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介质中丙烯酸酯系单体ATRP法接枝真丝的研究

水介质中丙烯酸酯系单体ATRP法接枝真丝的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提出在水介质中采用活性聚合—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法接枝改性真丝,探讨了丙烯酸酯系单体ATRP接枝真丝的反应性及反应条件,并研究接枝真丝的结构与性能,获得具有较好抗菌及抗皱性的真丝。采用2-溴异丁酰溴(BriB-Br)为引发剂,4-二甲氨基吡啶(DMAP)为催化剂,三乙胺(TEA)为缚酸剂,制备了大分子真丝引发剂。探讨了反应条件对真丝大分子引发剂上活性基团Br含量的影响,确定了较佳的制备真丝大分子引发剂的条件。在较佳反应条件下得到的真丝大分子引发剂上溴的相对含量采用能谱法测定在1(Wt%)左右,氧焰燃烧离子色谱法测得的绝对含量在0.032(Wt%)左右;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试表明,Br以共价键方式固定到了真丝织物的表面,成功制备了真丝大分子引发剂。采用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MAEMA)、甲基丙烯酸二乙氨基乙酯(DEAEMA)和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MAEA)三种含氮丙烯酸酯单体对真丝进行接枝改性,比较了三种单体常规化学引发及ATRP接枝真丝的反应性,发现三种含氮丙烯酸酯单体对真丝的ATRP接枝均比常规接枝反应更易发生,具有更好的接枝效果。从而为某些不适宜用常规化学引发方法接枝真丝的单体开辟了新的可行方法,奠定了部分研究基础。探讨了单体浓度、催化剂和配体的用量及比例、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三种含氮丙烯酸酯单体ATRP接枝真丝的影响,获得了较佳的接枝反应条件。经确证,本文中ATRP接枝具有活性聚合的特征,且真丝ATRP法接枝DMAEMA单体后,可二次引发继续接枝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二甲基磷酸酯这一具有阻燃功能的单体,从而获得多功能的真丝材料。采用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丙烯酸羟乙酯(HEA)和丙烯酸羟丙酯(HPA)三种含羟基丙烯酸酯单体,对真丝进行接枝改性,比较了三种单体常规化学引发及ATRP接枝真丝的反应性,发现三种含羟基丙烯酸酯单体对真丝ATRP接枝的反应性要差于其常规引发接枝共聚的反应性。对三种单体水介质中ATRP接枝真丝的反应条件进行了探讨,获得了较佳的反应条件。通过对真丝织物ATRP接枝前后的红外光谱及拉曼光谱分析,表明单体已经被接枝到真丝织物上,接枝后的真丝,仍然主要呈β-折叠构象;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可知,接枝主要发生在真丝纤维的无定形区,而不是晶区;接枝真丝织物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表明,单体已接枝到织物上;从扫描电镜及原子力显微镜图像可得出,随接枝率增加,真丝织物的表面粗糙度增加,但织物表面仍较为平滑、均一。真丝ATRP接枝后的差热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接枝率的增加,单体接枝后真丝的热稳定性也随之提高;接枝真丝均随着接枝率的增加,回潮率基本没有变化,白度略有下降,真丝织物的断裂强力亦稍有下降,织物的手感及透气性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不影响真丝织物的服用及其它功能。三种含氮丙烯酸酯单体接枝真丝季铵化后的定量分析抗菌效果为:DEAEMA单体接枝真丝的抗菌性能最好,DMAEMA接枝真丝次之,DMAEA接枝的稍差,即随着接枝单体季铵盐烷基链长的增加,抗菌性增加;三种单体接枝真丝对金葡球菌的抑菌性能均要好于大肠杆菌;三种含氮丙烯酸酯单体接枝真丝的抗菌效果具有很好的耐久性。三种含羟基单体接枝真丝的干、湿折皱回复性都有所提高,其中湿折皱回复性能提高显著,且随着接枝率的增加,湿折皱恢复性能也提高。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真丝的结构与性能
  • 1.2.1 真丝的结构特点
  • 1.2.2 真丝的理化性能
  • 1.2.2.1 吸湿放湿性
  • 1.2.2.2 溶解性
  • 1.2.2.3 保温性
  • 1.2.2.4 吸音吸气性
  • 1.2.2.5 耐热耐燃性
  • 1.2.2.6 生物适应性
  • 1.2.2.7 酸碱作用
  • 1.2.2.8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作用
  • 1.2.2.9 微生物的作用
  • 1.2.2.10 光的作用
  • 1.3 真丝与烯类单体接枝共聚的研究进展
  • 1.3.1 真丝化学整理的进展
  • 1.3.2 接枝共聚用烯类单体及引发方法
  • 1.3.2.1 接枝共聚用烯类单体
  • 1.3.2.2 烯类单体接枝共聚的引发方法
  • 1.4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 1.4.1 “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Living/Controlled radical polymerization)
  • 1.4.2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 1.4.2.1 ATRP 的原理
  • 1.4.2.2 ATRP 的聚合体系
  • 1.4.2.3 ATRP 在大分子设计中的应用
  • 1.4.2.4 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 1.5 本论文的设计思路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ATRP 接枝真丝大分子引发剂的制备
  • 2.1 引言
  • 2.2 实验
  • 2.2.1 实验材料及药品
  • 2.2.2 实验仪器
  • 2.2.3 真丝大分子引发剂(Silk-Br)的制备
  • 2.2.4 分析与表征方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反应条件对真丝大分子引发剂制备的影响
  • 2.3.1.1 温度对真丝大分子引发剂制备的影响
  • 2.3.1.2 催化剂和缚酸剂对真丝大分子引发剂制备的影响
  • 2.3.1.3 酰化试剂用量及反应时间对真丝大分子引发剂制备的影响
  • 2.3.1.4 真丝大分子引发剂的制备条件
  • 2.3.2 真丝大分子引发剂的表征
  • 2.3.2.1 X-射线光电子能谱
  • 2.3.2.2 氧瓶燃烧离子色谱
  • 2.3.2.3 真丝大分子引发剂的表面形态
  • 2.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含氮丙烯酸酯单体对真丝的接枝
  • 3.1 引言
  • 3.1.1 抗菌整理的意义
  • 3.1.2 抗菌机理
  • 3.2 实验
  • 3.2.1 实验材料及药品
  • 3.2.2 实验仪器
  • 3.2.3 实验方法
  • 3.2.3.1 常规化学引发法接枝真丝的制备
  • 3.2.3.2 ATRP 法接枝真丝的制备
  • 3.2.4 测试方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真丝常规化学引发接枝
  • 3.3.1.1 DMAEMA 的常规化学引发接枝
  • 3.3.1.2 DEAEMA 和DMAEA 的常规化学引发接枝
  • 3.3.2 真丝ATRP 接枝
  • 3.3.2.1 不同溶剂对真丝ATRP 接枝的影响
  • 3.3.2.2 配体种类对真丝接枝的影响
  • 3.3.2.3 单体浓度对真丝接枝的影响
  • 3.3.2.4 反应pH 值对真丝接枝的影响
  • 3.3.2.5 反应温度对真丝接枝的影响
  • 3.3.2.6 催化体系PMDETA 与CuBr 的摩尔比值对接枝的影响
  • 3.3.2.7 催化剂CuBr 的浓度对真丝接枝的影响
  • 3.3.2.8 反应时间对真丝接枝的影响
  • 3.3.3 ATRP 可控接枝聚合的确认
  • 3.3.3.1 聚合反应为一级反应
  • 3.3.3.2 理论分子量Mnth 与实际分子量较为一致
  • 3.3.3.3 分子量分布指数
  • 3.3.3.4 分子量~转化率的关系是直线关系
  • 3.3.4 ATRP 法接枝真丝的结构与性能
  • 3.3.4.1 红外光谱(ATR-FTIR)
  • 3.3.4.2 拉曼光谱
  • 3.3.4.3 X-射线衍射
  • 3.3.4.4 X-射线光电子能谱
  • 3.3.4.5 扫描电镜
  • 3.3.4.6 原子力显微镜
  • 3.3.4.7 热性质
  • 3.3.4.8 物理性能
  • 3.3.4.9 抗菌性
  • 3.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含羟基丙烯酸酯单体对真丝的接枝
  • 4.1 引言
  • 4.1.1 真丝织物产生折皱的原因
  • 4.1.2 真丝绸的抗皱机理
  • 4.2 实验
  • 4.2.1 实验材料及药品
  • 4.2.2 实验仪器
  • 4.2.3 实验方法
  • 4.2.4 测试方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真丝常规化学引发接枝
  • 4.3.1.1 单体用量的影响
  • 4.3.1.2 pH 值的影响
  • 4.3.1.3 反应温度的影响
  • 4.3.1.4 引发剂浓度的影响
  • 4.3.1.5 反应时间的影响
  • 4.3.2 真丝ATRP 接枝
  • 4.3.2.1 单体浓度对真丝接枝的影响
  • 4.3.2.2 反应pH 值对真丝接枝的影响
  • 4.3.2.3 反应温度对真丝接枝的影响
  • 4.3.2.4 催化体系PMDETA 与CuBr 的摩尔比值对接枝的影响
  • 4.3.2.5 催化剂CuBr 的浓度对真丝接枝的影响
  • 4.3.2.6 反应时间对真丝接枝的影响
  • 4.3.3 ATRP 法接枝真丝的结构与性能
  • 4.3.3.1 红外光谱(ATR-FTIR)
  • 4.3.3.2 拉曼光谱
  • 4.3.3.3 X-射线衍射
  • 4.3.3.4 X-射线光电子能谱
  • 4.3.3.5 扫描电镜
  • 4.3.3.6 热性质
  • 4.3.3.7 物理性能
  • 4.3.3.8 抗皱性
  • 4.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结语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本人攻博期间发表论文及申请专利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光引发活性ATRP聚合制备纳米二氧化硅超疏水表面[J].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 [2].基于ATRP接枝改性木质素的研究进展[J]. 高分子学报 2015(12)
    • [3].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的研究进展[J]. 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 2014(01)
    • [4].ATRP法合成甲基丙烯酸羟丙酯[J]. 化学试剂 2012(09)
    • [5].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制备聚合物刷的研究进展[J]. 材料导报 2010(11)
    • [6].ATRP以及ATRP法制备嵌段共聚物研究进展综述[J]. 化工技术与开发 2010(09)
    • [7].单体对木素ATRP接枝共聚物性质的影响[J]. 造纸科学与技术 2019(05)
    • [8].ATRP方法可控合成碳纳米管/PMMA纳米复合材料[J]. 材料导报 2015(02)
    • [9].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在二氧化硅表面接枝中的应用[J]. 高分子通报 2009(04)
    • [10].两个ATRP大分子引发剂的合成与表征[J]. 云南化工 2009(02)
    • [11].无金属ATRP法制备SBA-15-g-PNIPAM温敏性复合材料及其药物控释性能研究[J].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5)
    • [12].ATRP法合成两亲性三嵌段共聚物[J]. 染料与染色 2015(03)
    • [13].多嵌段共聚物的ATRP合成及表征[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1(05)
    • [14].ATRP法制备水凝胶的研究进展[J]. 材料导报 2011(05)
    • [15].ATRP在纤维素基材上接枝共聚的应用[J]. 高分子通报 2011(02)
    • [16].Synthesis of Membrane Adsorbers via Surface Initiated ATRP of 2-Dimethylaminoethyl Methacrylate from Microporous PVDF Membranes[J].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2014(07)
    • [17].正反向同时引发ATRP制备凹凸棒土/聚苯乙烯杂化粒子[J]. 化工学报 2018(05)
    • [18].离子液体中ATRP法合成聚合物分子量控制[J]. 化工学报 2016(S2)
    • [19].基于ATRP法研制多糖基因载体[J]. 高分子通报 2013(04)
    • [20].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最新研究进展[J]. 化学进展 2010(11)
    • [21].ATRP法合成二十元、二十八元线形环化聚合物[J]. 高分子学报 2015(06)
    • [22].纤维素-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接枝共聚物的ATRP均相合成,结构和性能研究(英文)[J]. 林产化学与工业 2014(03)
    • [23].甲基丙烯酸2,2,2-三氟乙酯的ATRP乳液聚合[J]. 合成树脂及塑料 2012(05)
    • [24].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研究进展[J]. 化工进展 2009(02)
    • [25].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工业化技术研究进展[J]. 现代化工 2017(07)
    • [26].纤维素非均相ATRP接枝聚合的研究进展[J]. 林产化学与工业 2014(03)
    • [27].低催化剂用量ATRP制备丙烯酸酯三嵌段共聚物及性能研究[J]. 高分子学报 2014(07)
    • [28].Iron-mediated AGET ATRP of Styrene and Methyl Methacrylate Using Ascorbic Acid Sodium Salt as Reducing Agent[J].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2014(08)
    • [29].ATRP法合成阻燃皮革用氢氧化镁-g-聚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J]. 中国皮革 2012(05)
    • [30].ATRP和点击化学结合法制备PDMAAm-PDMS-PDMAAm嵌段聚合物[J]. 功能高分子学报 2012(04)

    标签:;  ;  ;  ;  ;  

    水介质中丙烯酸酯系单体ATRP法接枝真丝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