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理升降中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

调理升降中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以中医升降理论为指导,观察加用调理升降中药治疗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探讨在中医升降理论指导下通过加用升清降浊中药治疗慢性肾衰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按照试验设计标准选择70例慢性肾衰早、中期脾肾两虚夹瘀夹浊型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传统中药六君子汤合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加用调理升降中药治疗,12周后观察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红蛋白(Hb)和症状积分情况,并作治疗组治疗前后以及两组治疗后的疗效比较。结果经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1)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比较,治疗组有效率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治疗组12周后症状体征积分为(14.34±5.08)分、BUN(18.41±6.53)mmol/L、Scr(392.45±162.26)umol/L、分别低于治疗前的(22.06±5.37)分、(21.24±8.12)mmol/L和(428.07±169.57)umol/L(t=5.756 , P<0.05 ; t=3.235 , P<0.05 ;t=3.353,P<0.05);而Ccr(23.35±10.53)ml/min、Hb(102.00±17.59)g/L分别高于治疗前(21.02±8.89)ml/min、(94.60±15.95)g/L(t=-3.597,P<0.05;t=-6.101,P<0.05);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说明用调理升降中药治疗后较治疗前相比症状积分、尿素氮、血肌酐明显降低,内生肌酐清除率、血红蛋白明显升高。(4)治疗组治疗后Hb(102.00±17.59)g/L和对照组治疗后Hb(96.11±24.28)g/L比较(t=1.161,P﹥0.05),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治疗后血红蛋白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贫血症状均有改善。(5)治疗组治疗后BUN(18.41±6.53)mmol/L、Scr(392.45±162.26)umol/L、Ccr(23.35±10.53)ml/min与对照组治疗后BUN(19.21±5.29)mmol/L、Scr(447.63±181.72)umol/L、Ccr(20.72±13.34)ml/min比较(t=0.423,P﹥0.05;t=-1.112,P﹥0.05;t=0.759,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治疗后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6)治疗组治疗后症状积分(14.34±5.08)分与对照组治疗后症状积分(22.86±7.43)分比较(t=-3.818,P﹤0.05),其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说明用调理升降中药治疗后症状体征较对照组治疗后有明显的改善。结论以中医升降理论为指导,运用调理升降中药治疗慢性肾衰,对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尿素氮、血肌酐,提高内生肌酐清除率、血红蛋白水平均有较好的疗效,不但疗效肯定而且安全可靠,其疗效明显好于传统中医辨证治疗方法。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 文献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药内服配合中药足底反射治疗慢性肾衰42例临床观察[J]. 健康之路 2016(10)
    • [2].慢性肾衰病人血透并心律失常的疗效研究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06)
    • [3].名老中医段光堂治疗慢性肾衰病临床经验总结[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9(02)
    • [4].慢性肾衰病“因虚致瘀”的分子机理研究[J]. 江西中医药 2016(11)
    • [5].慢性肾衰护理有道[J]. 中国药店 2013(08)
    • [6].以消化道症状发病的慢性肾衰108例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22)
    • [7].猫慢性肾衰的诊治报告[J]. 养殖技术顾问 2010(10)
    • [8].温阳法在慢性肾衰治疗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 环球中医药 2009(02)
    • [9].肾康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的临床及护理观察[J]. 甘肃中医 2009(06)
    • [10].张素梅主任医师治疗慢性肾衰的经验浅析[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17)
    • [11].自制消氮颗粒治疗慢性肾衰的临床疗效评估[J]. 实用医药杂志 2017(10)
    • [12].中药灌肠在慢性肾衰保守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 2013(13)
    • [13].62例慢性肾衰胸部异常的影像分析及研究[J]. 新疆医学 2013(05)
    • [14].慢性肾衰中医治疗体会[J]. 中国当代医药 2011(18)
    • [15].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20例临床观察[J]. 国医论坛 2009(05)
    • [16].从三焦论治慢性肾衰的理论探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9(07)
    • [17].慢性肾衰的饮食[J]. 家庭中医药 2008(12)
    • [18].慢性肾衰病人下肢动脉硬化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 黑龙江医药 2014(03)
    • [19].从中医文献看“慢性肾衰病”名词规范化[J]. 江西中医药 2014(08)
    • [20].慢性肾衰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治疗[J].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14(06)
    • [21].基于血清蛋白组学的慢性肾衰预测模型探讨[J].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10(03)
    • [22].基于血清蛋白组学的慢性肾衰中医湿证鉴别证型探讨[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0(11)
    • [23].一例猫慢性肾衰的诊治报告[J].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08(03)
    • [24].慢性肾衰1号方联合大黄灌肠方对慢性肾脏病2~3期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安全性分析[J]. 福建医药杂志 2020(01)
    • [25].以肾虚浊伏为核心探析慢性肾衰病病机[J]. 四川中医 2019(03)
    • [26].补脾益肾泄浊化瘀法治疗慢性肾衰病的经验[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7(09)
    • [27].关建国诊治慢性肾衰早、中期经验总结[J]. 辽宁中医杂志 2014(09)
    • [28].中药口服与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的观察与护理[J]. 工企医刊 2013(03)
    • [29].慢性肾衰透析患者水盐控制宣教的重要性[J]. 中国美容医学 2012(14)
    • [30].基于蛋白芯片的慢性肾衰舌苔上清液中蛋白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1(04)

    标签:;  ;  ;  ;  

    调理升降中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