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学传入之初的中日测量术

西学传入之初的中日测量术

论文摘要

测量学(又叫测绘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地球表面上各种物体的几何形状及其空间位置,测量学对军事、经济、政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世界各国的测绘科学主要是从十七世纪初开始逐步发展起来的。十七世纪初至十八世纪初的测量学从数学学科中脱离出来,正式成为一门成熟学科,恰恰在这一时期,西方测量学开始系统传入了中日两国。 在历史渊源上中日两国属于汉字文化圈,在十六世纪至十七世纪初又同时受到西方科学技术的影响,所以中日两国接受西方科学技术的过程,同属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历史类型。 中国古代是测量技术较为先进的国家。日本在西方测量技术传入之前,一直受到中国测量术的影响。在十七世纪初至十八世纪初(相当于中国的明末清初、日本江户时代前期),西方测量学知识、技术传入了中日两国,通过比较这一时期中日两国的测量学典籍,可以看出一直扮演着接受中国传统测量术的日本,从此开始大量接受西方先进的测量技术,并通过接受、消化、吸收西方测量技术,大大提高了本国测量技术水平,在某些方面还远远超过中国的测量技术;而中国引入西方测量技术的力度略显不足,逐渐被日本赶上。 对中日两国引入西方测量技术过程的研究是属于中日两国近代化研究课题。由于中日两国接受西方测量学知识的内容不同,大大影响了中日两国测量技术的水平。 目前国内比较研究中日两国引入西方测量技术过程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本文从测量学文献入手,深入细致地研究了西学传入之初中日两国测量技术文献,初步得到了一些成果,形成了一些新的看法、观点。 第一,系统梳理了中日两国十七世纪初至十八世纪初的测量术典籍,按照测量学分类方法,对当时中日两国的测量学典籍做了深入细致地比较研究。对各种测量方法的继承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第二,从历史文化角度,探讨了中日两国引入西方测量技术的历史背景,揭示了历史文化、国家体制、政策制定对引进西方测量技术的重要作用与影响。 第三、在前人基础上,重新评价了十七世纪初至十八世纪初中日两国编撰测量术典籍的历史意义,同时对编撰者的历史地位,也给予了重新审视。 第四、测量仪器的发展水平是测量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系统总结了当时中日两国测量学典籍中所使用测量仪器,以测量仪器及相应测量方法为线索,分析比较中日两国的测量技术水平,并分析了测量学典籍中所出现的一些测量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方法。 第五、发现日本在编撰测量典籍过程中,往往以测量学专著形式出现,这对测量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意义,标志着测量学脱离了其他学科,以独立的形式发展起来了。

论文目录

  • 引言
  • 一、选题意义
  • 二、文献概况
  • 三、前人研究及遗留问题
  • 四、本文努力的目标
  • 五、可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一章、古代中日两国的测量术历史概述
  • 第一节、中国古代测量术概述
  • 第二节、日本古代测量术概述
  • 第二章、中日两国翻译的第一本西方测量术著作之比较
  • 第一节、《规矩元法》与《测量法义》中的主要测量仪器
  • 第二节、《规矩元法》与《测量法义》中的水平距离测量
  • 第三节、《规矩元法》与《测量法义》中的三角高程测量
  • 第四节、《规矩元法》与《测量法义》中的其他测量方法
  • 第五节、小结
  • 第三章、代表传入中日两国最高水平的西方测量术典籍
  • 第一节、《测量全义》与《量地指南》中的主要测量仪器
  • 第二节、《测量全义》与《量地指南》中的水平距离测量
  • 第三节、《测量全义》与《量地指南》中的高程测量
  • 第四节、《测量全义》与《量地指南》中的其他测量方法
  • 第五节、小结
  • 第四章、西学传入中日之初的主要测量典籍中测量方法比较(上)
  • 第一节、西学传入中日之初的主要测量仪器
  • 第二节、西学传入中日之初的水平距离测量
  • 第五章、西学传入中日之初的主要测量典籍中测量方法比较(下)
  • 第一节、西学传入中日之初的高程测量
  • 第二节、西学传入中日之初的其他测量方法
  • 第三节、小结
  • 第六章、从历史文化角度看西学传入之初的中日测量术
  • 一、世界测量学的发展概况
  • 二、从历史、文化角度看传入中日两国的测量术
  • 三、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农学类专业“测量学”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20(28)
    • [2].《测量学通用基础教程(第三版)》出版[J]. 测绘通报 2020(09)
    • [3].测量学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研究[J]. 现代测绘 2017(01)
    • [4].《测量学》在土建相关专业教学改革中的思考与实践[J]. 大家 2012(02)
    • [5].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测量学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J]. 北京测绘 2019(05)
    • [6].探索杰出人才的发展特点——西蒙顿及其创造力历史测量学研究[J].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6)
    • [7].风景园林专业“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 中国园艺文摘 2015(11)
    • [8].测量学误差传播定律的研究综述[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15)
    • [9].测量学教学中的几点做法与思考[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09(02)
    • [10].利用考试数据开展评价的公平性分析——测量学的视角[J]. 考试研究 2011(01)
    • [11].《测量学》课程教学语言表达艺术初探[J]. 价值工程 2012(17)
    • [12].浅谈《测量学》课程教学实习改进方法[J]. 科技创新导报 2011(15)
    • [13].教师自编学力测验:测量学理论与专业准备[J]. 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 2009(07)
    • [14].土建类学生测量学实习注意事项[J]. 高教学刊 2015(01)
    • [15].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测量学教改问题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17)
    • [16].《测量学基础》课程共享建设——以宁夏各高职院校开设专业为研究[J]. 高考 2018(35)
    • [17].测量学实习评价方法研究与实践[J]. 内蒙古教育 2019(03)
    • [18].土木工程《测量学》实践教学探讨[J]. 时代教育 2015(10)
    • [19].论测量学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以云南边疆地区农科院校为例[J]. 现代商贸工业 2013(17)
    • [20].适应用人单位需求的交通土建测量学教学改革[J]. 大众科技 2010(06)
    • [21].测量学理论[J]. 科技信息 2009(31)
    • [22].摄像测量学简介与展望[J]. 科技导报 2008(24)
    • [23].测量学教材的便携编程计算解决方案[J]. 高等建筑教育 2008(03)
    • [24].地质类专业“测量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 矿山测量 2014(04)
    • [25].测量学数据处理教学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 地矿测绘 2012(01)
    • [26].测量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讨与实践[J]. 现代教育技术 2008(S1)
    • [27].基于CDIO理念对测量学教学改革的认识与探讨[J]. 亚太教育 2015(36)
    • [28].浅谈非测绘专业测量学实验教学改革[J]. 科技信息 2009(01)
    • [29].经济测量学会简介及2017年年会概况[J]. 中国统计 2017(11)
    • [30].高校《测量学》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研究[J]. 教育现代化 2018(01)

    标签:;  ;  ;  ;  ;  ;  

    西学传入之初的中日测量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