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静脉旁微波凝固可行性的实验研究

肝静脉旁微波凝固可行性的实验研究

论文题目: 肝静脉旁微波凝固可行性的实验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作者: 王剑翔

导师: 张炽敏

关键词: 微波,消融,肝静脉,超声

文献来源: 东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目的:建立离体猪肝肝静脉循环模型。通过对离体猪肝肝静脉循环模型和实验家兔肝静脉旁微波凝固,观察凝固后肝静脉血流动力学、肝静脉标本大体观和光镜下病理改变,探讨肝静脉旁微波凝固的可行性,为临床肝静脉旁肿瘤的微波凝固提供理论依据,增加微波凝固的适应症。材料和方法:1、新鲜离体猪肝共40块。60W、5min微波凝固,旁开电极插入测温针,观察离体猪肝微波凝固灶大小和微波热场分布。离体猪肝肝静脉两端插入导管,导管外接蠕动泵,蠕动泵水源置于37℃恒温箱,启动蠕动泵,水流经过肝静脉,离体猪肝形成肝静脉循环模型。肝静脉循环模型静脉旁微波凝固,将不通水肝静脉组设为对照组,超声引导下进微波天线至肝静脉旁并保持一定夹角,60W、5min肝静脉旁微波凝固。凝固后切开标本对比观察通水组和不通水组凝固灶和肝静脉情况。2、实验兔23只(实验组15只,对照组8只)。35W、3min兔肝微波凝固,旁开电极插入测温针,观察活体兔肝微波凝固灶大小及微波热场分布。实验组术前超声记录肝静脉内径和肝静脉血流参数。超声引导下肝静脉旁微波凝固,术中超声监视凝固灶变化和肝静脉血流情况。术后0周、1周、4周时超声重复记录肝静脉内径和肝静脉血流参数。术前、术中、术后肝静脉内径和血流参数比较并作统计学处理。术后0周、1周、4周时分别处死5只实验兔,取出肝脏,凝固标本大体观并送病理检查。对照组在0周、1周、4周时超声记录肝静脉内径和肝静脉血流参数。对照组和实验组同期肝静脉内径和血流参数相比较并做统计学处理。统计学采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离体猪肝60W、5min微波凝固后,凝固灶由中心向外依次分为:中心区、凝固坏死区和移行区,凝固纵径、横径分别为43.85±1.09mm、26.20±0.95mm。微波热场测温显示热场温度以电极为中心向外递减,微波热场呈等温层排列。离体猪肝肝静脉循环模型,静脉内径和最大水流速度分别为5.48±0.33mm、32.37±2.46cm/s。肝静脉循环模型静脉旁微波凝固,通水组与未通水组比较,由于水流循环的对流散热作用,通水组肝静脉侧凝固区热场发生再分布,肝静脉旁出现狭长淡红色薄带,与凝固区分界清晰,同移行区改变。非肝静脉侧凝固区形态、大小无改变。2、实验兔肝35W、3min微波凝固后,凝固灶由中心向外依次分为:中心区、凝固坏死区和充血反应区,凝固纵径、横径分别为26.50±0.93mm、18.13±0.64mm。实验组术前兔肝静脉内径和血流速度分别为3.51±0.25mm,16.37±1.27cm/s。兔肝静脉旁微波凝固术后0周、1周、4周时实验兔一般情况良好。微波凝固术中、术后肝静脉超声观察,术后凝固标本大体观察显示肝静脉结构、功能完好。凝固标本镜下所见,凝固区坏死彻底,充血反应区1周时转归为纤维化带,1周后病理结果显示,7例标本肝静脉旁完全凝固,3例标本肝静脉旁少量未完全凝固肝组织,肝静脉未见明显改变。术前同术后,实验组同对照组比较肝静脉内径和血流参数差值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肝静脉血流具有对流散热作用,使肝静脉旁微波凝固热场在凝固过程中发生再分布,凝固形态发生改变。2、应用35W~60W肝静脉旁微波凝固治疗时,肝静脉形态、结构、功能均保持完好。3、微波凝固在肝静脉旁和第二肝门处应用安全、可行。4、离体猪肝肝静脉循环模型微波凝固结果与动物实验结果一致,可用于微波凝固的相关研究。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综述

1 物理消融治疗现况

2 物理消融各方法之间的比较

3 物理消融与化学消融比较

4 物理消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动物

2 实验材料

3 设备

4 离体猪肝实验

4.1 离体猪肝微波热场观察

4.2 肝静脉循环模型静脉旁微波凝固效果的研究

5 活体动物实验

5.1 兔肝静脉旁微波凝固效果的研究

5.2 兔肝微波凝固热场观察

6 病理标本采集

7 统计方法

结果

1 离体猪肝实验结果

1.1 离体猪肝凝固热场

1.2 肝静脉循环模型静脉旁微波凝固结果

2 活体动物实验结果

2.1 微波凝固前

2.2 微波凝固中

2.3 微波凝固后

2.3.1 零周时(术后半小时)

2.3.2 一周时

2.3.3 四周时

2.4 实验组同对照组比较

讨论

1 微波热凝固生物、物理学基础

2 生物传热和血管传热

2.1 生物热方程

2.2 血液对流传热方式

3 病理结果与温度场的关系

4 离体猪肝实验结果分析

5 活体动物实验结果分析

6 肝静脉旁微波凝固可行性的分析

7 临床应用探讨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发布时间: 2007-06-11

参考文献

  • [1].经皮微波凝固治疗肝癌实验和临床研究[D]. 林宙.福建医科大学2008
  • [2].水循环冷却式微波天线对肝组织凝固效果的实验研究[D]. 张俊.东南大学2005
  • [3].HM_W1A型经皮微波凝固肿瘤治疗仪的开发及其扩展凝固空间的基础与临床研究[D]. 陈建.第二军医大学2000

相关论文

  • [1].人体微波肿瘤治疗中的热场分析及应用[D]. 常玉梅.南京理工大学2009
  • [2].经皮水冷微波、射频消融和手术切除治疗早期肝细胞癌的前瞻性对照研究[D]. 于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
  • [3].实时超声造影在肝癌微波消融治疗中的应用评价[D]. 季正标.复旦大学2008
  • [4].植入式水冷915MHz微波消融三维热场计算机模拟及临床应用研究[D]. 刘方义.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9
  • [5].无创和微创热疗过程中的热场分布研究[D]. 徐晓菲.上海交通大学2008
  • [6].分叉血管周围微波热疗温度场的实验研究[D]. 李靓.北京工业大学2008
  • [7].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治疗邻近胃肠、胆囊、膈肌及肝门肝癌的临床研究[D]. 李猛.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
  • [8].水循环冷却式微波天线对肝组织凝固效果的实验研究[D]. 张俊.东南大学2005
  • [9].915MHz植入式内冷却微波消融肝组织[D]. 程志刚.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
  • [10].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凝固治疗肝癌温度实时监控的临床研究[D]. 曹兵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2

标签:;  ;  ;  ;  

肝静脉旁微波凝固可行性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