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雱《老子注》研究

王雱《老子注》研究

论文摘要

王雾《老子注》在思想史上有很高的价值,又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但却长期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不为人们重视。基于这三方面的原因,本文试图对王雾《老子注》的思想理论作一系统的研究。研究过程中,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既要以原著为根据,又要尊重具体的历史条件,力求充分而准确地理解王雱《老子注》所有注文本身的思想内涵。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义理探讨,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尽可能在对其思想内涵作总体把握的同时,将其理论之各构成部分间的逻辑关联比较清晰地呈现出来。王雾《老子注》是受当时社会变革实践和理论发展新趋势共同作用而诞生的思想硕果,由道论(世界观)、复性论(人生观)、无为论(政治观)三大理论要素构成。道有体有用。道在体上为本原和本体。王雱创造性地提出了二级本体论,通过对“道之定体”与“道之中体”在存在级别上的划分,解决了本体论与“独化论”的矛盾。道落实到人上则是性,其本质是素朴的。人因追逐外物而丧失其最初自足的本性,于是需要通过知(“知内外之分”)——知物为妄与息欲去知两方面的修养来复性。复性之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人之复性,除了个人的自我修养,还有赖于适宜的社会条件。这个社会条件是由无为政治提供的。因为三代之后的社会文明已经异化,必须行老子的无为之治才能返本归真、使民复性。无为并非无所作为,而是客观上必须顺道而为(因势利导,顺其自然,按照事物自身的固有规律来为),主观上必须无意于为(“任理而不任情”,政治行为中要追求绝对理性)。能行无为,必有成效:人民乐生遂性,安土无求,世风转归淳厚。王雱《老子注》在理论上虽也有有神论等不足之处,但它的创新性、实践性等杰出之处才是更为主要的。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研究的动机
  • 二、研究的依据
  • (一) 主体资料
  • (二) 辅助资料
  • (三) 其他资料
  • 三、研究的范围与方法
  • 四、研究的内容
  • 第一章 王雱《老子注》诞生的时代条件
  • 第一节 现实政局的迫切召唤
  • 第二节 理论发展的必然趋势
  • 一、破旧立新的学术态度
  • 二、阐发义理的学术方法
  • 三、三教融合的理论特点
  • 四、对《老子》的重视
  • 第二章 道论
  • 第一节 道是万物之本原
  • 第二节 道是万物之本体
  • 一、本体之存在级别
  • 二、本体之特征、功用
  • 第三节 道体与“独化”之关系
  • 一、本原之道与“独化”
  • 二、本体之道与“独化”
  • 第三章 复性论
  • 第一节 复性之前提
  • 一、性源于道
  • 二、本性素朴
  • 三、逐物失性
  • 第二节 复性之方法
  • 一、知物为妄
  • 二、息欲去知
  • 第三节 复性之境界
  • 一、万物齐一
  • 二、物我为一
  • 三、天人合一
  • 第四章 无为论
  • 第一节 无为之必要
  • 一、孔老异同
  • 二、老氏为正
  • 第二节 无为之内涵
  • 一、并非不为
  • 二、顺道而为
  • 三、无意于为
  • 第三节 无为之成效
  • 结语
  • 一、杰出之处
  • 二、不足之处
  • 三、应当重视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王弼《老子注》首章释义[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20(01)
    • [2].陈柱《老子注》论略[J]. 桂学研究 2018(00)
    • [3].王安石《老子注》著作年代考[J]. 兰台世界 2011(31)
    • [4].王安石《老子注》再评述[J]. 中国哲学史 2009(02)
    • [5].论王弼《老子注》的形成与玄学背景下的道儒融通[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 [6].论王弼《老子注》的形成与玄学背景下的道儒融通[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5)
    • [7].论汉代《老子注》对自然的诠释[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2)
    • [8].“因循守旧”原来是褒义词——河上公老子注“圣人重改更、贵因循”论[J]. 甘肃高师学报 2013(06)
    • [9].经典诠释的显题化——《老子》三家注对“道”的诠释进路[J]. 人文杂志 2017(06)

    标签:;  ;  ;  ;  

    王雱《老子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