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导人结肠癌耐药细胞模型lovo/雷替曲塞及耐药相关蛋白变化的基础研究

诱导人结肠癌耐药细胞模型lovo/雷替曲塞及耐药相关蛋白变化的基础研究

论文摘要

大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化学治疗在大肠癌治疗中占有重要位置,其中5-FU一直是治疗此病的主要化疗药物。雷替曲塞(ZD1694)是一种新型叶酸拮抗类药物,由英国泽内卡(Zeneca)公司研制,主要用于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从国内外大量临床应用和文献来看,该药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轻,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进行结肠癌细胞对雷替曲塞耐药机制的基础研究对新药的开发及更好地指导其临床用药都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目的:诱导人结肠癌细胞株lovo对雷替曲塞产生获得性耐药获得耐药细胞模型lovo/雷替曲塞并研究耐药相关蛋白Pgp,MRP,LRP和GST-π的表达情况和耐药前后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药物大剂量间断冲击法建立人结肠癌lovo细胞耐药模型。药物大剂量冲击四次后(第一次雷替曲塞200ug/ml作用6小时,细胞死亡大于95%,经过35天细胞恢复生长;第二次雷替曲塞400ug/ml作用6小时,经过28天细胞恢复生长;第三次雷替曲塞400ug/ml作用6小时,经过25天细胞恢复生长;第四次雷替曲塞400ug/ml作用6小时,经过20天细胞恢复生长),获得lovo/雷替曲塞耐药细胞模型。倒置显微镜下观察lovo/雷替曲塞和亲本lovo细胞的细胞形态,测定两者的倍增时间并绘制生长曲线。采用MTT法检测两者对雷替曲塞的敏感性,计算lovo/雷替曲塞细胞的耐药倍数。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耐药相关蛋白在人结肠癌lovo细胞株和耐雷替曲塞模型lovo/雷替曲塞细胞上的表达,并利用Western印记分析法检测上述蛋白在耐药前后表达的变化来推测其在耐药过程中的作用。检测的耐药相关蛋白包括: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谷胱苷肽S转移酶-π(GST-π)和肺癌耐药相关蛋白(LRP)。结果:1.采用药物大剂量间断冲击法,建立了人结肠癌lovo细胞耐雷替曲塞模型lovo/雷替曲塞,MTT法检测耐药倍数约10倍。2. lovo/雷替曲塞细胞和亲本lovo细胞相比,细胞形态大小基本一致,都呈长梭形,贴壁生长。倍增时间两者并没有明显区别,生长曲线亦显示两者增值速度基本相同,lovo/雷替曲塞细胞增值略显缓慢。3.免疫细胞化学法显示,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亲本lovo细胞和耐药细胞lovo/雷替曲塞均表达Pgp,MRP,LRP和GST-π。4. Western印记分析法显示lovo/雷替曲塞细胞表达Pgp和MRP较亲本细胞增强明显,GST-π表达亦有增强,LRP表达基本没有变化。结论:1.人结肠癌lovo细胞在体外经过雷替曲塞作用可以产生获得性耐药。2.药物大剂量间断冲击法是建立耐药细胞模型的有效方法。3.人结肠癌lovo细胞体外对雷替曲塞敏感。膜蛋白Pgp和MRP介导的药物外排机制在其对雷替曲塞产生获得性耐药过程中起重要作用。4.细胞内代谢酶GST-π亦参与耐药过程;LRP并没有参与这个耐药过程。

论文目录

  • 一、正文
  • (一) 中文摘要
  • (二) 英文摘要
  • (三) 前言
  • (四) 材料和方法
  • (五) 结果
  • (六) 讨论
  • (七) 结论
  • (八) 参考文献
  • 二、文献综述
  • (一) 综述
  • (二) 参考文献
  • 三、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诱导人结肠癌耐药细胞模型lovo/雷替曲塞及耐药相关蛋白变化的基础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