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银行保险发展对策研究

我国银行保险发展对策研究

论文摘要

银行保险是金融服务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走向全球化、一体化的产物,但银行保险及相关金融创新并非是没有障碍的坦途。在传统研究方向上,国内外研究的重点都放在银行保险渠道合作、产品合作、业务整合、生存环境、发展方向等视角方面,经过对部分银行保险典型事例进行了剖析,对银行保险发展的限制因素得出不同认识,并提出针对性建议。本文认为银行保险发展的最大阻碍是银行及保险在营销理念、经营对象存在本质的冲突;其次银行和保险两个行业同属金融业,市场发展上有重叠,一体化不能达到市场扩展,仅带来了市场的重新分配。我国银行保险尚处于起步阶段,按照我国的现实国情和环境,银行保险的发展更多是金融业谋求变革的准备性尝试,而非对金融业发展潮流的引导。所以,我国银行保险业应在战略高度来落实实务,我国银行保险在由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发展的过程中,研究银行保险采取何种战略、战术,以促进我国金融业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我国发展银行保险的对策:首先,应确定明确的发展战略:立足国内、利润优先、综合化经营;其次,应加快建立适宜的组织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以客户为中心,整合银行保险产品,加强营销协作,重构服务流程;同时注重风险防范、构建强大的IT支持系统平台和系统化的培训体系及薪酬制度,整合文化差异;另外,应建立灵活审慎有效的监管制度及注重相关政策的配套与完善。

论文目录

  •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背景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
  • 三、本文的主要观点和特点
  • 第一章 银行保险概述
  • 第一节 银行保险的定义
  • 第二节 银行保险的主要特征
  • 第三节 银行保险产生的动因
  • 一、银行保险产生的理论动因
  • 二、银行保险产生的现实动因
  • 第四节 银行保险的发展模式
  • 一、分销协议
  • 二、战略联盟
  • 三、合资企业
  • 四、金融集团
  • 第二章 银行保险发展边界、障碍及分析
  • 第一节 银行保险发展边界
  • 一、战略边界
  • 二、市场边界
  • 三、政策边界
  • 第二节 银行保险发展的障碍
  • 一、经营业务差异障碍
  • 二、文化差异障碍
  • 三、银行、保险公司经营市场障碍
  • 四、外部监管阻碍
  • 第三节 银行保险发展的效应分析
  • 一、银行发展银行保险的成本收益分析
  • 二、基于银行内部利益分配的委托—代理模型分析
  • 三、银行进入保险业的福利分析及并购的财富效果分析
  • 第三章 国外全能银行发展及特点
  • 第一节 全能银行发展现状
  • 一、全能银行的定义与分类
  • 二、全能银行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 第二节 全能银行的组织形式及特点
  • 一、美国式全能银行及特点
  • 二、德国式全能银行
  • 第三节 银行保险未来发展的具体模式
  • 一、分离综合经营型全能银行
  • 二、分离综合经营型全能银行的特点
  • 第四章 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 第一节 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现状
  • 一、我国银行保险现状
  • 二、我国目前开办的银行保险险种
  • 三、我国银行保险消费主体现状
  • 四、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环境现状
  • 第二节 我国银行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
  • 一、松散型销售协议经营模式
  • 二、单一化产品,同质化程度
  • 三、激烈竞争背景下手续费逐渐攀升导致保险公司成本上升
  • 四、银行与保险公司合作短期化
  • 五、宣传负效应
  • 六、技术支持落后,缺乏统一的信息操作平台
  • 七、生存空间的相对宽松,导致银行保险发展缺乏动力
  • 第三节 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 一、确定明确的发展战略:立足国内、利润优先、综合化经营
  • 二、建立适宜的组织管理体系
  • 三、以客户为中心,整合产品,加强营销协作,重构服务流程
  • 四、注重风险防范
  • 五、强大的IT支持
  • 六、建立系统化的培训体系及薪酬制度整合文化差异
  • 七、灵活审慎有效的监管和相应政策配套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德国全能银行发展简析[J]. 现代管理科学 2019(03)
    • [2].全能银行:优劣势比较与发展[J]. 现代商业 2015(03)
    • [3].德国全能银行的发展与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思维创新[J]. 智富时代 2017(09)
    • [4].全能银行:客户和金融稳定的最佳选择[J]. 金融发展评论 2014(05)
    • [5].德国央行印象[J]. 金融博览 2017(01)
    • [6].德国全能银行的发展、变革与启示[J]. 才智 2013(10)
    • [7].全能银行的应变能力[J]. 上海国资 2012(09)
    • [8].发展全能银行 为制造业发展搭设全新的金融服务功能[J]. 前进论坛 2017(09)
    • [9].美国商业银行向“全能银行”转变的研究[J]. 东方企业文化 2013(23)
    • [10].论全能银行的涵义、特点及发展趋势[J]. 吉林金融研究 2011(01)
    • [11].后危机时期我国银行业经营模式的选择[J]. 海南金融 2011(08)
    • [12].全球三大全能银行并购发展路径的比较分析[J].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0(02)
    • [13].银行业利益冲突及监管措施[J]. 财经界(学术版) 2009(04)
    • [14].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比较[J]. 经济导刊 2009(12)
    • [15].西方银行业混业经营模式比较[J]. 银行家 2008(02)
    • [16].德国金融业混业经营发展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J]. 商 2015(30)
    • [17].花旗集团的金融创新及其借鉴[J]. 商业研究 2009(06)
    • [18].探讨全能银行在我国的发展[J]. 技术与市场 2010(11)
    • [19].我国建立全能银行制的条件探讨[J]. 大众商务 2010(02)
    • [20].银企关系对中小企业融资规模的影响分析[J].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0(12)
    • [21].全能银行范围经济的实证分析[J]. 商业研究 2008(12)
    • [22].美国金融控股集团模式探究[J]. 现代商业 2008(35)
    • [23].德意志银行在中国[J]. 金融世界 2013(01)
    • [24].国际银行业混业经营:模式与趋势[J]. 银行家 2015(07)
    • [25].后危机时代国际银行业结构调整探析[J]. 浙江金融 2010(07)
    • [26].借鉴德意志银行改革[J]. 银行家 2015(06)
    • [27].后危机时代全能银行模式对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启示[J]. 现代商业 2014(02)
    • [28].专访德意志银行集团联席首席执行官于尔根·费琛(Jürgen Fitschen) 新兴市场不会重演 一九九七年亚洲金融危机[J]. 中国房地产金融 2013(10)
    • [29].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风险研究[J]. 金融论坛 2014(02)
    • [30].城商行应走出特色转型发展新路径[J]. 中国银行业 2018(10)

    标签:;  ;  ;  

    我国银行保险发展对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