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索债型非法拘禁罪的若干问题

论索债型非法拘禁罪的若干问题

论文摘要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商业贸易的日益频繁,债务纠纷越来越多。富有理性的债权人在索取债务时能够通过正常途径实现债权,即使采取私力救济的手段也能够准确把握尺度。而有一部分债权人在自己债权利益受到侵害的情况下,由于法律意识淡薄或者因索债无望,往往采取极端的手段,通过非法扣押人质以期达到索取债务的目的。因此为索取债务绑架人质的案件频发,由于具体案件复杂多样,使得司法实践中对这类案件的处理存在很大分歧,从而有必要加以深入剖析和探讨。本文第一部分论述对索债型非法拘禁罪的定性问题。首先介绍了索债型非法拘禁罪在西方国家的沿革和在我国的立法状况。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这种观点最早可以追溯到古罗马,那时索债型非法拘禁行为不构成犯罪。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律的完善,各国法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索债型非法拘禁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种犯罪,都有不同的判断标准和规定,由最初的不构成犯罪到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索债型非法拘禁行为从立法鼓励到逐渐入刑表面上看是立法角度发生变化,但其本质却是对债权和人身权保护的一种重新选择,既保护重心由财产权转向人身权。这种变化追根溯源,是由财产权和人身权的特性决定的。我国现阶段立法的相关规定虽然暂时解决了一部分索债型非法拘禁行为的定性问题,但是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从民事之债向索债型非法拘禁罪转化的问题,甚至该种转化在某种角度来说具有一定的不可避免性。一般情况下债权人在穷尽了公力救济手段之后,往往都会选择私力救济,而私力救济只有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才是合法的,一旦超越救济的范围便会引发犯罪。本文第二部分详细研究索债型非法拘禁罪的构成。从犯罪主体、拘禁对象、拘禁时间、拘禁地点和方式、拘禁过程中的殴打手段及其对犯罪的非法性认识等六个方面具体阐述了索债型非法拘禁罪的认定问题。我国现行法律对这六个方面的问题虽然做出了相关规定,但是由于不够细化造成司法实践中对索债型非法拘禁罪的认定存在偏差。从犯罪主体来看,索债型非法拘禁罪存在单独犯罪和共同犯罪的形式。在共同犯罪中,由于各个犯罪嫌疑人犯罪主观目的和意思联络不尽相同,造成在共同犯罪的情形下,各个嫌疑人的定罪也存在差异。拘禁对象的范围仅限于债务人还是包括债务人的特定相关人、拘禁时间的长短是影响定罪还是量刑,移动的车船能否成为拘禁的地点,拘禁的方式是有形的还是包括无形的、拘禁过程中什么程度构成殴打、索债型非法拘禁罪在主观上的认定,是直接故意还是包括间接故意在该部分都将详尽的阐述。本文第三部分论述民事债务对索债型非法拘禁罪的影响。一是民事之债产生及效力对索债型非法拘禁罪的影响。民事债务产生的时间直接影响拘禁行为的定性,是为了索取债务实施的拘禁行为还是为了非法占有他人财物实施的拘禁行为。债务产生的时间必须在索债之前,债务产生的时间成为认定索债型非法拘禁罪的前提条件。民事债务的性质和数额也影响着索债型非法拘禁罪认定。本文从债务的性质既合法债务、非法债务、效力瑕疵债务、不存在的债务、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债务五个方面详尽阐述了债务性质对索取债务控制他人人身自由的定性问题。债务的数额从合理债务到明显超出合理债务等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债务数额对定性问题的影响。索债型非法拘禁罪与绑架罪在司法实务中上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本文最后从犯罪构成、当事人之间关系、被索取财物的性质与意义、社会危害性不同等四个方面论述了二者的区别。在司法实践中,对“索债型”非法拘禁行为如何定性,只能按照具体情况分别作出判断,但这些判断标准现行刑法规定又不十分明确,不同的司法工作人员在司法操作过程中,很可能根据自己对法律的理解对同一行为作出不同的判断,从而有可能在对“索债型”非法拘禁行为定罪时产生巨大偏差。最后笔者建议,应在立法上明确界定索债型非法拘禁罪,防止执法人员在定性上发生偏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索债型非法拘禁罪的定性
  • (一) 索债型非法拘禁罪在西方国家的沿革
  • (二) 索债型非法拘禁罪在我国的立法现状
  • (三) 债权与人格权价值保护的选择
  • (四) 从民事之债到刑事之罪的非法拘禁
  • (五) 债权实现救济手段穷尽后的无奈选择
  • 二、索债型非法拘禁罪的构成
  • (一) 索债型非法拘禁罪的主体
  • (二) 索债型非法拘禁罪的拘禁对象
  • (三) 索债型非法拘禁罪的拘禁时间
  • (四) 索债型非法拘禁罪地点和方式
  • (五) 索债型非法拘禁中的殴打行为
  • (六) 索债型非法拘禁罪的成立是否要求“行为人明知自己拘禁行为的非法性”
  • 三、民事债务对索债型非法拘禁罪的影响
  • (一) 民事之债产生及效力对索债型非法拘禁罪的影响
  • (二) 索要民事债务的数额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从非法拘禁的案发原因谈谈该罪的特点及防治措施——以H市F区院近五年来受理的非法拘禁案为例[J]. 法制博览 2020(20)
    • [2].不管出于什么原因,非法拘禁就是犯罪[J]. 方圆 2018(24)
    • [3].传销型非法拘禁案件呈现“三大典型特征”社会危害性大宜引起重视[J]. 法制博览 2017(36)
    • [4].论非法拘禁致被害人自杀的刑事责任[J].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6)
    • [5].索债型非法拘禁犯罪的大数据研究[J]. 中国应用法学 2018(01)
    • [6].对索债型非法拘禁行为中债务的认定[J]. 法制博览 2018(15)
    • [7].索债型非法拘禁罪研究——以朱某熊某非法拘禁案为例[J]. 法制博览 2017(01)
    • [8].为索要赌债非法拘禁 涉嫌犯罪被批捕[J]. 方圆 2017(15)
    • [9].论索债型非法拘禁的刑法规制[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 [10].当前富顺地区“索债型”非法拘禁犯罪案件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建议[J]. 商 2016(35)
    • [11].传销式非法拘禁的法律特征及防治措施[J]. 大众商务 2010(10)
    • [12].非法拘禁型供述排除规则研究[J]. 中国法学 2019(05)
    • [13].非法拘禁致人死亡行为的争议与评析——以周某某、牛某某非法拘禁案为视角[J]. 法制博览 2018(21)
    • [14].非法拘禁致被害人死亡行为的司法认定[J]. 中国检察官 2012(22)
    • [15].当前索债型非法拘禁案件的主要特点、案发原因和防范对策[J]. 法制与社会 2010(11)
    • [16].抗洪英雄遭非法拘禁 向检察机关提出控告[J]. 法制与经济(上旬刊) 2008(09)
    • [17].非法拘禁案中案[J]. 检察风云 2016(03)
    • [18].为索取超过债务数额的财物而非法拘禁他人的行为定性[J]. 中国检察官 2010(20)
    • [19].非法拘禁犯罪中故意伤害致人轻伤行为如何认定[J]. 中国检察官 2009(05)
    • [20].凤台县岗胡村干部非法拘禁村民搞“创收”[J]. 法制与经济(上半月) 2008(06)
    • [21].对非法拘禁行为的审查重点[J]. 人民司法 2019(23)
    • [22].传销型非法拘禁犯罪致死案件罪责研究[J]. 福建法学 2019(02)
    • [23].浅析索债型非法拘禁罪[J]. 法制与社会 2017(18)
    • [24].万荣警方速破一起非法拘禁案[J]. 政府法制 2011(02)
    • [25].非法拘禁罪的立案标准[J]. 价值工程 2011(04)
    • [26].天使,你拿什么保护自己——洛阳市非法拘禁护士事件及其引发的思考[J]. 当代护士(综合版) 2008(03)
    • [27].论“利用余势”临时起意的取财行为的定性——邓某某、文某某抢劫、非法拘禁案案例分析[J]. 法制与社会 2015(19)
    • [28].金融传销,谁在设局?[J]. 中国经济周刊 2017(29)
    • [29].“地下出警队”覆灭记[J]. 方圆 2020(18)
    • [30].论非法拘禁供述排除规则的适用[J].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8(03)

    标签:;  ;  ;  ;  

    论索债型非法拘禁罪的若干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