138.

[2]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产气肠杆菌医院感染及药敏分析[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7,32(4):250-254.

[3]张红,李梅君,蒋巧稚.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医院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45):8748-8748.

[4]卢庆文,刘红霞,董娅,等.某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8,v.25(9):117-118+127.

标签:;  ;  ;  

新生儿监护病房中早产儿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探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