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滨水植物群落PM10浓度测定及景观评价研究

杭州滨水植物群落PM10浓度测定及景观评价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研究调查的范围是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主要滨水绿地,以及杭州城区内河道绿地。将杭州滨水绿地分为大型面状水景(水域面积大于3hm2)、小型面状水景(水域面积小于0.3hm2)、大型线状水景(河道宽度大于15m)和小型线状水景(河道宽度小于10m)4种类型进行取样调查。具体来说包括:浴鹄湾、乌龟潭、里西湖;长桥溪公园、花港观鱼、曲院风荷;余杭塘河、紫金港、沿山河;金沙港、莲花港、太子湾琵琶溪12个样地。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群落特征,选择有代表性的滨水绿地,并在其内优选出形成时间较长、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人工植物群落作为研究对象,共设42个样方。杭州市滨水绿地植物物种丰富,42个植物群落共计92科186属245种植物。42个植物群落可分为以下4种类型:常绿落叶阔叶混交型19个,落叶阔叶型9个,常绿落叶针阔混交型13个,落叶针阔混交型1个。植物群落结构上,样地群落中乔木层树种的平均密度为0.06881株·m-2,灌木层树种的平均密度为0.18845株·m-2。不同类型的滨水绿地丰富度和Simpson指数中:小型面状水景>大型面状水景>大型线状水景>小型线状水景。Gleason指数中:大型面状水景>小型线状水景>小型面状水景>大型线状水景。Pielou指数中:小型线状水景>大型面状水景>小型面状水景>大型线状水景。于2010年6月—2011年4月对12个样地的可吸入颗粒物、风速、温度、湿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杭州滨水植物群落PM10浓度年平均值为0.068mg·m-3,植物群落PM10浓度变化排序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其中春夏秋PM10浓度值近似,差别很小,冬天PM10浓度值为0.0491mg·m-3,接近一级标准,空气质量非常好。PM10日变化规律中,PM10浓度变化为由高到低再逐渐升高,在9:00-10:00质量浓度最高,然后逐渐下降,到17:00数值又开始逐渐升高,但是比早晨的最高峰要低。不同结构植物群落PM10排序为:对照>草坪>灌草>乔草>乔灌草。PM10浓度与环境因子相关分析:PM10浓度与湿度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与温度存在线性负相关关系;与风速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采用AHP法建立综合评价模型,从视觉质量、生态效能、景观质量上对42个植物群落进行综合评价。评价顺序依次为:小型面状水景>大型面状水景>小型线状水景>大型线状水景。综合评价指数Ⅰ级的群落有30个,其中大型面状水景10个,小型面状水景10个,小型线状水景10个。综合评价指数Ⅱ级的群落有10个,其中大型面状水景1个,小型线状水景2个,大型线状水景7个。综合评价指数Ⅲ级的群落有2个,大型线状水景2个。分析不同面积大小水景以及桥、堤、岛、溪涧中植物群落搭配,并且绘制植物配置平面图,旨在为杭州滨水植物配置提供范例借鉴。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6点优化建议:加强植物物种多样性;鼓励采用独特特征的特色植物植栽种类;合理、科学促进本地野生滨水植物的生长;依据堤岸不同坡位进行植物配置;根据不同的滨水类型开展植物配置;重视对滨水植物的养护管理。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文献综述
  • 1.1 滨水相关概念
  • 1.2 植物群落研究进展
  • 1.2.1 国外滨水植物景观研究概况
  • 1.2.2 国内滨水植物景观研究概况
  • 1.3 可吸入颗粒物PM10 研究进展
  • 1.3.1 可吸入颗粒物的主要来源
  • 1.3.2 可吸入颗粒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 1.3.3 可吸入颗粒物的影响因子
  • 1.3.3.1 气象因子
  • 1.3.3.2 高度因子
  • 1.3.4 可吸入颗粒物在人居环境下的研究
  • 1.4 植物群落景观评价研究进展
  • 1.4.1 国外植物景观评价
  • 1.4.2 国内植物景观评价
  • 1.4.3 滨水植物景观评价
  • 2 研究区域概况
  • 2.1 杭州自然概况
  • 2.2 西湖及湖西自然概况
  • 2.3 城区河道自然概况
  • 2.4 调查样地设置
  • 3 杭州滨水植物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研究
  • 3.1 研究方法
  • 3.1.1 样地设置
  • 3.1.2 调查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植物群落基本概况
  • 3.2.2 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分析
  • 3.2.3 植物群落基本类型分析
  • 3.2.4 植物群落结构分析
  • 3.2.4.1 植物群落结构分析
  • 3.2.4.2 乔木层树种的组成
  • 3.2.4.3 不同林型各层丰富度与密度分析
  • 3.2.5 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
  • 3.2.5.1 群落多样性特征总体分析
  • 3.2.5.2 不同水域面积群落植物多样性分析
  • 3.3 小结与讨论
  • 4 杭州滨水植物群落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变化研究
  • 4.1 研究方法
  • 4.1.1 实验仪器
  • 4.1.2 实验方法
  • 4.1.3 评价标准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滨水植物群落PM10 浓度的时间变化规律
  • 4.2.1.1 PM10 年变化规律
  • 4.2.1.2 PM10 日变化规律
  • 4.2.2 不同滨水绿地结构类型对PM10 的影响
  • 4.2.3 PM10 浓度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
  • 4.3 小结与讨论
  • 5 杭州滨水植物群落景观评价与分析
  • 5.1 研究方法
  • 5.1.1 样地景观概况
  • 5.1.2 评价方法
  • 5.1.3 评价步骤
  • 5.1.3.1 确定评价因子,建立综合评价结构模型
  • 5.1.3.2 确定植物群落各评价因子权重值并进行检验
  • 5.1.3.3 综合评价分值的确定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判断矩阵计算结果及排序
  • 5.2.2 综合评价结果
  • 5.3 结论
  • 6 杭州滨水植物造景分析及优化
  • 6.1 杭州滨水植物造景分析
  • 6.1.1 大型面状水景植物造景分析
  • 6.1.2 小型面状水景植物造景分析
  • 6.1.3 大型线状水景植物造景分析
  • 6.1.4 小型线状水景植物造景分析
  • 6.1.5 滨水桥、堤、岛、溪植物造景分析
  • 6.1.5.1 西湖六公园桥畔植物造景分析
  • 6.1.5.2 琵琶溪桥畔植物造景分析
  • 6.1.5.3 曲院风荷小岛植物造景分析
  • 6.1.5.4 乌龟潭堤岸植物造景分析
  • 6.1.5.5 灵隐永福寺溪流植物造景分析
  • 6.1.5.6 太子湾琵琶溪植物造景分析
  • 6.1.5.7 柳浪闻莺鱼水亭植物造景分析
  • 6.2 杭州滨水植物群落存在的问题
  • 6.2.1 城区河道植物种类数量较少,形成的植物景观较单调
  • 6.2.2 水生植物应用较多,枯萎后易造成水体污染
  • 6.2.3 不同类型滨水植物配置水平参差不齐
  • 6.3 杭州滨水植物群落优化建议
  • 6.3.1 加强物种多样性,创造多样化的植栽结构系统
  • 6.3.2 鼓励采用独特特征的特色植物植栽种类
  • 6.3.2.1 滨水植物香味设计
  • 6.3.2.2 滨水植物色彩设计
  • 6.3.3 合理、科学促进本地野生滨水植物的生长
  • 6.3.4 依据堤岸不同坡位进行植物配置
  • 6.3.5 根据不同的滨水类型开展植物配置
  • 6.3.6 重视对滨水植物养护管理
  • 7 结论与讨论
  • 7.1 结论
  • 7.2 本文的创新之处
  • 7.3 本文的不足之处与后续研究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调查植物名录表
  • 附录2 植物景观群落评价照片
  • 附录3 推荐滨水植物种类
  • 导师简介
  • 个人简介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滨水校园边界空间生态恢复性研究——以厦门大学思明校区为例[J]. 建筑与文化 2020(02)
    • [2].都市圈时代,广州最宜居板块在这! 嘉宾寄语花都滨水新城美好未来[J]. 房地产导刊 2020(09)
    • [3].城市滨水绿道景观设计探析[J]. 城市住宅 2020(09)
    • [4].滨水带状公园景观设计探究[J]. 江西建材 2019(11)
    • [5].滨水休闲步道[J]. 美术观察 2017(12)
    • [6].未来10年中国城市滨水开放空间设计发展方向探讨[J].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8(01)
    • [7].浅谈“海绵城市”理论下的滨水城市景观设计[J]. 广东蚕业 2017(12)
    • [8].都市滨水绿道景观的历史人文及生态价值浅析——以北京营城建都滨水绿道为例[J]. 现代园艺 2016(24)
    • [9].滨水安州 美丽花城——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欢迎您[J]. 当代县域经济 2017(06)
    • [10].可达性理念下滨水绿道优化策略的分析[J]. 建材与装饰 2017(24)
    • [11].基于地域文化的滨水绿道景观设计研究[J]. 现代园艺 2017(16)
    • [12].《滨水》[J]. 大众文艺 2017(06)
    • [13].明清苏州滨水街巷分布变化与城市变迁关系[J]. 城市规划 2017(07)
    • [14].城市滨水湿地空间活力提升规划设计问题研究——以辽宁省沈阳市浑河滨水湿地为例[J].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3)
    • [15].浅议城市滨水步道的空间界面特征[J]. 现代园艺 2017(20)
    • [16].“反规划”理念下的城市滨水带规划设计[J]. 山西建筑 2015(35)
    • [17].城市滨水公园的生态化探讨[J].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6(02)
    • [18].小城镇滨水绿道多功能性建设分析——以台州市黄岩区永丰河上游段为例[J]. 绿色科技 2016(07)
    • [19].城市滨水绿道发展研究综述[J]. 建筑与文化 2016(05)
    • [20].哈尔滨滨水开放空间活动研究——以两个滨水公园为例[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36)
    • [21].《现代滨水广场》[J]. 美与时代(下) 2015(06)
    • [22].《金扉滨水公园》[J]. 美苑 2015(S1)
    • [23].北方地区滨水公园植物配置研究[J]. 花卉 2019(18)
    • [24].滨水公园设计中的原生湿地景观利用研究[J]. 花卉 2016(18)
    • [25].浅谈老城区滨水岸线景观微改造——以广州市越秀区沿江西路为例[J]. 花卉 2017(06)
    • [26].滨江城开中心,启幕滨水文化商务更新[J]. 新民周刊 2017(17)
    • [27].全球滨水文化商务发展 “论剑”徐汇滨江[J]. 新民周刊 2017(17)
    • [28].基于行为模式的城市滨水带景观设计[J]. 明日风尚 2017(05)
    • [29].因地制宜 适意成筑——福建南平朱熹路绿道景观实践[J]. 浙江园林 2017(02)
    • [30].浅析语言文化在南宁滨水旅游景区的应用[J]. 当代旅游(高尔夫旅行) 2017(06)

    标签:;  ;  ;  ;  

    杭州滨水植物群落PM10浓度测定及景观评价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