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及其现实意义探析

我国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及其现实意义探析

论文摘要

“看病难,看病贵”困扰着我国广大的城乡群众,而这个问题摆在农民面前就更显严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加剧了农民的生存危机,阻碍农村经济发展,影响国家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农村合作医疗作为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主要形式,在集体经济时代,就曾取得过举世瞩目的成就,被称为“卫生革命”。它在物资匮乏和医疗技术水平不高的条件下实现了满足农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的目标,因此笔者想通过发掘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得以成功运行的原因来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提供建议。行动舞台框架正好可以用来分析政策如何产生效果,契合了笔者行文的目的。行动舞台的框架的构成要素是行动情境和行动者,它的内涵是制度如何通过塑造行动情境来对行动者产生影响,使行动者在情境下规制自己的行为以适应情境要求,最后又影响制度目标的实现。运用这一框架可以解释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何能够顺利运行。首先笔者将该制度构成因素进行拆解,再对这些因素进行溯源,发现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核心的资金互济机制出发,以充足的基层医疗卫生力量满足农民群众对基础医疗服务的需求,实现医疗保障的直接目的,并采取各项措施降低医疗成本,减轻合作医疗基金的负担。这三个环节层层作用,形成一个稳固的政策体系,构成制度有效运行所需要的“行动舞台”。在此其中的各个具体因素都可以看成是一个行动情境,每个因素又可以从之前的政策措施中找的根源,它们为政策的推广构建了良好社会心理环境,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确立人们的行为模式,体现出情境对行动者的干预作用。在制度因素中又包含着一些机制设计的激励效果,有效防止了目标的偏离。笔者将这两个理论运用到对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分析上,改变对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行历史变迁研究的模式,结合采用文献和历史的研究方法,发掘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的合理因素,归纳出其取得巨大成就的内在原因。文章主要介绍了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构成的各个因素及作用:农民自愿参加,集体经济支持,形成医疗资金的互助共济;通过强调预防为主、自力勤俭办医和提倡使用中医中药等措施节约合作医疗经费;以建设完善的农村医疗卫生保健网络、“下放”城市医务人员、组织大规模的巡回医疗和发展数量庞大的“赤脚医生”来满足广大的农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这些因素共同组成了传统农村合作医疗的整个制度体系。通过研究还发现,这些构成要素(措施)都是在较长的时期内逐渐形成,归纳得出因素在形成过程中从思想观念上影响了人们的行为,而政策环节也因此得到延续且逐渐打磨与整合。文章进一步分析,这一过程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首先是通过各种“合作”形式的将合作观念深入人心,使集体生活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模式;其次,集体经济实体给予传统农村合作医疗以资金和管理上的支持;第三,普遍的集体生活为人们提供了交流的平台,成为开展农村卫生工作的重要阵地;第四,长期坚持爱国卫生运动、重视疾病预防的理念培养了人们的卫生习惯和保健意识,改善了农民的健康状况;第五,物资的缺乏和自然灾害的双重压力使人们更深刻的体会到厉行节约的重要性,并将这种节约的风气带到医疗卫生领域,努力降低医疗成本,减轻病患负担;第六,重视中医的工作从加强中西医交流扩大到中医独大,医疗卫生工作领域广泛采用中医形式;第七,加强对中药的研究,继承和发扬传统医学的宝贵精神;第八,不断完善农村卫生保健网络,将卫生工作开展到农民的身边,还形成朴素的农村卫生预控机制;最后,在农村普及文化知识,改变农村文化贫乏的状况,为之后各项农村工作的开展储备人力资源,还出现了早期的农村专业人才培训,积累了农村人才培训的经验。当然,也必须正确认识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一些历史局限。从已经获得的结论出发,本文进一步提出构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议:首先就是将制度设计系统化,完善制度设计,防止目标偏离;其次要注意政策的延续性;最后是强化政府责任,构建和谐互信的社会氛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承载着广大农村群众对生存和健康的期待,是建设更高层次的农村医疗保健体系,甚至是全民的医疗保障体系的第一步。虽然面临重重困难,但在全面发展农村社会的大好机遇下,从已经取得的成果和积累的经验出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必将取得更大的辉煌。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1. 理论意义
  • 2. 现实意义
  • (三) 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
  • 1. 国外有关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研究状况综述
  • 2. 国内有关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研究
  • 3. 国内有关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研究
  • (四) 先行研究的局限与本文的创新之处
  • (五) 写作思路与研究方法
  • 1. 写作思路
  • 2. 研究方法
  • 一、理论背景介绍
  • (一) 行动舞台框架
  • (二) 机制设计理论
  • 二、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探析
  • (一) 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历史进程简述
  • (二) 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因素分析
  • 1. 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因素拆解
  • 2. 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因素溯源
  • (三) 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局限
  • 1. 医疗卫生保障能力有限
  • 2. 运动式政策风格,无法将制度真正固定下来
  • 3. 过分依赖集体经济组织与制度,缺乏更深的社会基础
  • 三、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启示与建议
  • (一) 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带给我们的启示
  • 1. 政策必须具有系统性和延续性
  • 2. 离不开政府的高度重视与积极引导
  • 3. 必须得到广大群众的积极支持与参与
  • (二) 关于构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几点思考
  • 1. 强化制度设计,防止结果偏离目标
  • 2. 强化政府责任是关键
  • 3. 构建和谐互信的社会氛围是减少政策推行阻力的保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我国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及其现实意义探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