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近岸泥质区百年来重金属的高分辨率沉积记录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

东海近岸泥质区百年来重金属的高分辨率沉积记录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

论文摘要

东海近岸泥质区是长江入海沉积物及其携带重金属等污染物的主要“沉积汇”,这里具有较高的沉积速率(1-5cm/a),百年来长江入海重金属的环境地球化学信息有可能在东海近岸泥质区得到高分辨率且连续的记录,是研究长江入海重金属变异及其对东海环境影响的理想场所。本论文通过东海泥质区沉积物岩心重金属的细致分析,依据210Pb年代厘定,旨在建立东海泥质区百年来重金属的高分辨沉积记录,揭示重金属沉积记录与人类活动、沉积环境变化的响应关系。本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东海海洋环境近百年来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程度及其趋势,可为评估人类活动对东海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近海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24Z、C0803、30Z三个站位岩心沉积物的元素和粒度参数分析表明研究区域的物质主要来源于长江沉积物;三个站位的粒度参数具有垂向记录波动较小和整体上较小的平均粒径,显示东海近海泥质区具有较弱的水动力条件和稳定的沉积动力环境。铅同位素测年显示三个研究站位的沉积速率分别为3.38cm/a、1cm/a和0.98cm/a。24Z、C0803、30Z三个站位岩心沉积物元素含量与平均粒径、Al元素进行的相关性分析表明,24Z柱样元素的含量主要受自然波动的影响,而C0803、30Z两个站位岩心沉积物元素的含量则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采用Al作为参比元素,计算出了三个站位柱样重金属的富集因子,与我国经济活动指标相对比,发现Pb、Zn、As富集因子的变化和我国经济活动有较好的响应关系,特别是与近百年来经济的几次衰退有很好的响应。以富集因子的变化的阶段性变化趋势为指标,结合相关文献,可将百年来我国东海近岸泥质区重金属沉积记录可以主要划分为3个响应阶段:第一个阶段:新中国成立之前(1900~1949)。该阶段Pb、As、Zn富集因子的值虽然在某些时期内有较快的增加,但整体上富集因子的值较低。这较好的响应了我国这一时期的工业整体发展水平低的这一状况;第二个阶段:建国之后到改革开放之初(1949~1983),在这一阶段,Pb、Zn、As富集因子在建国开始增加幅度较快,这对应于建国开始我国工业的快速增长。后由于反右、三年自然灾害、文革等一系列政治斗争的影响,经济总量增加的幅度变缓,甚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的衰退,在沉积柱上表现为这些元素的富集因子变化不大。第三个阶段是改革开放之后(1983~2009),Pb、Zn、As富集因子的值相比其他两个阶段有快速增加,这可能与我国经济在这一阶段的快速发展有关,虽然在1999年后,这些元素的富集因子的值有所降低,但是这些元素的富集因子的值仍然明显高于建国之初。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0 前言
  • 01 研究综述
  • 01.1 国外研究现状
  • 01.2 国内研究现状
  • 01.3 存在的问题和思考
  • 01.4 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1 样品的采集和分析方法
  • 1.1 柱状样品的采集
  • 1.2 分析方法
  • 1.2.1 粒度分析
  • 1.2.2 元素分析
  • 1.2.3 放射性同位素测年分析
  • 2 研究区概述
  • 2.1 东海陆架的地理概况
  • 2.2 东中国海陆架环流体系
  • 2.3 东海陆架的底质沉积类型
  • 3 东海近岸泥质区高分辨沉积记录
  • 3.1 24Z 高分辨率沉积记录
  • 3.1.1 岩芯粒度特征和210Pb 测年
  • 3.1.2 元素地球化学记录
  • 3.2 C0803 高分辨率沉积记录
  • 3.2.1 岩芯粒度特征和210Pb 测年
  • 3.2.2 元素地球化学记录
  • 3.3 东海近岸泥质区30 站高分辨率沉积记录
  • 3.3.1 岩芯粒度特征和210Pb 测年
  • 3.3.2 元素地球化学记录
  • 4 东海近岸泥质区百年来元素沉积记录对人类活动的响应
  • 4.1 人类活动指标的确定
  • 4.1.1 沉积环境和沉积物来源分析
  • 4.1.2 粒度效应分析
  • 4.1.3 元素背景值比较
  • 4.2 沉积记录与百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响应
  • 5 主要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学习经历和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 相关论文文献

    • [1].青藏高原湖泊沉积记录与环境变化研究[J]. 科技导报 2017(06)
    • [2].陆架海岸台风沉积记录及信息提取[J]. 海洋学报 2019(10)
    • [3].从晚古生代冰室到早中生代温室的气候转变:兼论东特提斯低纬区的沉积记录与响应[J]. 沉积学报 2017(05)
    • [4].象山港部分金属元素的百年沉积记录及物源指示意义[J]. 海洋环境科学 2017(02)
    • [5].海底冷泉系统硫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沉积记录研究进展[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9(06)
    • [6].曹娥江下游XYC孔粒度特征及沉积记录[J]. 地理科学进展 2017(04)
    • [7].百年来黄河三角洲东北部毗邻海域沉积记录演化及其影响因素[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6(04)
    • [8].海南岛1605年历史地震的海岸沉积记录[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8(03)
    • [9].古气候替代性指标的研究现状及应用[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6(04)
    • [10].海南北部近2000年气候环境变化——来自双池玛珥湖高分辨率沉积记录[J]. 西北地质 2017(01)
    • [11].热带气旋沉积动力与沉积记录[J]. 地学前缘 2017(04)
    • [12].汉江上游北宋时期洪水事件的沉积记录和文献记录对比[J]. 山地学报 2016(03)
    • [13].汉江上游沉积记录的东汉时期古洪水事件考证研究[J]. 地理学报 2017(09)
    • [14].长江口与闽浙沿岸泥质区现代沉积记录及其影响因素[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0(05)
    • [15].近百年来人类活动对鸭绿江口河床演变影响的粒度沉积记录[J]. 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2)
    • [16].海南岛东南部海岸砂丘风暴冲越沉积记录[J]. 沉积学报 2017(06)
    • [17].白令海西部柱样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埋藏记录[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5(03)
    • [18].北黄海泥质区多环芳烃与黑碳的沉积记录[J]. 海洋学报 2015(08)
    • [19].新疆博斯腾湖重金属污染的沉积记录[J]. 地球与环境 2009(01)
    • [20].过去5万年来珠江流域火历史的南海沉积记录[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7(03)
    • [21].马来西亚海域安达曼海多环芳烃的百年沉积记录[J]. 环境科学 2009(09)
    • [22].淮河流域上游晚商—西周时期古洪水事件考证研究[J].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4)
    • [23].日本海第四纪沉积记录及其海陆联系的研究进展[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5(06)
    • [24].浙江近岸泥质区近140年来重金属元素沉积记录及其对长江流域人类活动的响应[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6(03)
    • [25].南海沉积记录中U_(37)~k指数与颗石藻生长季节对应性的探讨[J]. 海洋学研究 2015(01)
    • [26].近百年鸭绿江口常量元素沉积记录对物源变化的响应[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5(04)
    • [27].黑碳在渤海泥质区的百年沉积记录[J].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14(05)
    • [28].北部湾东部沉积物结构和碳酸盐含量变化对末次海侵和环流作用的响应[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3(S1)
    • [29].鄂霍次克海南部OS03-1岩心MIS6期以来的沉积记录及其古环境意义[J]. 现代地质 2011(03)
    • [30].苏州澄湖SC7孔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J]. 湖泊科学 2009(05)

    标签:;  ;  ;  

    东海近岸泥质区百年来重金属的高分辨率沉积记录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